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碧罗雪山》云端虚构

影视台词 > 影评 > :《碧罗雪山》云端虚构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碧罗雪山》云端虚构的正文:

  我们一直以来总有这样的感觉,少数民族灿若繁星的民歌艺术中,传达的感情一般不会超出这样的范畴:爱情,亲情,干劲足,家乡美。我们再联想到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或者民间故事,其主题基本上也跳不脱这四类。哪些主题鲜有表现呢?比如追逐梦想啦,成就事业啦,国际局势啦,肤色包容啦,压力抑郁啦,财迷肉欲啦——这是少数民族的特点决定的,在那样一个相对封闭的农耕社会中,(至少表现出来的是)终极梦想是守护大山,其次就是努力劳作,娶上好媳妇。别无他求。
  
  除非——除非现代文明在那个封闭的世界打裂出一条豁口子。影片中那条通向外界的渡江铁索,可以说是导演极度夸张,极度扭曲之后的一条路:轻盈,也有命悬一线的危险感。这其中的隐喻不言而喻。在这个模式的设计下,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电影的影子了:当处女地被开垦,古老的信仰陷入现实的困境,冲突矛盾挣扎,最后甚至要用鲜血来祭奠纯真自由。
  
  刘杰的做法是:媒妁之言的原因,是物欲入侵了山林(父亲“卖”女儿是为了救出因为贩卖珍稀植物而入狱的儿子)。这是一个生硬并且讨巧的结合,单看哪个故事都像是少数民族千篇一律的传说的复述,然而经过这样的结合之后,仿佛升腾出了一层深意。这也是《碧罗雪山》收获一致好评的原因。然而这种深意是怎么被击垮的呢?
  
  《碧罗雪山》必将成为讨论纪实性与故事性的一个极好的范本,不论是影片中原生态的景色的展现,门上贴着的艳俗的“防治疟疾”的挂历,全篇傈僳语言的对白,还有那DV作品一般的自然用光,给人感觉不经雕琢,带来了一丝清新之意。这是特别重要的地方,当一个影片以如此坦诚,如此冷峻,如此公正的角度来给观众以“记录”之感时,其实它已经赢得了观众的信任,或者说,观众此时更愿意相信叙事的合理性与真实性。当族长将熊奉为神圣的祖先之后,即使出现在镜头中的熊,是那么的黑不溜秋,那么的不壮实,那么的不神圣,我们还是把它符号化之后,屏息敬畏。
  
  然而令人震惊的是这部电影的幕后故事:现实生活中的族长,竟然是一个基督徒,而“熊”也根本不是傈僳族的祖先和图腾——完全是导演的设计。这让我懵了,(内心OS:“全都是泡沫~哦呜哦”)
  
  两段平庸故事的连接点被抽离了,好像一巴掌打醒了我,告诉我:现实生活中根本没那么多禁忌,没那么多冲突,你自以为是观注伦理困境的斗士,可我们都过得好着呐!
  
  
  影片最精彩最用力的一个情节,便是为了逃离逼婚的女孩,盛装打扮之后上山寻找“熊祖先”,希望能被咬死。这是她死前的微笑。本来一个极具残酷与讽刺的循环之旅,却因”熊祖先“这个环节可信度的缺失变得支离破碎。
  
  这样的虚构我们本是可以接受并且产生很强的带入感的,比如经典影片《阿凡达》,那样一个完全架空的叙事中,我们把构建的任务完全交给编剧和导演。
  
  然而《碧罗雪山》不是这样,尤其是当里面牵扯到了法律法规,政府机关这样的现实因素之后,我们又把它和《秋菊打官司》的那种观众可以依据常识来进行自发构建的类型联系在一起。
  
  如果导演像《阿凡达》那样把这个村子抽象出来进行虚构呢?也许它又削弱了其”纪实“那一方面的吸引力,也许有很多观众正是冲着当代中国,冲着碧罗雪山,冲着还原大山生活原貌,冲着体会少数民族面对现代化的困境的心理买票。
  
  结果……也能算各取所需吧。思来想,还是觉得导演想要通过虚构的冲突来描述现实的困局,这样的野心让人不是特别舒服。
  
  (甚至女演员在拍摄时是拒绝唱民歌的)
作者卡卡截到的

《碧罗雪山》云端虚构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碧罗雪山》云端虚构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碧,虚构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