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呼啸山庄》她的死亡和他的复仇

影视台词 > 影评 > :《呼啸山庄》她的死亡和他的复仇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呼啸山庄》她的死亡和他的复仇的正文:

为了看女神,下了这部片;为了看片,先看了小说。看完小说觉得很一般,但看了电影立刻觉得小说是神作了。
因为同一天看的,所以印象比较深刻;以至于女神攫人心魂的容颜都无法让我定心了,更何况还有一票出色的演员,实属遗憾。
小说的评论在这里,文中有一些下文需要摘引的小说原文:
http://book.douban.com/review/7644562/
————————————————
影视剧改编并不需要照搬小说原文。不过此部电影的改造,却使得一部富有社会意义的故事,变成了一个媚俗的爱情片,不得不说low了几级。
下面说印象深刻的几点不同:
1. 电影中,对Catherine和Heathcliff的童年感情描述,添加了太多的亲密肢体接触。而小说中,其实只是Catherine濒死前俩人才有亲密的一吻,才有直接描写出来的互相告白。我认为这个区别是至关重要的。
小说的主题——虽然Emily Bronte大概是凭借直觉表达出来的——但从今天来回看,还是比较明显的:Catherine和Heathcliff,无论从阶级的、性别的、宗教的三个维度看,都是当时的叛逆者。Heathcliff吉普赛流浪孤儿的背景设置,让他成为一个宿命般的反社会化存在;Catherine和他的爱情,与其说是亲密亲昵的世俗之爱,不如说是引为知己的灵魂相吸,或者说,我们很难确定用“爱情”这个词来描述他们的感情,而更像是同一个人的不同社会性别的不同形态表现。
Catherine在Linton家之前认识Heathcliff之后,一直是个tomboy的形象,她鄙弃上流社会的繁文缛节,无视时人对女性的体态要求,和Heathcliff一样有着异教徒的嘲讽和热情。她活泼开朗,精力充沛,与维多利亚整个阴郁而压抑的时代精神格格不入(Withering Heights庄园就是这种阴郁精神的写照)。但她首先意识到了这样的严重后果和不可能性,她首先归顺了社会并试图通过这种归顺保护Heathcliff,即,保护她心目中免受污染的精神源泉;但其实,在她的想法起始,深谙世故的Nelly就告诫她这是不可能的,最终她也以死亡宣告了企图两全的失败。而在Heathcliff看来,这是一种叛变,他的指责,与其说是出于爱情占有欲的嫉恨,不如说是对精神盟友叛变的愤怒。Catherine在临死前,也意识到了她以现实主义的态度来保护理想主义的做法的彻底失败;而Heathcliff向整个社会的复仇,或者说,Heathcliff,做为一个男性,他有能力也有条件代替女性的Catherine执行一场复仇,也最终落入了虚无。他们从一个起点,殊途同归,宣告了一场彻底的悲剧。虽然Emily最后用小Cathy与Hareton的结合展示了一种伊甸园式的希望,然而,这种无计可从的悲剧感恐怕才是笼罩在作者心中的内核。
对于一名女性而言,性别化与社会化是不可分割,同时进行的;或者说,作者对于社会化的反抗,对大自然的迷恋,通过一个女性更为敏感的对性别化的审视而表现了出来。在聪敏的Catherine心里,这个过程,更多是具有工具价值,而非内在价值。也就是说,她并非认为女孩子必定要这样做才是道德的和赎罪的,而是,她如此这般,可以轻易得到众人的喜爱,和她所喜爱的东西。*注1 我相信这部小说是作者,或者她所观察到的,一个女性的成长史;Catherine在Linton家五周的前后,是有一个明显的蜕变过程的,她对待Heathcliff的态度,也有个明显的转变。这一点在电影中几乎完全没有表现出来。
相反,影片中所展示的肢体接触——不是说不可以有物理性接触,而是他们接触的方式,是极度性别化的形象,这不仅完全不符合童年Catherine一个tomboy野小子的设定,而且完全无法展现出这场转变和他们感情的内核。
相关改动还有:Catherine是在五周后(大转变之后)才开始对Linton有情意的,而不是一开始,但影片在俩人初次见面便有了暧昧的眼神交流;Catherine在舞会的时候,Heathcliff是被关起来的,而不是站在一边眼巴巴地看着她跟Linton欢快地跳舞,看起来莫名其妙地像个三角恋。
2. 在濒死前,Linton是看望她并一直陪伴她的;而他那三天没有看望她,有Nelly忽视了小姐的病情而没有及时通报的结果,电影完全相反,Nelly通报且劝说主人看她,主人反而不。
在死后,Linton是几乎白天黑夜都守护在Catherine灵柩前的,Heathcliff是趁着他实在累得不行出的俩小时趁机溜进看她的,电影并没有表现出这一点。
这些改动的结果是:Edgar Linton成了一个纯粹打酱油的。于是你既无法理解为什么Catherine在Heathcliff功成名就衣锦还乡后不跟他私奔,也无法解释Linton在死前不再顾及对Heathcliff企图使小Cathy嫁给Linton Heathcliff的复仇行为。
虽然似乎很多人认为Catherine嫁给Linton纯粹为了他的财富和地位(从而折射出当时女性的地位?),但我认为她对他还是有爱情的。这个爱情,有虚假意识的成分(因为女性的无地位而对拥有财富和权力的男性的自然迷恋),也有真诚的成分。无论是一开始她的性萌动*2,中间的温存抚慰(在Heathcliff到来后),最后的赌气绝食,以Catherine的性格,不可能这一切都是“一个妻子”的表演,小说也完全没有这样的暗示。更重要的是,在品味和学识上,和Catherine更贴近的,不是Heathcliff而是Linton。对于Catherine而言,Heathcliff更像一个精神源泉,一个只可汲取却无法立足的瀑布险滩,并不能帮助Catherine在智识上更进一步(譬如,很突出的一点,无论是大小Cathy还是Isabella,都是非常爱书,而无论是Heathcliff或Hareton,都是完全不看书的;这个对比几次三番,随处可见。最后作者是设定了一个小Cathy教Hareton读书来给这个矛盾进行了融合)而且,由于Catherine和Heathcliff出身背景的不同,Catherine有着Heathcliff所不能及的达观、友善与幽默,Heathcliff更像是她性格一面的发展与极端化。而这个代表原始力量的角色设定,很能体现出作者的女性身份;因为男性视角里,这个角色往往设定成女性,略似红白玫瑰,而且精神更广博的往往是男性的那位。
书籍、知识、教养,在当时,既是性别化后才能得到的结果,又是反性别化和保持精神家园的必备武器。在一个全面性别化隐含在社会化的时代里,她的“向文明进军”,最终遭遇了全面的溃败,Catherine是书中的灵魂人物,她的生命历程是一个无可逆转的悲剧。
而Linton先生显然是深爱着Catherine的*4。这个爱是温柔也是陷阱——这个陷阱,不是一般所说的“金丝雀笼”,而是这种温柔与挚爱使得Catherine误以为可以在不拒绝社会化的同时又可以保留宛如自然的伊甸园。Catherine其实同时爱着两个人,这是她的天真也是她的狂妄。Linton绅士而真诚的性格设定,解释了为什么Catherine直到临死前才打消了这种狂妄。Heathcliff的复仇对象是所有人包括Catherine自己的孩子,其仇恨之激烈几乎让人难以理解,甚至可能认为是对男性占有之爱的肯定与颂扬;但如果我们把他看做Catherine的精神同一体的另一面,这个象征意味就很明显了。
相关情节还有:
Catherine在和Heathcliff会晤的时候,既没有那激烈的告白,也没有怒气冲冲地支开Isabella*3。
事实上,从书里的故事来看,Catherine是坦荡的,直到她大病前,她并没有刻意抑制感情或明显偏袒到Heathcliff,这才使得她抓起俩人的手希望握手言和不是伪君子的作为。当然对于今天的人来看,这个人物和情节设定过于天真了,但人家就是那样设定的呀。电影却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多角恋,虽然貌似更实际,可这样的话,要这个时代背景和用这个小说做版又有什么意义呢?多角恋故事不是哪里都有吗。
另外还有,Nelly根本没有那么多愁善感好伐,完全是一个有点理客中冷眼又有点笨拙的胖大姐形象。
另外还有,很重要的,Heathcliff不是看到小Cathy太像她妈了这个触点而崩溃的。事实上Heathcliff和小Cathy完全是大人和小孩的关系,连打她的时候都是打屁股之类的而不是打脸。加上电影的眼神、写信特写,etc. 加上俩角色完全一个人扮演且分不出年龄,很容易觉得这个公公是不是对儿媳有点什么。虽说原着有点太纯情太virgin了吧,但人家就是那样写的呀~~
结论1:非常好的表演(Ralph神了),非常烂的剧情。小说的全面肤浅化和商业化。且导演一定是个“男的”!!!
结论2:这部小说死扣原着根本不可能成功;因为原着那种伊丽莎白的友情与爱情是传达主旨的关键,照搬太诡异,不照搬又完全篡改愿意。所以,类似这种小说,要搬上屏幕必须彻底变。像福尔摩斯那部就改的挺好,我觉得。
*注1:Ch. VIII:
Catherine had kept up her acquaintance with the Lintons since her five-weeks’ residence among them; and as she had no temptation to show her rough side in their company, and had the sense to be ashamed of being rude where she experienced such invariable courtesy, she imposed unwittingly on the old lady and gentleman by her ingenious cordiality; gained the admiration of Isabella, and the heart and soul of her brother: acquisitions that flattered her from the first - for she was full of ambition - and led her to adopt a double character without exactly intending to deceive any one. In the place where she heard Heathcliff termed a ‘vulgar young ruffian,’ and ‘worse than a brute,’ she took care not to act like him; but at home she had small inclination to practise politeness that would only be laughed at, and restrain an unruly nature when it would bring her neither credit nor praise.
重点有两句:
这种收获(保持礼节和温顺)激发她野心勃勃,发展出了双重性格,虽然无意欺骗什么。
但在家中,她却不这样做,因为这非但带不给她任何奖励和好处,反而是嘲笑。
注2:I love the ground under his feet, and the air over his
head, and everything he touches, and every word he says. I love all his looks, and all his actions, and him entirely and altogether. (Ch. VIII)
注3:And that’s your notion of harshness?’ said Catherine, laughing. ‘It was no hint that your company was superfluous? We didn’t care whether you kept with us or not; I merely thought Heathcliff’s talk would have nothing entertaining for your ears.’
’Oh, no,’ wept the young lady; ‘you wished me away, because you knew I liked to be there!’
’Is she sane?’ asked Mrs. Linton, appealing to me. ‘I’ll repeat our conversation, word for word, Isabella; and you point out any charm it could have had for you.’ (Ch. X)
注4:Linton对妻子和女儿都深爱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他得知了Heathcliff的阴谋后,并不在乎复仇而是只要女儿生活的好。
作者野狐先生

《呼啸山庄》她的死亡和他的复仇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呼啸山庄》她的死亡和他的复仇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呼,复仇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