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角斗士》观后感:孤独的斗士

影视台词 > 影评 > :《角斗士》观后感:孤独的斗士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角斗士》观后感:孤独的斗士的正文:

孤独的斗士 -----观《角斗士》有感
现代都市人的一生会看很多电影,但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并引发感想的不会很多。2000年上映的《角斗士》很有可能是一个例外。一部好的影片,往往也需要一个恰当的时机。帝国时期的罗马是欧洲人心中永恒、光辉而又挥之不的梦幻之国。在千禧之年,迎合彼时欧美国家普遍泛起的怀旧情愫,推出如是一部电影,剧作方确实是下足了心思的。只可惜,夜语君这等人和这部电影的缘分很浅,十五年前刚刚走出山水环绕的村庄,尚全然不知电影是为何物。不过,经典终究不会被时光埋没。十五年后,第一次看到这部电影的我,仍旧无可救药地涌起了写影评的冲动。
在本质上,电影也只是表达思想与情感的一种载体,和小说、散文、绘画没有根本区别。但是,光影的表达和文字的表述,对于受体而言有着迥然不同的体验。电影有画面,可以产生绘画般的隽永;有声音,能够营造音乐般的悠长;有台词,足够烘托出话剧般的氛围;有情节,可以更加直接地表达出小说般的冲突;它还有独特的内在透视感,能够帮助观影者创造史诗般的意境。从某种意义上说,电影的表达是全息的,能够穿透人群除味觉和触觉以外的所有感官。一部好的电影必然是思想与艺术的完美结晶,能够带给人极为愉悦的感官和心灵体验。以我观之,《角斗士》已经无限接近这个圣洁的标准。
影片的开篇,用闪现的字幕介绍了故事的背景:公元180年,“哲学王”马可奥勒留统治的末期,罗马正处于由鼎盛转衰的历史节点。帝国北方边陲征伐日耳曼蛮族的战争已经接近尾声。战功赫赫的帝国北方军团统帅麦西穆斯渴望完成这最后一战后马放南山,回归自己魂梦牵绕的故乡。
影片的第一帧画面在低沉压抑的长笛声中缓缓展开,一双手拂过金黄的、连绵的麦浪,然后镜头转向麦西穆斯忧郁的眼神以及战地焦土上落单的雀鸟。这个开头,实在是精彩,定格了整部影片的基调:理想是永恒的田园牧歌,现实却充斥着龌蹉的刀光剑影。
这次所看的是加长版,全长2小时50分钟。时间虽长,情节却简单明了:常年征战的罗马在解决北方边界问题后,面临着保留帝制还是走向共和的历史抉择。皇子康莫德斯,畸恋着自己美貌的姐姐露西拉,不具备领袖品质,却野心勃勃,一心想继承皇位,废除元老院,延续帝制的光辉。然而,皇帝马可奥列留却最终决定,挑选淡泊名利的将军麦西穆斯作为监国,清除腐败,恢复共和,真正将权力交给民众。康莫德斯因此上演了弑父篡国的戏码,并以凯旋者的身份继承大统,在抗议声中回归罗马城。麦西穆斯拒绝效忠康莫德斯,结果家破人亡,家园沦为焦土,妻儿魂归西天,本人虽侥幸逃出,却不幸沦为奴隶角斗士。年轻的新皇为消解元老院的影响,以纪念先皇的名义恢复了盛大的角斗士表演,用以争取民心,并满足其嗜血的癖好。于是,在阴差阳错中,曾经统领千军万马的麦西穆斯又以奴隶角斗士的身份回到罗马,并赢得了一场又一场剧场杀戮的胜利。麦西穆斯的意外回归,加速元老院与康莫德斯的斗争。露西拉和元老院决定借助麦西穆斯在军队的影响力,控制罗马城。不料,康莫德斯抢先行动,将元老院反对力量及麦西穆斯一网打尽。影片的最后,康莫德斯脑洞大开,决定在重伤麦西穆斯的情况下与之公开决斗,以此展现自己的英雄气概,赢得罗马民众的崇拜,巩固自己的地位。不料人算不如天算,最终麦西穆斯在决斗场手刃仇人,自己也安然倒地魂归天堂,与日思夜想的家人在天国团聚。
从剧情结构上看,故事有两条主线。一条是主线,即以皇子康莫德斯为代表的帝制派与以元老院为代表的共和派的斗争。另一条为暗线,是康莫德斯对其姐姐露西拉的畸恋,以及露西拉对麦西穆斯的爱恋。在这两条线索中,皇子康莫德斯都被将军麦西穆斯压制。老皇帝马可奥勒留异常欣赏将军麦西穆斯的才华与品质,决定选择他而不是自己的儿子康莫德斯作为继承人,尽管麦西穆斯于权力没有丝毫兴趣;气质动人的露西拉并不欣赏自己弟弟的野心,但却一直深爱着将军麦西穆斯,尽管这只是露西拉的单恋。这种安排充满了张力,让剧情具有了跌宕起伏、辗转反侧的悠长回味。而这其实也最接近最真实的生活:某种东西,一些人心心念念却求之不得,另一些人唾手可得却弃之如履。这大约便是命运对于凡人最深沉的戏弄。
从表现手法看,影片大量采用第一视角的近景画面以及悠扬的长镜头,既展现了古罗马战场的恢弘、斗兽场的宏伟,又强化了战争的血腥和杀戮的野蛮,给观影者带来史诗般的视觉效果。这些画面与布景,即使在十五年后的今天看来,仍旧有十足的震撼。
当然,剧情的设计以及拍摄手法的创新,都只是器物的层面。真正值得称道的,是影片试图表达的主题。这些主题,对于人类群体来说,具有异常恒久的意义。特别是这三个:永恒的家庭、残忍的命运以及迷茫的大众。
永恒的家庭
影片最让人感动的是主人公麦西穆斯对于家庭的眷恋。这种眷恋,连同他对于皇帝的效忠、对于来世的想象,成为主人公信仰的来源。在大战胜利后,皇帝马可奥勒留单独召见时,麦西穆斯满怀柔情地描述了自己的家和家乡:“我的家在提基洛附近的山丘上,一个非常简单的地方。在阳光下的暖和的红砖屋。白天,菜园里飘着药草的香味,到了晚上则是茉莉花的味道。门外有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无花果树、苹果树和梨树。土壤是黑色的,很像我妻子的黑发。南坡上种着葡萄,北坡种着橄榄。野生的小马在我家附近玩耍,经常逗乐我的儿子。”这段类似独白的台词,有诗一般的意境。在影片推进到这个场景时,画面平缓、柔和、沉静,具有一种接近永恒的力量。这大约是每一个男人内心深处的田园牧歌:农妇、山泉、犬子、有点田,以及不曾被搬运过的大自然。影片多次重复麦西穆斯妻儿迎风微笑的画面,多次出现摇曳的麦穗,这种深沉的情感,表现得极其自然而又深刻。麦西穆斯随身带着妻儿的小人偶,并面向祖先祈祷,反复念叨自己因为了他们而存在,除此之外,世间名利犹如尘土。在皇帝问话时,他能够清晰地回忆起自己离开家园与妻儿的时间:两年八个月零二十四天半。除了主人公,影片对其他角色的家庭观念也给予了足够的渲染。为了表示政治正确,每一部美国大片除了一位白人主角外,必然有一位正义的黑人小伙伴。《角斗士》也不例外。影片中的黑人角斗士,在启程走向罗马之前的一个黄昏,和麦西穆斯有一段对白,也是非常精彩。黑人说,在远处的某个地方,有我的国、我的家,我的妻子正在准备食物,女儿从河里打水回来。我还能再见到她们吗?我想不可能。麦西穆斯说,你相信会在天堂见到他们吗?黑人答,我相信,不过我会比她们先死,在天堂等待她们。麦西穆斯道,你愿意等待她们吗?黑人说,当然,我必须在天堂等待她们。这时,对话场景紧接着边切换到了天际,放佛在诉说这两个男人对自己妻儿、对自己家园最辽远的关怀。
德国哲人康德说,一种品德如果是绝对命令,那么即使是不具备它的人也会对它充满敬畏。譬如,即使是一个狡诈的小偷,也是希望别人是诚实的。因为,如果世人皆不诚实,那么小偷的狡诈便会失作用。但其实,毋宁从功利的角度诉说某种永恒的德性,更不如从缺憾的角度描绘心灵的渴望。因为,实际上,缺乏某种德性的人往往会更加希望得到这种德性的关怀。对家园的眷恋,便是这样一种深沉的牵挂,不论他是善还是恶。这部影片,淋漓尽致地表述了这种情感。作为反面人物出现的皇子康莫德斯,其内心深处实际上是最渴望、最眷恋家庭的。只是,他的野心更胜他的温情,他的手段毁灭了他的目的。影片中,他弑杀了自己的父亲,软禁自己的侄儿,威胁自己的姐姐,几乎是一个丧失人性、无恶不作的家伙。然而,也正是这种吞噬家庭的野心,更加反衬了其对家庭的渴望(对父爱的渴望,对姐姐的依恋),同时也造就了他作为个体的悲剧。
影片中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麦西穆斯在每次战斗前,都会拾起一抔黄土,用手心揉碎。这个动作,很像一个人面对未知的仪式,也是自我确认的一个暗语,便如《盗梦空间》中的那个旋转的陀螺。更推而广之,家庭便是人类群体对于自我价值的最终的皈依,不论是在现世,还是来世,都是那个最温柔、最温暖、最安全的港湾。这是本片最深层的隐喻,也是对于家庭主题最深刻的关照。
残忍的命运
命运是什么?依我看来,命运就是残忍的别称,就是人类个体或者群体注定得不到什么,注定要接受什么东西。我异常欣赏本片对于人物命运的设置。导演有着上帝一般的视角,每一个角色都没有一个完满的下场,每个人都充满了悲剧的色彩。不是么,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从个体命运看,主人公麦西穆斯,视名利为尘土,却偏偏被搅进了权力的斗争之中,成为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他无比眷恋家庭,却早早地家破人亡。皇子康莫德斯,渴望父亲的认可,渴望姐姐的爱恋,渴望人民的爱戴,却偏偏无能为力,功败垂成。而且,他越是追求越是南辕北辙。真是应了佛家的那句话,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公主露西拉,虽身份高贵,但仍不免在失落与恐惧中生活。她一生都恋着麦西穆斯,却始终得不到对方的回应;她明知父亲死于弟弟的谋杀,却不得不支持自己的弟弟,同时也始终笼罩在失儿子的恐惧情绪中。至于芸芸众生,其命运,便更加犹如飘萍,充满着不可逆料的随意。譬如,影片中那位黑人角斗士,莫名其妙的成为奴隶,莫名其妙来到罗马,又莫名其妙地获得自由,对于自己的生死没有任何选择的权利,也莫名其妙的完成了一段未知的旅途。其他的路人甲乙丙丁,在角斗士的沙场,就更加无有选择可言,无非是一团血肉而已。从国家的命运看,元老院想从康莫德斯手中夺取权利,却不得不借助作为专制典型的军队力量。而康莫德斯想废除元老院,其口口声声所宣扬的,却是顺应民众的呼声。
有些善,必须通过恶的手段实现;有些恶,往往打着善的旗号。当手段足够恶劣,人们便很难分辨结果是否真如他宣传的那般良善;当过程足够伪善,大众也很难知晓目标是否真的如同先知所揭示的那么可怕。更进一步看,有些善,最终导致了罪恶;有些恶,反而带来了福音。譬如,十字军东征,最终没有消灭异教徒,却毁灭了同为上帝之城的君士坦丁堡。清末训练的新军和外派的学子,没有振兴将倾的皇室,却成为王朝的直接掘墓人。而广岛、长崎上空的蘑菇云,不仅结束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杀戮,也在客观上把世界推向了全新的原子能时代。更推及之所谓普世价值,是否正如人们所希冀的那般曼妙?众人所热爱的自由,有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世人称道的革命,又有多少杀戮因之而起?
命运,对于个体生命和人类群体一样,都是无法避免的存在,逃不脱、挣不开,欲说还休。正如影片接近尾声时的一句台词:“死神向所有人微笑,人们唯一能做的只有报以微笑”。或许,也正是这种无法摆脱的宿命,造就了盲从、冷酷而又无法自知的大众。
迷茫的大众
法国人勒庞有本书叫《乌合之众》,对群体心理有卓有见地的描述,其中有一段话非常值得关注:“群体随时会反抗软弱可欺者,但是对强权低声下气。如果强权时断时续,而群体又总是被极端情绪左右,它便会表现得反复无常,时而无法无天,时而卑躬屈膝。”中国古代也有一句话叫“人心似水,民动如烟”。两者所言,都指向了同一个主体:健忘、冷酷、善变的大众。
任何一部致力于反映时代和人性的作品,如果缺乏对这种群体性心理的关注和描绘,注定是不完美。还好,这部《角斗士》几乎娴熟的掌握了这种关于群体理性的隐喻。影片中有两个有关大众的场域,分别对应着主角麦西穆斯的两重角色。作为将军的麦西穆斯,是一名伟大的战士,统帅千军万马南征北战,其所效忠的是罗马的人民;而作为角斗士的麦西穆斯,是一位出色的演员,手持利刃表演杀戮,其所取悦的是剧场的观众。作为个体的麦西穆斯,不论是高高在上的名将,还是身份卑微的奴隶,在影片中保持着始终如一的德性,能力出众而又忠诚淡泊。但作为群体的罗马人,则充分体现了难以逆料、无法捉摸的性格。这些所谓的罗马人民,既是康莫德斯弑父篡国回归罗马时在道路两侧高喊“滚开,你不配统治我们”的路人,也是在雄伟空阔的罗马大剧场或是设施简陋的路边沙地观看角斗士杀戮表演时如痴如醉的观众。他们在不同的场域,表现出了迥然相异的特性,但又毫不违和。这种表现,只能用健忘、冷酷、善变而又不自知的非理性群体心理来概括。影片中,作为独裁者的康莫德斯,深刻地认清了这种看似无法理解的群体特质。而事实上,作为观影者,也只有了解了这种大众心理,并认识到剧中人物对这种大众心理的把握,才有可能顺利、彻底地理解剧情。因为,正试图左右并利用这种大众心理,康莫德斯才会做出恢复角斗士杀戮表演的决定,才会亲自上场与重伤的麦西穆斯搏斗,以期赢得罗马民众的崇拜。
影片对群众的直接描述并不多,但是说得上句句经典。譬如,康莫德斯说,“我父亲发动对蛮族的战争。而他自己也承认,这毫无价值。但是人民却爱戴他。因为,人们未曾目睹战争的残酷,却喜欢胜利的感觉。”在康莫德斯恢复角斗士表演后,元老院共和派代表人物奎格斯说,“他(康莫德斯)比我们想象的要聪明。群众代表了罗马,对他们变魔术,可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拿走了他们的自由,他们还会哄堂大笑。维系罗马脉动的,不是元老院大堂的地砖,而是竞技场内的沙地。”在麦西穆斯与一位常胜角斗士的竞技表演开场之前,公主露西拉说,“群众是健忘的,善变的,不出一个月,就会忘掉他(麦西穆斯)。”康莫德斯接过话头,说,“不,用不了那么久。”如此这般的对话或是台词,在影片中并不多,但是不仅都非常切合场景,还能发掘出群体心理更加深远的意蕴。这让影片的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从一般意义上的个体价值,上升到了群体性价值的高度。
在人类历史上,几乎每一位成功的独裁者都必须精通对大众非理性情绪的把握。凯撒如是,拿破仑如是,希特勒亦如是。因此,剧中的康莫德斯便反复强调,自己比元老院更加了解人民。并且抱怨,他的父亲把时间浪费在了阅读元老院的卷轴,却忽略了人民。这正是人类群体的悖论,打着追寻公平正义的旗号出发,却每每落入更加伪善和残酷的陷阱。古今中外的很多哲人,睿智地发现了这种怪圈。譬如,孟老夫子说:“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几千年后,写出《乌合之众》的勒庞也叙述了相似的观点:“所有时代和所有国家的伟大政客,包括最专横的暴君,都把群众的想象力视为他们权力的基础。激发这种想象力,决不可诉诸理性,只需几个神迹或是不可思议的表演而已。”现在想想,陈胜吴广的月夜狼嗷、刘邦同志的斩蛇起义、关云长的五关六将、朱元璋,究其来源,并非主人公想要如此,而是茫茫大众内在自我的需求。
上述三个主题,自然都是值得深思的故事。不过,这部影片还有另外一个卖点,那便是作为背景的先皇马可奥勒留。真实历史中马可奥勒留,在历史上被称为罗马五贤王之一。这位皇帝颇不一般,既是能征善战的统帅又是倚马千言的哲人,在戎马倥偬之际,居然还留下了流传千古的《沉思录》。几年前,前总理曾经在记者会上公开宣称,这本小册子是自己床头书,引发了抢购的狂潮。马可奥勒留确实在公元180年驾鹤西,但却并非是死于自己亲生儿子之手。相反,在真实的历史上,正是这位向往共和的哲学王,破坏了此前罗马的禅让传统,没有把皇位让给帝国的军事精英,而是径直传给了自己的亲身儿子。这一举动,也直接结束了罗马的全盛时代。从哲学流派上说,马可奥勒留属于斯多葛学派,相信自然理性,崇尚德性行为,追求内心幸福,将财富、名望、快乐、忧伤都视为空虚,有一种清教徒般的气质。整部《沉思录》都流淌着一种追求内在满足,无视世间繁华的超凡品格。《肖申克的救赎》中有一段经典的台词:“人活一生,要么忙着生,要么忙着死,两者必居其一。”其原型,便来自《沉思录》的第六卷:“事物要么忙着生,要么忙着死,时光川流不息,生命万古常新。”夜语君看过很多哲人的喃喃自语,但似乎都没有这部《沉思录》那么有味道。
结合这部电影,看看这本小书,确实不错,值得一并五星推荐。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潇湘夜语
作者蒋一茶

《角斗士》观后感:孤独的斗士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角斗士》观后感:孤独的斗士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角,斗士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