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夏洛特烦恼》反射的中国主流直男三观

影视台词 > 影评 > :《夏洛特烦恼》反射的中国主流直男三观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夏洛特烦恼》反射的中国主流直男三观的正文:

《夏洛特烦恼》是国庆档期的一匹大黑马。从最初的几乎无人知晓,然后在电影市场一片资本重围中,单纯依靠口碑营销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最后创下票房奇迹。
《夏洛》是部标准的喜剧,用大量逗贫的语言、错位的小趣味、层出不穷的抖包袱以及反复堆砌的细节呈现出一场小品味十足的闹剧,还玩了一把今年大火的穿越的梗,若非要论到“情怀”,《夏洛》的确是部十分接地气的影片,故事围绕着爱情与厌倦,寻找和回归,并没有自以为是的夸谈到理想的范畴上,笼络了大片轻熟年男性的心理。然而影片传达的价值取向我个人十分讨厌。直白一些讲,影片反射的中国主流直男的三观完全没有任何的进化,仍然停留在以往的时代当中,还没有走出“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精神框架,只不过背景由豪奢的高楼大厦替代了深墙大院,人物的肉身处于所谓的现代化文明领域,精神依旧停留在关于妻妾成群的幻想里。
影片中的马冬梅由始至终都被设定成为一个被伤害被侮辱的不被尊重的人。而她收到的伤害侮辱和不尊重,也没有得到过直视和抚慰,而是用所谓的“破镜重圆,家庭和睦”的结尾轻易的遮掩和残忍的无视。马冬梅的人物设定是一个不被男孩儿喜欢,不够漂亮不够美,不够聪明机灵,不解风情,不文艺,傻兮兮的世俗女孩儿,在青春期的竞争里注定要输给会释放万种风情的女孩儿,但她们的“实际”却给了那些逐渐走入现实社会的楞头小子们可靠的庇护和支撑。事实上,夏洛十分窝囊,结婚多年他始终没有像样的工作,马冬梅要靠蹬三轮、拔火罐来养活这个男人,养活这个家,夏洛窝囊更加凸显了马冬梅的悲情化。
然而观众当中很少有人会对这样的女性角色提出异议哪怕是质疑。在某种程度上,直男观众十分享受这样虚幻的内心投射——有一个从精神到物质,情感都全方位无条件的服从并扶持着自己的老婆多好!并在以此同时,他们得以有心境追逐一直放不下的,远在精神彼岸,青春记忆一端的初恋。
我很不喜欢该影片的一点是:也许并非出于导演的故意,但对于女性的处理,有着一种下意识的轻蔑。这恰恰折射着中国主流价值观中对于女性的态度。并且电影中的设定完全剔除了女性人格独立的可能性。其实当今的社会也是如此:即使很多女性在物质上已经具备了独立的能力,甚至超过了她们的丈夫,但她们的生活以及精神的完整性和价值体现仍然是要由婚姻状态来定义。这并不能怪所谓的直男,因为身为女性的我,也意识到的并且对此无能为力的事情是:即使在家庭生活中,有一半甚至全部的物质收益是由女性创造和获得的,她们仍然会在下意识中无条件的交付自己的精神空间,并且几乎可以无条件的包容对方的一切。在这样的男女社会关系的定义下,女性其实都是被动的弱者而不自知。一旦脱离了家庭和感情,她们就会成为破碎的人。反观男性,无需付出任何根本性的代价,只要以一种浪子回头的姿态重新回到妻子身边,还要把这种荒诞的回头行为表现出是对妻子的恩宠。
在影片中,男人的行为不受限制:他们寻找初恋,这种行为被阐释为寻找爱情;而当他们回归家庭,则又被冠上责任感的光环。实际上,这个真实或者责任感都不相干,只不过是对妻妾成群的一种现代变型的幻想而已。
真正意义上的有尊严的生活并不是自己可以凌驾在对方之上的生活。而在主流价值观中,男性仍然企图通过把女性变成附属物来获得一种权利感和满足感。从这个角度来看,《夏洛》这部票房昂扬的电影在为观众带来爆笑减压的效果之外,仍旧留下了一地破碎的价值观。
作者i胖虎

《夏洛特烦恼》反射的中国主流直男三观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夏洛特烦恼》反射的中国主流直男三观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夏,三观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