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急诊室》和导演分享

影视台词 > 影评 > :《急诊室》和导演分享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急诊室》和导演分享的正文:

  在同城上面看到这部片子的特别展映,导演是周浩。我对这个名字不太熟悉,但是之前有看过纪录片《高三》,还关于他的另一部纪录片《棉花》的相关报道,于是决定看看。
  这部片子是导演和摄影师在广州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花了十个月拍的,据导演自己说,他收集了大概有一百多个案例,而影片呈现出来的大概只有十个。
  第一个案例是公路上的交通事故,急救车赶到时大卡车司机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据现场的交警说,这位司机在卸完货之后飚车,最终出了车祸。
  第二个案例是一个癫痫病人(流浪汉),急诊医护人员到达时他身着病服,后面写着“市一医”。他被急救车先拉回省二医,在车上医生问他他的家人在哪里,他说爸爸在劳改,妈妈走了,他自己在广州找姐姐找了七年,这似乎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在医生联系对方医院后省二医方面的人并没有过来接走他,后来出现的司机也因为风险太大而拒绝接他过。然而他自己后来却起身找烟,然后又想要离开医院,但是在离院的同意书上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拔针管直至离开医院的过程中这位急诊医生几次劝他先别走,他最后还是渐行渐远。
  然后我们看到一个人从四楼摔下来,医生赶到时已经没有了呼吸(急救医生的判断标准是脉搏、心跳和瞳孔是否放大)。他的身上有很大面积的纹身。在他身边的两个人说他是因为吸毒被警察发现而从四楼跳下来的,而另一个他的同伴则躲在出租屋里不敢出来。原来这两个人是便衣警察。但是医生收场的时候希望这两个人签一下字表示医院已经到场,而这两个人却不肯,说是要等到领导过来。虽然医生反复强调他们并不用承担责任,只是作为一个医护人员的到场证明,然而这两个人还是没有答应。因为时间有限最后没人签字急救车就开走了。“承担责任”一词在我们的社会中有着特别的含义和重量。
  影片中印象最深的一幕是一个人因为饮酒过量而死,地点是在一家宾馆内。他的两个朋友跪着几乎是哭求着医护人员,不断重复着自责的话。“他说自己不太舒服要休息一会,然后我们把他抬到宾馆来,没想到……”(这是他们的大概意思)
  而另一幕也是一个喝酒太多的东北大哥,然而他却没有太大事情,可以看出在急诊室的状态还是比较清醒,甚至很搞笑地说区分真酒假酒的方法是看喝了之后牙齿周围是不是有水,还叫他的同伴蘸他的牙齿。还有一幕也是因为酒:这个工人在工厂里跌倒,耳朵里有血流出来。到了医院发现是脑出血,需要做开颅手术,跌倒的原因看来也是由于喝了酒。
  昨天的放映导演也在场,据导演自己说,他收集的那么多案例中,有着大量重复的情况:喝酒过量,烧煤气洗澡等等。所以他给观众的建议是:“少喝点酒吧。”
  镜头里出现一个孕妇,是她的朋友送过来的。她的具体情况这位朋友都不太清楚,说是只见过她三次面。这个朋友打电话联系她的丈夫,结果发现她好像有好几个老公,而且一个说她没怀孕一个大连的说有,但是都认为是骗人的,没有出现在现场,她慨叹道当个好人也不容易。之后这位好心朋友打了几个小时的电话终于打通了她父亲的电话。
  前面提到的流浪汉后来又再次出现在镜头中,他在医院二楼假装癫痫,护士往他嘴里塞棉签的时候就注意到了,然而众人并没有认出他,只是当他说了“爸爸劳改妈妈走了自己来广州找姐姐”之后,大家才发现好像就是前面那个人。他在急诊病床上神志清醒,然后还向摄像的大哥要了点钱,说是一定会还。
  最后画面中这位孕妇自己清醒过来,说是老公有了小三气不过注射了过量毒品(急诊医生还以为是服了太多安眠药),然后蹒跚地走了。
  影片的结尾是两个老人的离,一个大概七八十岁在家里睡着了就没醒过来,他的女儿特别接受不了,情绪很激动。另一个老人被抬到医院里,可以看出他已经相当消瘦了,这个老人的家人没有太多的反应,只是帮他换了一件干净的衣服。
  影片中还有一些护士和医生的谈话,比如一个护士说:“前生做错事,今生当护士。”也是惹得哄堂大笑。另一个医生被问到每天接触这么多死亡是不是会感到害怕,他说习惯了。偶尔感到害怕也用主任的说法安慰自己:鬼是怕见到穿白大褂的人的。医生也提及
  
  影片放映完后有观众的提问和导演的分享,这一段我认为很值得一提:
  有观众认为影片拍了很多无关紧要的东西,有医生护士玩笑和吹牛的场景,也没有非常紧张的时刻。
  导演说自己想要呈现一个真实的状态,我们都是人,都会有开玩笑、说黄段子的时候,这些医护人员在岗位上并不是完全沉默的,就像她们的护士长所希望影片呈现出来的那样。我们有时候对人很严苛,甚至不太把人当人看,是人哪有一直板着脸孔不说话的?我们被固有的印象给僵化了。而这部片子所表现的,恰恰是那些看似熟悉的人不太熟悉的一面。这部影片并无意于呈现宏大的场面和深刻的主题,而是借助它展开一种交流的可能性。
  导演说自己在二十岁几的时候对死亡是很恐惧的,而在自己看过这么多生生死死的例子之后慢慢养成了一种平和的心态,这也是他着迷于纪录片的原因:体会人的跌宕起伏。
  最后观众中有一个市一医的急救医生就说自己也救助过那个假装癫痫的流浪汉,说的话都是一样的。在提到这个流浪汉时导演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我们的社会应该有一些包容度。最近一阵子5个中国老师到英国上课的BBC纪录片就提出这样的问题,在高福利的英国懒惰的人也能够得到生活的保障,而我们的文化中却是看低懒汉和贫弱者的,认为他们在道德上有缺陷,通过竞争力争上游才能够得到尊重。而这种有能者的生存优越感,和纳粹自认为的种族优越感又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如果说尼采和纳粹有什么关系的话,那就是他们都强调强者的意志,他们都是精英主义的不良后果)

  谨以此文记录这次活动,感谢这部电影。(在优酷上有时长较短的版本,叫《120的故事》)
  
作者尔不言

《急诊室》和导演分享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急诊室》和导演分享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急,分享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