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千与千寻》的人物形象与多层次主题

影视台词 > 影评 > :《千与千寻》的人物形象与多层次主题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千与千寻》的人物形象与多层次主题的正文:

   从前我对宫崎骏的认识十分肤浅,认为他只是个拍小孩子童话的电影导演,对他的动画片一直没有提起兴趣。反倒是欣赏了所有的今敏的作品,惊叹于今敏在光影世界中将现实与梦幻的完美结合。今年二月,在好友的极力推荐下,我看了《龙猫》,结果,彻底被这样一个纯真的故事打动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地,看了宫崎骏作为导演的11部作品中的8部。我这才意识到“动画电影界的黑泽明”这一盛名绝不夸张。
  
   宫崎骏的绝大多数作品虽然是关于小孩子的故事,但内容涉及冒险、乡村生活、神奇生物、魔法、战争等。在共性之外,其题材有着极大地丰富性。在主题上,宫崎骏一直关注成长与环保的问题,借助童话般的奇幻故事,以及形形色色人物的内在隐喻,反映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宏大主题。这些构成了宫崎骏动画电影老少咸宜、享誉世界的原因。
  
   宫崎骏的作品都是值得反复品味的。这部《千与千寻》我看了三遍,每次都收获到更深的感悟。第二次是和14岁的弟弟一起看的,他说故事很有意思,但是不懂故事含义是什么。这也许是因为宫崎骏在这部电影中为人物设置的隐喻太多,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吧。
  
   首先谈谈千寻的父母。通过千寻与父母的交流以及其行程中的表现,看不出这对夫妇有何独特之处。宫崎骏并没有对二人进行过多的描述,但在神隐餐馆的那场戏,我们可以看出父母的角色代表的是人性中的贪婪。并借助“贪吃化猪”的关键情节,引出整个冒险故事。
  
   白龙原本是河中的神明,赈早见琥珀川。他是引领千寻进入神隐世界汤屋的第一个关键人物。作为“河神”,他代表的是自然,他与千寻的友谊象征宫崎骏所向往的自然与人类的关系。白龙身上也体现一种自我迷失,在他的“本体”——河,被人类建筑物取代之后,他用自己的名字作为交换条件跟随汤婆婆学习魔法,以至于失过,同样迷失自我。
  
   汤婆婆与钱婆婆的形成一对对比。作为双胞胎,两人性格不同,追求更是不同。钱婆婆居住在沼底类似农庄的简朴小屋中,勤恳劳动,安享平淡质朴的生活。汤婆婆经营汤屋,对于金钱的欲望永不满足。但她同样肯定劳动,千寻出色的接待了“腐烂神”,汤婆婆也没有吝惜赞扬。这些虽然体现了她见钱眼开、利欲熏心的一面,但宫崎骏没有把她塑造成压榨劳动人民的“黄世仁”式形象。因此我不认为汤婆婆是绝对的反面角色,而且汤婆婆对宝宝的关爱表现出令人捧腹的可爱一面。
  
   无脸男是《千与千寻》中最值得品味的角色了。他的初次亮相是在千寻会面白龙所路过的桥上,悄无声息地出现又悄无声息地消失。这一偶遇使无脸男对千寻产生莫名的好感。第二次千寻与他相遇,千寻为淋雨的无脸男留了一扇门。无脸男为千寻偷药浴牌子是出于报答和讨好。之后他效仿河神用假金子犒赏汤屋的人大吃大喝、沐浴享受,千寻用河神的丸子使他吐出食物和佣人、青蛙。恢复原貌的无脸男跟随千寻钱婆婆的住处,默默完成纺线的工作,并同意留在钱婆婆身边。
  
  无脸男偷牌子赏假钱,其实是十分孩子气的讨好旁人的行为,他实际是最天真无邪的。若说他代表贪欲,那么剧中千寻通过与他交朋友而使他觉悟是不合逻辑的。他讨好千寻和其他人是为了得到关怀和陪伴,钱婆婆给了他温暖的归宿。因此我想无脸男代表的是人类内心恒存的没有归属感的寂寞。
  
  主角千寻,初登场时与现实中10岁小女孩别无二致,甚至不那么可爱。她任性地发着牢骚,胆子小小地过分依赖父母。但相对父母她身上有守规矩、无贪欲的品质。在为了拯救父母历险中,她渐渐勇敢起来,懂得责任心,懂得感恩,收获了友谊,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成长为少年榜样般的角色。
  
   这些丰富的角色共同编制出一段奇幻的历险故事。虽然导演使用的是单线顺序叙事,但依然使情节紧张精彩,叙事的直白令主题更为突出。相比《龙猫》的童真,《魔女宅急便》的轻松,《千与千寻》的主题更为深刻和复杂,但又不同于《幽灵公主》那般沉重。宫崎骏通过一个孩子的异域冒险故事,完成了多层次主题的表达,并依旧使观众保持愉悦的心情。归结起来,《千与千寻》主要有一下几点主题内涵:
  
  
  
   主题一: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
  
  
  
   纵观宫崎骏的电影作品可以发现,环保是导演最爱表现的主题。日本本土的传统民族宗教是崇拜自然、泛神的神道教,大和民族对自然的敬畏体现在其艺术的许多方面。以文学为例,与西方文学将视角聚焦于个体人不同,日本文学家更愿意将人物置身于自然大背景中,进行远景式描述。如川端康成在《雪国》中将驹子化于茫茫雪原,《古国》中的孪生姐妹置身于京都城镇与山林的四季景致中。
  
   宫崎骏的电影继承了日本民族传统,并承载着导演自身的崇高信仰。研究宫崎骏电影的人都知道,宫崎骏憎恨现代社会对自然地破坏。这点最突出的体现在《风之谷》和《幽灵公主》中,环保成为最重要主题。《幽灵公主》甚至表露出导演的悲观主义倾向。
  
   而《千与千寻》在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时避免了激进论调,以更为平和的方式表达。
  
   河神是被破坏的自然的第一个代表。因为体内沉积了大量的垃圾,河神浑身恶臭,被汤屋的人误会为腐烂神,直到千寻帮助他排出污物才恢复真身;白龙最初也是琥珀川的神明,从剧情推测,曾经的琥珀川被人类的建筑物所取代,才迫使他化身少年白龙与汤婆婆学习魔法;千寻刚刚进入汤屋时,人类的味道很容易被识别。在那个世界,人类的气味被形容为“臭味”,这一设置也是导演对人类的嘲讽。
  
   宫崎骏批判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借助千寻与白龙的友谊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千寻幼时溺水,得琥珀川神力未死。多年后身为白龙的琥珀川忘记自己的名字但仍认识千寻,并帮助千寻拯救父母。白龙受诅咒,千寻为报恩勇敢挺身,白龙得到钱婆婆的原谅,也记起了名字。两人弥足珍贵的友谊使各自得到拯救。
  
   宫崎骏在《千与千寻》中没有把人类与自然放到绝对的对立面,更没有像《幽灵公主》那样将二者的冲突尖锐化,使矛盾结局不可调和,而是让千寻(人类的代表),与河神、白龙(自然的代表)成为互相理解和帮助的朋友。导演放弃悲观阴暗的表述,期许自然与人类的和解,留给观众更为积极的结局,也许还是对人类抱有一丝希望吧。
  
  
  
  主题二:讽刺人类的贪欲,强调劳动的价值
  
  
  
  这一主题在片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千寻的父母因贪吃变成猪,汤屋的员工们见钱眼开最终得到的只是泥土变成的金子,汤婆婆是利欲熏心的“典型”,这些都是宫崎骏着意批判的对象。相比之下,没有贪欲的千寻保持了人形,拯救了父母,她拒绝接受无脸男的金子,也使无脸男最终醒悟。
  
  宫崎骏是否定人类贪婪欲望的。他的很多电影表现纯真的小孩子,排斥一个现实的利欲社会,而《天空之城》中受权力诱惑的穆斯卡成为宫崎骏电影中最大的反派,无疑表现导演对贪婪人性的鄙视。
  
  讽刺贪欲的同时,宫崎骏肯定了劳动的价值。千寻初到汤屋,白龙让她求汤婆婆给她一份工作,“你要说再辛苦也愿意等工作的机会,这样她就没有办法对你下手。”汤婆婆也说“如果你抱怨想回,我就把你变成猪。”汤屋辛苦工作让千寻更快成长,她的尽责得到河神的奖励,那颗丸子也成了拯救无脸男和白龙的关键。坚持朴素生活的钱婆婆请千寻一行人帮助她纺线,说魔法做出来的东西一点用都没有,靠朋友的劳动做出的头绳能为千寻带来力量。
  
  在《魔女宅急便》中,魔女琪琪也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劳动,自食其力,才能真正成长为魔女,《天空之城》的少年巴鲁在矿场工作养活自己……宫崎骏认为在劳动中人类才能自我实现其意义,获得成长。
  
  
  
  主题三:让孩子独立成长,肯定“同伴精神”
  
  
  
  关注日本动漫的人都知道,日本专门有一类“少年动漫”,最具代表性的是岸本齐史作品《火影忍者》。其故事简单概括,就是“吊车尾”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成长为英雄。可见日本人所信仰的价值观既是通过坚定不移的努力定能取得成功,获得认可。成长,也是宫崎骏电影的另一关键词。
  
  宫崎骏电影的大部分主角也是少男少女,他不会把主人公设置为完美的强大的存在,而且父母角色经常是是缺失的。比如《魔女宅急便》的琪琪要离开父母独自修炼,这就将儿童主人公置于独立的境地,宫崎骏会在故事中让主角经历困难,最终得到能力的提升,思想的成熟。
  
  千寻最初是个任性、爱哭鼻子、不懂礼貌的女孩,在汤屋的工作让她学会独立,懂得尊重,并通过自己的善良和决心拯救了父母和白龙,赢得大家的喜爱、认同与尊重。导演借此为青少年树立起一个值得学习的榜样。
  
  千寻在缺少父母的情况下得到成长,并且以自己的力量拯救了父母。在宫崎骏很多电影中我们可以感到,他是批判成人世界的,而且更愿意孩子们独立成长。
  
  同时,宫崎骏也着重在电影中表现友谊。再说《火影忍者》,其主人公鸣人最初是成绩倒数第一的“吊车尾”,但身旁老师和伙伴的支持和鼓励是他成长的动力。《火影忍者》所宣扬的“火之意志”也同样强调“同伴精神”。与此相似,《魔女宅急便》中面包店夫妇和眼镜男孩儿帮助琪琪成长,琪琪也在危难时刻救了朋友;《天空之城》的巴鲁是保护希达并帮助她回到天空之城的关键朋友。而在《千与千寻》中,白龙、锅炉爷爷和小玲的帮助使千寻安全的在汤屋容身,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历险,之后千寻又收获了无脸男、坊宝宝的友谊,千寻也改变了无脸男和宝宝,拯救了白龙。宫崎骏肯定了友谊在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主题四:认识自己,寻求自身意义和价值
  
  
  
  来到隧道另一端的神隐世界,人会变得透明,连具有法术的钱婆婆也不可避免。我想这寓意在一个充满诱惑的享乐世界,人的自我迷失吧。
  
  白龙告诉千寻,不吃这个世界的东西就不会变透明。是不是意味着,抵御住外界的诱惑才能保持真我呢?千寻和白龙在故事中“寻找自己”。像白龙所说,汤婆婆喜欢夺取别人的名字,忘记名字就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这也许是说,认识自己才能获得生活的方向感。
  
  之前我并不喜欢让一部动画片蕴含过于深刻或沉重的主题,我希望动画片都能像《龙猫》那般温馨、纯真、令人愉快。反映现实社会、人性之恶等令人产生反思的电影太多太多,有时真的想在清新的动画片中松一口气,但宫崎骏永远不会像迪斯尼梦工厂。这样一个有社会担当,胸怀众生的电影人,会把电影作品作为一把利剑,为他的信仰传道,甚至作战。
  
  《千与千寻》也许并未反映宫崎骏所坚持信念的最核心部分,而我依然认为这是宫崎骏最优秀的作品。无论看多少遍,都能收获纯纯的感动,提醒自己别丢了自己,在碌碌凡世中获得一丝安慰。

作者一个onemovie

《千与千寻》的人物形象与多层次主题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千与千寻》的人物形象与多层次主题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千,主题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