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恶人》当孤独被归因于阴影面积

影视台词 > 影评 > :《恶人》当孤独被归因于阴影面积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恶人》当孤独被归因于阴影面积的正文:

  这是一部小说改编的电影,原作是吉田修一所着《恶人》,这位作者同时着有《公园生活》《横道世之介》等小说,其中后者也有改编而成的同名影片。看完本片后,我从未有这么清晰的感受,即对待改编作品,一定要先看电影,再读原作。
  
  ——这样做才能同时善待电影与小说。
  
  作为影片,《恶人》并不失败,就改编来说,也很成功。但对于先电影而读原作的观众而言,影片对故事的改编也许是难以接受的。虽然这种情况常常出现,我还是想列举一些“难以接受的差异”。
  
  吉田修一是一位善于描写人物心理的作者,讲的故事几乎都是年轻人对城市生活的适应和随之而来的问题。《恶人》也延续这一笔法,抓住“孤独”这一情绪串连起其中几个主要角色,对应在影片里则分别为男女主角、男女配角。原作最终的解释是孤独作恶实际上源于社会环境的冷漠、自私,在叙事方式上也是以主要人物的告白推进故事发展。
  
  影片在改编这一非常“吉田修一式”的作品上,则可以说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思路。
  
  要呈现不同人物的心理变化,影片则需要有相当成熟的影像美学体系,这里的难度非常大,对于非“作者电影”的作品来说要在一部电影里实现较为准确的、多人物的情绪传达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便人物共同的情绪在原作中都指向“孤独”。
  
  于是当然能很容易地想到另外一种做法,即掉一些人物和情节,着重塑造核心。实际上原作中也倾向于将血更厚的男女主作为核心,但在影片中,编剧连女主也放弃了。
  
  这就造成了女主承担的情节及行为出现了较多的不合理,需要由观众推知,引起了不连贯。具体如,女主为什么主动应约、心动、付出、相信等都缺乏十分可信的缘由,使得她更容易被推知为一个突然空降的、斯特哥尔摩式的loser。
  
  这样做是失误吗?从维持原作的风味来说可能是的,但对于影片来说则未必。因为影片根本没有从人物内在同一个孤独情绪出发,而是求取了一个原作中更为便利的线索,即用案件紧密地组织素材,任何对环境或心理的描绘都被省略。带着不完整的人物、不合理的细节,影片解吉田修一“城市生活”之题的方式是讲述被生活所麻木的人如何复苏。
  
  也就是说,既然我(影片)没有具体讲非核心人物的“孤独”,也就不需要精确地表达这一情绪了。
  
  吉田修一的“殊途同归”(即制造孤独及其“受害者”的是社会的冷漠),在影片里改编为了“四散流离”(即案件改变生活、唤醒心灵),“孤独”只是一个可以由观众推知的元素。案件是吉田修一的叙事逻辑,他要讲的则是“什么是恶”,在真相揭晓上一直保留神秘感。在影片里,案件却是叙事内容的头等大事,真相确凿,结论直白,他——佑一即是恶人。
  在解释谁在为罪恶推波助澜上,影片“点彩”般套路地改编了原作中几个情节,如通过有男友的胞妹来对比光代的落寞,通过佑一向光代付钱又道歉对比死者佳乃的轻浮,通过阔别多年的依子突然出现后的口头抱怨表达母亲未变的怨恨,药品传销反问的内容表现清水婆婆的盲目乐观,对妻子的咒骂表现佳男对女儿教育的忽略。——很可惜,原作中有许多更具表现力的情节因为与对应人物衔接太紧(拍摄可能需要更大的掌控力)没有派上用场,而是在这样简短的细节里一闪而过,冷漠之恶随即被取消。
  
  但改编有一点功不可没,就是以一些主观镜头及佑一的真情告白,真正讲清楚了主角在原作中朦胧模糊的一种情愫——信赖。原作在主角清水佑一两重性格上有较大留白,作者没有讨论这种致他人于死地的性格障碍是不是归结于家庭。由于原作有大量的心理描写、独白,把这里谈得太清楚似乎不符合主角寡言、懵懂的形象。影片不受这样的限制,解析得轻松巧妙,——利用两个极美的主观镜头(佑一眼中:光代伫于灯塔下望海、光代从山上踉跄归来),点出了清水佑一的性格障碍即来自于被母亲抛弃的经历,他的孤独、寡言、冰封的心被归结为母爱缺失造成的阴影,能唤醒他的即是对方“言而有信”。
  
  这种唤醒最后在佑一爆发般恸哭着告白,死者家人——佳男的怒吼,清水婆婆的鞠躬,以及佑一最后奋力的伸手中得以表达。
  
  有了失,方知渴望。影片如是说。
  
  
  配乐风格及大量的全景、俯拍给人一种北欧混合着美国的感受,对场面的捕捉让我偶尔想起一些大陆的作者电影。看的时候好几次突然觉得这个故事适合娄烨或王小帅来拍,但也许难找到本片中那么出色的年轻演员。即便是这么不精细的人物塑造,女主、男女配角对原作角色的还原度仍然很高。
  
  7分。这样一部2010年日本电影旬报头名,不如同一年的《告白》。
  
  当然了,《告白》的难度也许不比《恶人》。
  
  
  小说电影化始终是一件难事。虽然电影展现的世界有画面又有声音的陪伴,但将文学作品中自如游荡的笔调及人物心理按照导演的审美展现出来,给人以不输于原作的感受(即便是差异化的感受),是极为艰难的。我决计今后尽量先看电影,再看原作的原因,是为不以文学作品在心智上留下的画面冲突电影画面。在这种冲突之下,前者将会把电影画面变得毫无魔力,特别是当原作十分出色时。
作者Superhat

《恶人》当孤独被归因于阴影面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恶人》当孤独被归因于阴影面积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恶,面积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