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山河故人》跑偏了的观后感

影视台词 > 影评 > :《山河故人》跑偏了的观后感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山河故人》跑偏了的观后感的正文:


Mountains May Depart。当第一个故事结束,英文片名打出来的时候,感到心中的千思万绪,都被这一个标题说尽了。
人们常说,坚若磐石,不动如山。如果门前有一座山,每天出门和归家时都能看见,它定是最令人安心的存在。它会成为生活里理所应该的背景,人们自然而然地认为,只要自己还在这里,它会是永远的陪伴。
然而,山也会离开。
生命里有很多人和事,我们曾天真地将其视为永恒。离别到来得是那样猝不及防,在我们做好道别的准备之前,它们就已经离开了。
涛问梁子,你连再见都不说一声吗。
梁子说,那天已经说过了。
一直以来三人看似坚固的友情,或许让涛自信地认为,一切都可以持续下。她对梁子说今后还是好朋友,她给梁子送请帖,并不是不够体贴,而只是太过自信。
而一直坚信的东西就这么被击碎了。
他扔了钥匙,决绝地转头走了。涛有些抽泣,却忍住没有掉下泪来。
父亲要赴旧友的寿宴。涛像往常一样,打点好店里的事,晚上玩两局游戏入睡。
而就在小小的候车室里,父亲安详地永眠了。其实,对于老年人来说,这样安静没有痛苦的离,未必不是好的结局。
只是,在接到噩耗上后赶的火车上,涛会在想些什么?会在想,如果知道那是最后一次见面,最后一次对话,她要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会怎样好好地送他吗?可是这些,都是观众不忍心猜度的。
处理后事那段时间的涛,让我感受到无比的真实。年轻时的她,一切似乎都是藏在眼里和心底的。面对梁子和晋升的表白,她会用几何问题代数问题来搪塞。永远以笑容示人,不表露自己的喜好,只是偶然听到叶倩文的歌声时,眼中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沉醉的神色。就是后来选择了拍婚纱照时仍在接生意电话,生了孩子硬要取名为“美元”的“高端人士”,也没有给观众交待任何缘由,只是在车上和父亲的对话中,在她看着新生儿的那抹微笑里,观众们隐隐约约地感到,她心中对一切事情,其实都已经有坚定的决心。丧事,反而成为了她表露情绪的一个契机。眼泪不用再下咽。对儿子的思念也无需再隐藏。
重要的是,在梁子和父亲的不辞而别之后,这一次,她终于能和自己的孩子好好地告别。“特地坐的慢车,这样妈妈能陪你久一些。”没能陪父亲乘坐的火车,她陪孩子一起坐了。没能让梁子在离开之时拿好回家的钥匙,这一次,她将家里的钥匙,郑重地交给了儿子。
年轻时,我们很难知道,每个人只能陪自己走一段路。那时的涛,终于明白了这件事,也就继而明白了,如果离开是注定的,那么唯一能做的,就是拥有一场好好的告别。
故事到此,也是给了女主一个交代吧。
命运的无常还在于,谁也无法预料,离别会有怎样的后续。我想,在梁子离乡之后,涛心中已经不指望能再见到他。观众们在片名打出时或许也觉得,这个故事当中,梁子的戏份已经完结。可是未料到,十多年后,他却因为重病,不得已回到了家乡。我猜,在把钥匙给孩子的时候,涛心中是笃信孩子过了些年会回来看她的,然而,这一别却是永别。许多年后,他和生命中另一个重要的人畅想着回乡的计划,最终却未能成行, 只在海岸边,轻轻念出他尚未忘记的母亲的名字。
从影院出来时,同行的人问我:第三部分好多余,究竟有什么意义?我不懂电影,之前也没看过贾樟柯,回答不出来。但我心中的想法是,这是对离别主题的一份完善。这世上有惊喜又沉痛的重逢,有突兀的生离死别,有逐渐的陌路,也有互相牵挂着、需要的却永远无法相见的无奈。
影片的最后,到乐和米娅在海边静驻,他们回不中国,回不加拿大,彼此相知,却无法迎合世人的目光。涛在家乡,带着保持了一辈子的微笑包完饺子,遛狗,在雪地中跟随有节奏的音乐跳起舞蹈。并没有给出结局,但人们其实可以猜到结局。只是在猜测和确定之间,似乎又存留了一丝微渺的希望——也许能够幸福,也许能够相见?
恰如离别本身。痛苦或许没有尽头,或许能够结束。未来看起来很是绝望,似乎又有着希望。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边城》)
看到很多批评,说结局的那段舞蹈不够好,说太多元素堆积。然而电影对我而言,原本就是形式更有意义。很多内容我们平时都思考过,都体会过,然而无法用系统的、符号化的方式表达出来,这部电影做到了我想做而无力完成的事,它很美,我想,这就足够了。
又及:在猫眼里看到说,Mountains May Depart有“青山可移,感情永在”的意思,这和我的理解不太一样。我知道自己的英文不好,不过暂时还是坚持一会儿执念吧 : )
又又及:真是越想越喜欢涛这个角色啊。
作者chimney

时光飞逝,人情流转,故人已远,生活仍在继续。
1999年的三角恋、2014年的母子情、2025年的忘年恋,《山河故人》讲了关于时光和人情的三段彼此关联的故事。
早前送审戛纳时,很多人说《山河故人》是贾樟柯所有影片中最具商业气息的。其实,除了前半部分多抖了几句讨巧的台词,引得观众哄堂大笑之外,这片子还是很贾樟柯的,很难划入类型片范畴,剧情根本不算紧凑、节奏其实挺慢的,时不时穿乱入一些纪录片式的镜头,内容仍然是导演个人对现实生活的回忆和理解。
第一段故事,1999年,三角恋。两个男主都是属于不会说漂亮情话的男人。可是,晋生有钱、有闲,他知道买红色的小轿车带着涛儿随处飙着玩,他知道冲出门把涛儿喜欢的别人的唱片买来放给她听。相较于只知道盯着涛儿一个劲儿傻看的梁子,晋生懂浪漫、有钱!所以,涛儿选择了晋生。这就是现实,而且是顺理成章的现实。
失落的梁子远走他乡。
镜头一切,十五年后。当初那两个非涛儿不娶的男人,早已有了新的生活。当初的胜利者晋生已经离了婚再娶;失败者梁子,也组建了自己的家庭。时光流逝,人情已故。
当初扔掉钥匙,誓言不再回来的梁子,最终还是拖着病体回到家乡。他已坦然接受了涛儿的选择,时光终然消磨了他离别时的决绝,病榻上的他,心怀感激地接受了涛儿的慷慨解囊。
终究,现实生活里,有几个能扛得住岁月的变迁?
第二段故事。2014年,母子情。涛儿和晋生的儿子小"到乐"从上海来到汾阳,祭奠刚过世的姥爷。汾阳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陌生的。他不知道主动喊"妈妈",祭拜姥爷时是被涛儿强压着头跪下的,晚上还得和远在上海的后妈视频聊天缓解心理的紧张。
所幸,隔阂很快消失。涛儿给他亲手包制饺子,送机时在慢车上和他依偎着听音乐,登机前给他一串钥匙,告诉他汾阳永远有他的一个家。母子间的种种温情细节,使得彼此有了认同和依恋。
镜头再一切,十一年后。有点诡异的是:移居澳洲的到乐不再会说中文,甚至已经忘记了母亲涛儿的名字。
不过,他仍将那串钥匙挂在胸前,将那一段母子深情埋在心灵深处。
第三段故事,2025年,忘年恋。到乐正是18岁的青头小伙。也许是因为当年扎根心底深处的恋母情结,也许是因为故意以一种叛逆的姿态追求"自由",到乐与自己的中文老师Mia,一个比自己母亲还年老的女人,好上了,谈了场世俗难容的忘年恋。
Mia鼓励到乐回汾阳看望母亲涛儿。问题也就随即而来。买机票时,售票员将到乐和Mia默认为母子,这让到乐愤怒,拉着Mia就冲出门外,票也不买了。可是,当Mia问到:"你将如何向你妈介绍一个比她年纪还大的女朋友?"到乐完全不知所措。就这样,Mia转身走了,到乐没有追上。忘年恋,结束。
不得不说的是,董子健扮演的到乐和张艾嘉扮演的Mia"老妻少夫"式的忘年恋,是此前媒体对《山河故人》进行宣传报道的焦点所在,可相较于前两个故事的讲述,第三段故事让人颇感失望。
贾樟柯对第三个故事的处理显得比较粗糙,似乎没有适当的节奏感,也缺乏让人信服的铺陈和交代。就比如说,两人除了因为偶然,了解到对方的情感状态(到乐当餐馆服务员遇到Mia和前夫谈离婚、Mia当到乐的翻译了解到他们的父子冲突)之外,三个简短的镜头:出游、亲吻、躺床上,极为简单粗暴地就就交代了两人忘年恋的成型过程,这使得人物的情感和内心都显得有些苍白。
而且,由于第三段故事的背景设置在未来的澳洲,陌生的环境使得贾樟柯也没法像前两段故事那样,设置一些他所谓的 "没有效率,但很有诗意"的镜头。所以故事没讲好,镜头也没有前两个故事给得到位。
贾樟柯此前接受《南方周末》采访,聊到《山河故人》时说:"我觉得电影最美的部分不是叙事效率,是叙事间杂着大量诗意同时无效的时间。古人听风看雨都没有效率,但很有诗意。"
因为追求的这种诗意,使得他电影中的许多镜头并不是为了推进剧情或者塑造人物服务的,而仅仅只是在有意无意间展露生活中故已存在的物景罢了。高逼格的观众,是很可以从那些"没有效率,但很有诗意"的镜头中,品味出某种生活的滋味的。所以,在《山河故人》中的前两个故事里,观众会看到林场飞机莫名的坠毁在涛儿身后,还有仿佛"乱入"在影片中的纪录片片段:"抛锚的装煤大卡车"、"跳着汾阳地方舞的群众"等等。
真实的生活也许就是这样。每天呈现在我们眼中的事和物,并不都是有着明确意义和具体指向的,而就是仅仅存在着而已。正是这些存在构成了我们生活的主要内容。
导演给的镜头,并不是每一个都会有具体诉求。许多时候,观众也没有必要牵强附会。贾樟柯说,他镜头里的一些物景,并不是一种有着隐喻和象征意义的符号,而是他"曾经捕捉或者幻想过的美的瞬间"。比如涛儿站在楼上看到的那条路汾阳老街,贾樟柯说,"她看到的是什么,是抽象的几个字'人流如织'吗?我突然想到很久以前看到一个少年,扛着一个关公刀在闹市上走。我当时看到很心酸。我猜想他可能是学武术的,可能是戏班子的。我写着写着就看到这个。这其实对我来说不构成符号。"
所以《山河故人》也好,此前的《小武》《三峡好人》等等也好,都是导演眼中的生活呈现,甚至渗透着他个人的种种生活记忆。
整部《山河故人》里,没有固执到底的人物,也没有极端的情感和行为,这也许正是导演理解的生活的现实所在。这种对生活的逼近、逼视,势必唤起有心的观众对自我生活的审视。这正是贾樟柯此前那些优秀的影片的魅力所在,所幸《山河故人》秉承了。
撇开镜头,重新说回故事。
三段情感故事表面上看类型虽然不同,但实际上有着共同指向,即片名《山河故人》中的"故人"。
正如影片中涛儿对年幼的到乐所说的那样:"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迟早是要分开的。"那些"分开的",旋即成了"故人",而我们终将学会接受。
作为贯穿影片始终的人物"涛儿",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导演留给了她。留给她独自在黄河边上蹦迪。
这个结尾镜头,乍看之下确实让人有"天外飞仙"之感,吃不准导演到底几个意思。其实细想一下,不难发现,同样的舞蹈,影片开始时,涛儿作为领舞带着大伙儿一起跳,后来在迪厅中她和晋生一起跳,最后只剩下她一个人跳。她闭着眼,脑海里恐怕少不了往昔的画面。跳的恐怕是寂寞吧?不然。她脸上的神情是微笑,是坦然,没有伤凄。这恐怕正是贾樟柯想要传到给观众的态度。
正如影片中的两首反复出现的插曲的歌词所寓示的:"We will go our way,We will leave someday"(《Go West》),"在何地仍然是关心你,无尽长夜为陪伴我怀念你"(《珍重》),时光飞逝,人情流转,且向那些过眼的故人,在心底说一声"珍重"。
所有生活的瞬间,欢乐的,忧伤的,美好的,可怖的,都将消失在时光的洪流中。每个人都是生活的过客,重要的是当初是否路过。
冬日的黄河满是浮冰,彼此撞击着,发出清脆的声响。贾樟柯说他从小就喜欢站在河岸上闭着眼聆听。《山河故人》中,出现得最多的自然场景,正是这"冬日的黄河"。时光,也许就是贾樟柯记忆中的黄河,不住地流逝着,却不苍白、空洞,因为那些彼此撞击的冰块,那些密密的声响,构成了生活的交响。你我需要做的,也许只是顺其自然,静息倾听。
作者撸撸侠右手灵活

《山河故人》跑偏了的观后感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山河故人》跑偏了的观后感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山,后感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