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刺客聂隐娘》背后未尝不是一个政治隐喻

影视台词 > 影评 > :《刺客聂隐娘》背后未尝不是一个政治隐喻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刺客聂隐娘》背后未尝不是一个政治隐喻的正文:

   看聂隐娘是很费力的。舒淇台词总共才2句。没有旁白来告诉你剧情为什么这么发展。真实的事件都发生在冰山以下。说所有情节发生得都没有线索动机的人歇了吧,所有线索都在文言台词之后,真是言简意深到了极点。所以这部影片,最好是读了剧透再看,才能正确的评价。
   现在仅表述一下我个人对这部电影的解读:
   影片一开始就介绍魏博是唐的藩镇,简单来说,就是独立于中央的割据势力,联系导演侯孝贤的背景,实在不能不让人联想到弯弯。就我的解读,导演也确实就是在隐喻弯弯的处境。
   让我们重新整理电影透露的信息,理清这个故事的政治隐喻。
   魏博上一代主公,也就是田季安(张震饰)的父亲(不记得叫什么名了,或者根本没说?),朝廷对他的实力很恐惧,于是下嫁XX公主给他,就是电影开头弹琴的那位(要到电影最后半小时舒淇说了第二句台词观众才知道她的身份,之前我一直以为她和道长师父是一个人,汗一个)。
   前迎亲的包括了聂隐娘的母亲,注意,后来这位母亲称呼朝廷上被放逐的某官“大兄”(忘了名字似乎是田季安的叔叔?那么聂隐娘和田季安也是表亲了)。这位母亲对唐朝公主异常尊敬,称呼道士师父也是以其公主名号相称,道士走的时候也亲自相送,只看了十年不见的女儿一眼。
   从聂隐娘舅舅患病(实际是装病,第二天就骑马狂奔,把妹夫都骗了我汗)的剧情来看,其父、母、舅实际上就属于魏博境内的“中央派”,即虽保持魏博独立地位,但主张对中央交好,不主动触怒中央。舅舅虽被贬谪,然而父亲XX侯仍然是田季安最信任的臣子。简直就是当前蓝营的写照。
   另一派可曰“地方派”或曰“分裂派”,这条暗线直到聂隐娘与蒙面刺客大战时方才揭开,隐娘一刀斩开了对方的面具,我们都可以看出来是周韵饰演的田季安的正妻。
   这位周娘娘来自何方呢?从母亲与舒淇的对话中可知道,有元氏节度使带万人投奔田季安的父亲,当时下嫁魏博的唐公主为巩固田季安的继承人身份,悔弃了聂隐娘与田季安的婚约,让田季安娶了元氏女儿,万万没想到,这位周娘娘是实力高超的刺客,背后不断派人刺杀田家臣子,而且手段是活埋。
   田季安喜欢的是瑚姬,跟周娘娘早已形同陌路,也已洞察了周娘娘派人刺杀他家臣子,到影片最后,在聂隐娘提点下,还发现周娘娘用纸人暗杀其父和瑚姬,但却动她不得。
   分裂派大搞恐怖政治,并且掌握着魏博家的下一代继承人,使田季安虽心中深恨却无法下手除周娘娘,实已立于不败之地。或可比之捅了无数窟窿仍然活蹦乱跳的绿营。
   这样看来,聂隐娘的无果初恋从开始到结束都充满了政治算计。
   公主想将聂隐娘许婚给田季安,是因为,聂隐娘父亲是魏博最受信重的大臣,母亲是最心向朝廷的忠臣,与田季安结亲,再生下继承人,魏博两代之内都不会叛离中央,朝廷可高枕无忧了。
   然而计划不如变化,或许就是田父早已洞穿这位大唐公主的企图,趁元氏万人来投的机会,要求公主取消田季安婚约(此我脑补),改娶元氏,玩的就是政治平衡,不想让中央派坐大最后丢了地盘送了性命。
   田父和公主都没料到的是,这位元氏更非好鸟,不仅暗杀了田父,而且在田季安继位后仍不断暗杀田氏臣子,而且专挑被田季安贬谪的人搞活埋。在外人看来,就是田季安自己在虐杀臣子了。元氏野心毕露,因此对瑚姬的怀孕,也是立即施以最激烈的暗杀手段。
   更糟糕的是,就连貌似与田季安倾情相恋的瑚姬,也不是个省油的灯,而很可能是真正的宫斗专家。她用鸡血冒充月经,显然洞悉了元氏的恐怖手段,这绝不是纯情少女的手段,而是试图生下孩子从而有机会挤掉元氏上位的心机婊。她与田季安的温馨夜话,说了唯一一句台词,“为窈娘(聂隐娘)不平”,既表现了自己的纯情善良,而且潜台词就是为自己不平,我们明明是真爱,我却不是正妻。更意想不到的是,这句话被潜伏在侧的隐娘听见,最后救了瑚姬一命。台词仅一句,表现吊炸天,宫斗技能已点满。
   解读到了这里,观众如我已是灰心丧气,虽然电影画面美仑美奂,冰山之下却是肮脏的政治斗争。这既符合唐朝盛世背后的阴暗历史,也同样与当今台湾的政治乱局可堪比拟对照。
   另外,电影中大量一动不动的长镜头,实际上是聂隐娘自己的主观视角,观众通过聂隐娘的双眼看到(朝堂上的回忆,上又下来的侍卫,背后密谋的元氏刺客,等等),通过聂隐娘的回忆想到(弹琴的公主),通过聂隐娘的耳朵听到(每当蒙面刺客出现之前响起的仿佛传自远古洪荒的巨兽之吼)。
   了解这一点,很多莫名其妙之处就豁然而解了。整部电影就是聂隐娘三日两夜的归家之旅,简直是平铺直叙。侯孝贤的逼格就在于,“我就不告诉你”。
   只看一遍的我,由于信息量太大,暂时也只能解读到这里。
   第一次发长评,拜托不要喷.<

作者一千亿个神的名字

  起初很犹豫要不要二刷,因为怕自己看到一半睡着或者饿了中途离场。但思来想还是了,不是什么逼格作崇,而是觉得整部片信息量太大,而我没搞懂的想重温的镜头好多。所以,我收获了一次看得最舒服的观影体验。不是震撼不是刺激,是舒服。上午场人少,买了杯牡丹花白茶,盘腿歪在椅子里开场。刚好中国移动很识相的无服务了,没有手机没有讨论,只有单纯的看,和感受。既可以想很多,回味镜头的移动,前后景别的设计,跳跃的剪辑,也可以什么都不想,闭上眼睛听蝉鸣鸟叫,流水山涛。最后完完整整地看完了全片,并且真切感受到了,懂了那种深切的孤独感(还很矫情地看哭了)。
  第一次是在不知剧情的情况下看的,思考的东西太多,眼睛脑袋不够用,光是认女演员就很忙碌了,更不要说联系台词猜剧情。回家把古文原着,人物关系图,还有靠谱影评人的剧评看了一遍,再二刷。第二次,抛开所有对剧情的疑惑,完全融入那个一千多年前的世界。然后那种孤独,寂寥,天地之大而无处可的惘然感就扑面而来。呼啦的一声鸟群从山后飞过的画面,风吹过树梢引起一阵海浪般的山涛声,鞋子踏在草地上嚓嚓的声音,不断地触及我脑海里,独自行走的记忆。忽然间我明白了那些长达十秒的空镜头的含义。其实那个时候的你什么也没有想,脑子就是一片空白。不悲不喜,只有那种仿佛将自己融入自然都无法消除的孤独。
  其中有一个片段,窈七跟面具女决斗那段之前,先出现黛青色的湖泊,晨雾弥漫的青山和爬满绿苔的小石屋,然后画面转移到屋里,少年被冷醒,对着炉火取暖。没有火光跳动的画面,但柴火噼里啪啦燃烧的声音这么真实,把那种暖意传到了荧幕以外。我想起在喀纳斯的清晨,自己五点起床徒步看晨雾,冻得手脚麻木双颊通红地回到哈萨克小屋。厨房里烧了水,有一模一样的炭火声。捧着热乎乎的咸奶茶靠在火炉边坐着,那一点小火苗给予旅人是怎样的温暖和慰籍。或许磨镜少年在窈七的世界里就是这样温暖的存在吧。
  第一次看只顾着认人,二刷终于有时间好好看演员表演。之前觉得舒淇大部分时间面无表情,但细细看下来发现很多演得很棒的细节。
  窈七一开始进家门,洗漱穿衣时充满了陌生和无所适从,洗澡时防御般的抱着膝盖坐着。躲在帷幕后,听田季安说少时情怀,风吹纱幔,心中感慨万千,脸上是既落寞又逞强的表情。(谁说窈七转变太快的,从田季安宫殿出来回到自己房里,大风吹得白纱翻滚不休,不就是说明内心天人交战吗)救下父亲,煎药喂他时,有对亲人的关心,也有久不联系不善表达感情的微妙尴尬。父亲说"当初不该让道姑把你带走",她转过身擤了下鼻子,分明就是在说"事已至此,多说无益。"她说完"一个人,没有同类"后,嘴角边一抹苦涩自嘲的微笑,眼底是满满的落寞。她一直在忍,忍受回忆的折磨,忍受家人又爱又惧的感情,忍受师傅之命和良心发现的纠结。忍到最后变得面无表情。她太孤独了。年少时被负了婚约,意中人为了继承大业而另娶权贵小姐,跟着道姑公主七年,却发现自己不过是她培养的杀人武器。回到家里已经不懂得如何跟父母相处,虽然彼此是亲人但却始终有淡淡的疏离感,毕竟她已是武功卓越的女杀手要来取主公性命。全片唯一替她抱不平的竟是跟她毫无瓜葛的瑚姬。所以我认为她之所以会出手相救瑚姬,不仅因为她是田季安的宠妾,更因为她是个善良的人。只有磨镜少年能让她卸下防备。他或许不懂她,但他真的关心她。
  一开始在星巴克用手机打的,想来想还是觉得太粗糙。回到家,天灰暗地下着雨,聂隐娘全片给我的那种云雾缭绕般的孤独感始终无法散,于是爬起来认认真真写了篇影评。很难得了,一部片子在心里面回味这么久。虽然这部片在叙事方面有硬伤,但是画面镜头氛围音乐道具服饰打光都是近年少见的精品。而我们也没多少机会,再坐在电影院里安安静静看,感受,思考一部电影了。很多人在网上骂说看不懂。是的,这种内在情绪非常主观的东西,没有特定的经历和敏感性其实很难有共鸣。我第一次看也只是停留在"画面很美"这个欣赏程度而已。只能说懂的自然懂,不懂的也不必强求。
  片尾曲真棒,三个人两匹马走向远方时,响起高昂悲怆的风笛声。"我们走吧。""好,哪?""我也不知道。""那往前走就对了。"其实呀,人在世上,到头来还是孤独一人的。一个人来,一个人走。只愿我们能找到自己的磨镜少年。
作者prince欣

《刺客聂隐娘》背后未尝不是一个政治隐喻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刺客聂隐娘》背后未尝不是一个政治隐喻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刺,隐喻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