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太平轮》妥协叙事中的那些普通人

影视台词 > 影评 > :《太平轮》妥协叙事中的那些普通人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太平轮》妥协叙事中的那些普通人的正文:

   大概是2013年,听到吴宇森要拍《太平轮》的消息时颇有点不以为然,觉得在目前的整个文化环境下太难拍好,弄不好就是一部乱世爱情片,就是陈山老师说的“只见小人物,不见大时代”。
  关于那个时代的另一类故事和命运,我知道得实在太少。只在《晓松奇谈》里听到一些关于国民党将领、残部撤居台港的困境或黄八妹、双面间谍之类的奇闻异事,但都是以一种读《城邦暴力团》的猎奇心态知闻。有唏嘘有啧啧称奇有悲悯,但都是离普通人太远的精彩叙事,如我们一般的普通人在这场离乱中究竟会是何种遭际,这些根本无从得知。如果说因阅读《巨流河》而对1920年——1949年的相对普通东北家庭产生了一点了解,那张典婉那本着名的《太平轮》似乎也一直没在大陆出版,龙应台的《大江大海1949》也只是零星读了些电子版,这种理解的渠道又受到了阻碍。
   导演似乎试图讲述出这样的故事,不识字的农村姑娘于真、冒领眷粮的国民党通讯兵佟大庆、蹲过战俘营的台湾籍医生严泽坤,这些人的命运都是我在这场战争离乱中想要聆听了解的。尤其是严泽坤,这个在日据时代学医长大,日军发动战争后被征为军医,“记忆里只有战争和死亡”的从始至终的二等公民,他命运的复杂性与悲剧性恰恰是那个时代的最佳注脚,而关于二战和内战中的台湾公民似乎也极少在以往的大陆主流叙事中出现。他和日本少女的纯恋故事,是《海角七号》的另一性别更为悲惨的叙事——《海角七号》中的台湾少女和日本青年起码在想念中度过一生,双方族群的反对在电影中是省略的,战后的台湾、日本的状况也是被淡化的,突出的只是爱情;而他们被战争生生分开再未谋面,最终以一种极为浓烈的死亡镜头完成了“相见”,同时,在他们各自或显或隐的叙事中战后台湾和日本普通民众的生活状况也被表现出来。此外,严泽坤兄长与弟弟的命运也很耐人寻味。仅出现遗像的哥哥,我们从严母和严泽坤劝导弟弟的话语中得知他的共产党身份,从国民党军方对严泽坤的审问中依稀可猜度出他如何死亡,从严母和大嫂的态度中能大概了解他的身份和死亡带给家庭的创痛。而弟弟作为后继,他银幕化的信念和选择似乎对大哥的理想做出了补充,同时,严泽坤和弟弟的争论也指向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是否看似崇高的革命式理想一定比看似卑微的顺应家庭需要在有限条件下救人助人更有价值?电影似乎没有给出答案。登船时面对上千疲惫逃生,尊严被战乱饥饿和恐惧碾压于尘土的苍生民众,兄弟俩一个奋勇向前试图挽住命运的狂澜,一个抬头向天转身寻找在他看来更为光明的可能。我们知道,似乎哥哥踏上的是历史转轨的宿命式沉没之路,他将作为时代的祭奠不被大多数人知晓,那么弟弟呢?看似光明的陆地依然惊涛骇浪荆棘丛生,他们的彼岸或隐或显殊途同归,因为一个时代的终结埋葬的都是如你我般的普通民众。由此,严泽坤作为电影的灵魂式人物,勾连起台湾、大陆与日本,战争与战后,旧秩序崩塌前的不同选择。
   其他人物见证的亦是他们所处的阶层环境。这些不同的阶层、空间勾连起来,呈现出的是整个1949年的中国离乱全景。“大人物”国民党将军雷义方和上海名媛周蕴芬,电影对他们的刻画似乎囿于时代语境、文化了解及想象力的诸多限制,加之演员表演的相对僵硬,呈现出的仍是一种乱世烽火情似的常见叙事,似乎故事发生的地点转移到任何地域都是一样,并未赋予上海、台湾这些概念以更丰富的含义。反复闪回的二人跳舞镜头、柔光升格摄影的频繁使用也带来一种类似《珍珠港》的审美疲倦感。昔日同窗今日敌手的相见劝降,也拍得中规中矩毫无新意,完全湮灭了其中的戏剧张力。
   相比之下,反倒是普通一兵的经历表现有趣得多。上个镜头还是雪地猎兔遭遇解放军士兵的千钧一发,下个镜头就转成三人烤兔话家常的融融乐趣,其间兴味无穷,颇见幽微人性与时代感,令人联想到《共同警备区》的绝妙处理。而在大陆内战电影的叙事中,这也应是极少见的一次。找于真扮媳妇冒领眷粮的狡黠,在军中吹嘘媳妇好处的调皮机灵和无奈,电影也未把保存合影和盐罐的举动真正刻画成爱情的生发,而让人更深感受到的是战争之中善良普通人的相互取暖和战争的残酷冰冷。及至送交日记本的遗命,也并不强调其军人的“命令性”,而是努力消泯将军与士兵之间的地位差异,这使得他对日记本的坚守有了种“已诺必诚,不爱其躯”的古代侠士之风。
   同样底层的人物设定是不识字的农村姑娘于真(虽然还是想吐槽章子怡的知性气质使得人物设定实在不能让人信服),通过她护士、舞女、站街妓女多层身份的经历,展示出的是战乱中中国最大城市普通民众的生存之艰,从伤兵、士兵家属、街边行乞的小孩到底层娱乐业执业者再到普通的阁楼住户,莫不如此。战乱中的妓女始终是文学、电影叙事中一个极佳角度,寒风中在黑暗街角等客苦笑,被撵出后捡烂苹果充饥破报纸取暖,吱吱呀呀的楼板,被倒转过的“结婚照”,颇有《神女》遗风。在这一被驱赶流浪的苦情段落中,背景音乐是类似上海舞场的艳冶歌声,而政府对这一职业的强力废止恰是她遭此境况的原因,多么讽刺。而说回情节,其实就是最通俗的乱世苦情写法,最终一前一后,阴差阳错此生相隔,这种刻意的巧合也确实引来影院中的一片唏嘘。
   虽是底层人物的故事更曲折更“情节剧”,但使电影更丰富充盈的是俞飞鸿扮演的房东太太和王千源扮演的参本部军人这样的“中间阶层”。俞飞鸿说,逃累了,我不想再逃。而海水即将没上甲班时,她护着孩子,颤抖着发出了一句悲鸣:“我们这些人的命为什么是这样?”这恐怕是片中最接近控诉的一句了。她以安宁给孩子命名,但不管如何向一站又一站的希望之地努力奔逃,车轮和巨浪就是这样裹挟走了他们这样最普通人物的命运,一个时代的逝真正埋葬湮灭的都是这样的生命。在《太平轮》里,这部分奔逃的普通人们的命运终于被注视,但他们奔逃的故事,那些细节我们还是无从得见。
   我想看的是类似《平如美棠》里的故事节奏,想知道这些奔逃人们的一日三餐,寒暑秋冬,孩子如何上学,夫妻怎样吵架,到了台湾后参本部军人怎样带着孩子生活,孩子长大后会成为怎样的人,面对的是怎样的社会环境……这些,当然是我们时代的院线电影无法讲述的。
   即便如此还是感谢《太平轮》,吴宇森说他要拍一部优雅的电影,他做到了。片尾罗大佑和台北爱乐乐团的歌声一出来,眼泪奔涌而出,“不做点缀大时代波澜壮阔的泡沫,不怕守住理想的寂寞。”感谢他是以一种敬重来展示这段灾难,就像船上那上海式小年夜的温暖,还是有世俗生活的温情,这样看来,沉船的草草和潦草的光明结尾似乎也可以被原谅了。
作者小东邪

《太平轮》妥协叙事中的那些普通人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太平轮》妥协叙事中的那些普通人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太,通人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