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坦妮布丽》影评:有一种恐怖叫「铅黄」

影视台词 > 影评 > :《坦妮布丽》影评:有一种恐怖叫「铅黄」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坦妮布丽》影评:有一种恐怖叫「铅黄」的正文:

如果要问意大利对世界电影艺术有什么贡献的话,那么最先被想起的恐怕莫过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新现实主义运动」以及六七十年代的「通心粉西部片」了。前者作为一种突破性的电影美学样式,不但冲击了当时陈旧的欧洲电影界,甚至影响到了好莱坞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而后者则以迥异于美式西部片的表达方式(从叙事到音乐)几乎创造出了另外一种类型片,以塞尔吉奥.莱昂内为代表的导演和一大批西部片风靡世界,同样也深刻影响到了后来的电影人。
与上述两样闻名遐迩的贡献相比,意大利「铅黄电影」的名头和格局无疑要小得多。可它却不乏独特性与忠实拥趸,至少在恐怖类型片领域占得了一方天地。「铅黄」一词译自意语「giallo」,即黄色之意。由于在意大利四五十年代流行的惊悚、神秘小说大多主打黄颜色的封皮,因此后来便将以犯罪、侦探、神秘、恐怖为题材的电影一律称为「铅黄电影」。这类电影并没有一个十分严格的程式,不同导演拍摄的giallo风格亦大相径庭,有的注重悬念设置、有的注重血腥场面、有的注重神秘气氛。然而,它们的精髓都是一样的,充满了猎奇精神、意乱情迷的想象、以及大胆直白的暴力。
「铅黄电影」的标志性人物首推达里奥.阿基多,即便不是始作俑者,但却称得上将这类电影发扬光大的恐怖大师。从处女作《摧花手》,到最为着名的《阴风阵阵》,再到倍受争议的《坦妮布丽》,无一不是「铅黄电影」的扛鼎之作,可谓妖冶与诡异齐飞,血浆共胴体一色。
在《坦妮布丽》中,达里奥.阿基多为我们展示了「铅黄」的魅力所在。影片讲述了一个作家借助另一桩连环杀人案来实施报复杀人的故事,说实话剧情十分平庸,而且演员的表演水平也非常有限。但显然故事本身并非阿基多的着力点,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氛围和影像的营造上。曾有评论说「铅黄电影」的悬疑手法在相当程度上借鉴了希区柯克的技巧,这点所言非虚。《坦妮布丽》的前半段,重点描绘了几个女性惨遭杀人狂毒手的过程,全程不露面的罪犯加上用剃刀杀人的方式确实有希区柯克的影子,与德.帕尔马致敬希胖的作品《剃刀边缘》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影片中有一段长达两分半的长镜头发生在一对女同性恋遇害之时,给人留下来深刻的印象。镜头从女同A所在的一楼窗户慢慢爬至二楼,在女同B的窗口略作停留,然后继续向上,沿着屋顶游动到房子的另一侧,接着再蜿蜒而下,掠过楼梯外的玻璃窗,最后定格在女同A身处房间的另一扇窗户,只见从左下角探出的一把大力钳正在悄悄地剪断百叶窗。在这个片段中,阿基多出人意料地选用了摇滚乐作为配乐,虽有悖于常理,但反而获得了令人屏息的效果。而在猎奇方面,大黑狗追逐少女的一幕堪称典型,事实上这个桥段对故事发展而言并非必不可少的要件,然而对「铅黄」来说却又不可或缺,混杂着性虐意味的暴力是其标志之一,同美式暴力的一刀了事不同,痛苦和折磨才是死亡的前戏。
若是深究内核,可以发现导演在《坦妮布丽》中隐藏了对「性开放」、「同性恋」和「性心理」的焦虑,诸如保守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变态杀手)、第一个受害者(滥交女兼扒手)、第二第三个受害者(一对女同性恋者)、包括年少时受到过性羞辱的作家都有各自的意指。不过尽管如此,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影片外在表象上的giallo特征仍然是最直观的印象。无论阿基多在深层想表达什么,让我们受到冲击与震撼的不外是那种叫做「铅黄」的恐怖。
作者卡斯蒂亚公爵

《坦妮布丽》影评:有一种恐怖叫「铅黄」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坦妮布丽》影评:有一种恐怖叫「铅黄」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坦,黄」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