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贾樟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影视台词 > 影评 > :贾樟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贾樟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正文:

  这是我第一次到电影院看贾樟柯的电影。贾樟柯上一部故事片公映还是9年前的《三峡好人》,那时候我还没有欣赏贾樟柯电影的能力,自然也没有贡献票房的觉悟。不出所料,这部电影也观者寥寥,而且也并不都是像我这样的觉悟者。观影后离开影院的路上,几个青年男女在交流,其中一位展示了他用手机拍摄的其他几位同伴的睡姿。其中一位女士抱怨,怎么我一觉醒来,电影的画风全变了呢?
  影片一开始我还以为发生了播放事故。影片不是宽画幅的,而是方画幅的,就像《聂隐娘》那样。但影像就粗糙多了,有时字幕都被遮蔽了。后来在看媒体采访我才了解,贾樟柯在《山河故人》里用了许多年轻时拍摄的素材。那时的DV没有宽画幅,只有方的,后来的电影呈现里,也就用了方画幅。这种情况到了影片的第二部分就正常了,而到了第三部分,画风就变得十分精致和现代了,如果没有结尾赵涛的一段独舞,单看这部分你甚至都难以确定这是贾樟柯的作品。
  这是很多贾樟柯影迷不愿意看到的,他们希望贾樟柯始终能像洪尚秀那么纯粹。所以这部电影第三段的“画风大变”是最被诟病的部分。当然,我这种没什么品位的影迷还是乐见其成。
音乐
贾樟柯是我所知道的中国最爱使用流行音乐的导演之一,还有一个是王家卫。区别在于,王家卫用音乐烘托气氛,而贾樟柯则愿意用音乐来标记年代。所以贾樟柯对流行音乐的使用有两个特点,一个就是这些音乐不是简单以电影配乐的形式出现的,它们实际上是以道具的角色出现的。也就是说,它们是电影情节中的自然声,都是电影里的电视、广播、街头音箱发出来的。贾樟柯是如此重视音乐的功能性,以至于有两首歌直接就成了电影名字,一个是“站台”,一个是“任逍遥”。贾樟柯使用流行音乐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过时。
  贾樟柯一直强调他没有兴趣在电影里弄什么隐喻,“我觉得电影最美的部分不是叙事效率,是叙事间杂着大量诗意同时无效的时间。古人听风看雨都没有效率,但很有诗意,《红楼梦》写一桌子饭能写好几页,但是一种美感。我电影里面有很多闲笔,有人把它当作一种符号或者隐喻,其实不是。就是我曾经捕捉或者幻想过的美的瞬间。”但电影中两首流行音乐的选择又的确起到了点题的作用,可能贾科长的意思是这么直接怎么能叫做隐喻。有影评人不同意贾樟柯的回答,一连串追问,电影里那个扛青龙偃月刀的愤怒少年是怎么回事?坠毁的飞机呢?陷到泥里的汽车呢?河边的爆炸呢?我更喜欢学者杨早对所谓隐喻的解读:其实,以中国社会那种裹挟一切的洪流式征程,你只需纤毫毕现地写实,自自然然就成了隐喻。
  影片一开始,赵涛领衔跳广场舞。歌曲是宠物店男孩乐队的《gowest(西方)》。我很小的时候在电视上看过这首歌的MV,那时候我还不知道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并不懂歌词的意思,只是单纯地觉得旋律优美,MV拍得有趣。多年以后我才理解这首歌在表达什么样的意向。如果找一首比较类似的歌曲,我首先会想到罗大佑和林夕的《皇后大道东》。这首歌出现过两次,开始和结束。在结束的时候,赵涛在雪中独舞,人们愿意拿这一幕和奉俊昊《母亲》的结尾做对比,说句实话,和《母亲》比,《山河故人》的爆发力是不够的,但也让影片有些温暖。
  另一首被反复使用的歌曲是叶倩文的《珍重》,据说这首歌是贾樟柯的最爱。如果说使用《go west》是为了提神,那么使用《珍重》则是为了点题。贾樟柯说:“你会发现,流行音乐都在唱个人。比如邓丽君,她最着名的一首歌《月亮代表我的心》,它不是‘我们’,它变成了‘我’。流行音乐在这时让自我回归,回归到了个人的感情。”这首歌在影片的三个部分各出现了一次,表达了人生在不同阶段的不同情绪。这特别容易让人想起蒋捷的那首《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赵涛第一次听《珍重》时说,真好听,就是听不懂广东话。不知她后来有没有看歌词,至于那首英文歌,她或许像我一样,懂的可能性更不大了。但即便不懂,却不影响人们对优美旋律的欣赏,这是本能。
方言
贾樟柯讲过一件事。说他们家人聚会的时候,一般都会说汾阳话,不过他姐姐的孩子,也就是他的外甥是个例外。这孩子只说普通话或是太原话,一句汾阳话不说。但大人们聊天,他却完全能够听懂。贾樟柯不大相信都能听懂却不会说这种情况,于是他有时间就逼着他外甥说汾阳话,最后把他外甥都逼急眼了。他姐姐也不干了,认为贾樟柯欺负自己儿子。再后来贾樟柯采取温柔的办法试探,他外甥终于承认自己会说汾阳话,就是不想说。
  这件事给贾樟柯带来了很大的感触,方言不仅标注一个人来自哪个地方,也标注这个人来自哪个阶层,所以孩子的羞于表达,可能是想隐瞒自己是小地方来的人。在贾樟柯的电影中,方言始终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因为这是还原生活最重要的底色。在《山河故人》中,贾樟柯开始尝试方言之间带来的隔阂与冲突。汾阳话上海话自然是方言,从更大的视角来看,普通话和英语也是方言。
  故事从1999年山西汾阳的一段三角恋开始。二十多岁的舞蹈老师涛(赵涛饰)在她的两个发小矿工梁子(梁景东饰)和矿场老板晋生(张译饰)之间,最终选择了晋生,生下儿子,取名到乐(董子健饰)。然后这几个人陆续地出现在后面的故事中。
  第一段故事里,主人公们基本上说的都是汾阳话,彼此的生活距离还没有完全拉开。汾阳话上扬的声调很好听,每次赵涛说话,我都以为她要唱。一点改变来自晋生,他嘴里时不时会蹦出英文单词,而且最后给儿子取名叫“dollar(美元)”,这是晋生的野心,在观念上,他已经和安于现状的涛和梁子不一样了。
  第二段故事发生在2014年,飞黄腾达的晋生没有出场(离婚了上海),但他的阴影笼罩着所有人。涛靠婚姻提升了自己的阶层,她可以在汾阳话和普通话之间轻松切换,而乡音无改的梁子却要靠涛的救济治病。这像一组食物链,顶端的人无需出场就能轻松左右底端人的命运。冲突来自7岁儿子的返乡,这个在上海长大的孩子已经和汾阳格格不入,他更愿意用上海话和他的新“妈咪”聊天,所有的细节告诉涛她将要失儿子,这让她痛苦不堪,最终爆发了。我们可以把汾阳话和上海话的对峙当做是两个阶层的对抗,胜负不言而喻。就像第一段故事中梁子给晋生的那一拳,是徒劳的。
  第三段故事发生在未来的2025年,地点是澳大利亚。显然这是最难的部分,因为不再是导演熟悉的汾阳,说的也不再是中国方言。贾樟柯试图基于现实设想未来:“一般来说,移民家庭中总有一个语言不行,一般是爸爸。小孩跟妈妈交流,妈妈就成了这个家的翻译。我看到这些非常非常惊讶,语言竟然失落到了这种程度。我非常理解移民,人有选择自己流动的自由,但移民不是万能的,它有自己的问题,语言问题就非常突出。”
  影片里有一段父子间的冲突,表达的就是语言的问题。儿子到乐已经彻底忘记了母语,他只会英文,而晋生则始终所着口音浓重的汾阳话。无法忍受生活现状的儿子决定和父亲摊牌,邀请她的汉语老师米娅(张艾嘉饰)做翻译。于是,英语和汾阳话发生了激烈的争吵,而香港普通话则在其中传递着信息。米娅每一次翻译都试图把极端的表达通过相对温和的方式传递给对方,观众看得明白,翻译过程中流失了很多信息。但就像听不懂歌词不影响人们欣赏音乐一样,听不懂语言也不影响人们做出选择,儿子选择离家出走,这不用翻译。
  晋生父子是一对鲜明的对照。晋生无论跃升到哪个阶层,无论漂泊到哪里,始终没有走出自己的文化和格局,始终如一的汾阳话背后是不曾改变的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和未来格格不入,他如囚徒般困于其中。儿子道乐则完全和母语断裂了,他彻底忘记了自己的母亲,笑称自己是试管婴儿。除了一串钥匙和几个记忆碎片,他对母亲和故乡一无所知,没有乡愁,只有迷惘。这个困惑包括一段忘年恋,贾樟柯最终没有给出结果,可能他也想象不出这样的人会怎么选择。
观众
第三段故事:未来的影像,几乎全英文的对白,还有一段时髦的忘年恋。这和贾樟柯过的电影有天壤之别,因此这也是这部电影中争议最大的部分。感谢张艾嘉,她的魅力赋予了那段忘年恋以说服力。三段故事,可以看做贾樟柯导演生涯的三个阶段。发生在汾阳的故事,是贾樟柯最驾轻就熟的部分,就像《小武》和《站台》,成就最高,因为这是他的舒适区。第二段故事,贴近他这几年的电影取向,观察并解读这个国家。看梁子下矿井,我一直以为会有矿难,贾樟柯没做这样戏剧性的处理,尘肺病,平静却更加残酷。这是他的学习区。最困难的部分,就在第三段故事,“贾樟柯显示出用英文工作的不确定性和不安感。”《好莱坞报道者》写道。这是他的恐慌区。也的确被不少媒体视作全片的“败笔”。
  贾樟柯早已经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区,他开始不断观察这个国家和时代,这种观察到他上一部作品达到顶峰,有人觉得他好像从一个小说家蜕变成了一个时评家。喜欢他小说的人当然不愿意看到这种转变,因为时评远没有小说好看,但和小说的婉转相比,时评显然更直接,作者本人也更痛快。这就像当年的鲁迅,如果他老人家不改行写杂文,会不会写出超越《阿Q正传》的小说呢?这绝对是中国文学的巨大损失。然而生活在鲁迅那个时代的人,却会永远感谢鲁迅,感谢他的转型让更多的人看到和看懂他的作品。
  在这个起起伏伏的过程中,贾樟柯发现他需要更多的观众。在他看来,让更多人看到他的表达要比痛快地表达更重要。《纽约客》专栏作家欧逸文曾经这样解读《三峡好人》结尾时那个经典镜头———在天空的映衬下,一个人孤独地在两座高楼间走钢丝:“这是在隐喻贾樟柯自己———在艺术与商业或者工业化之间寻找平衡。”如今不需要隐喻了,《山河故人》直接表达了贾樟柯的想法:“我自己和主创,我们更看重在这个过程中有多少人能够通过大银幕看到我的电影。因为过好多朋友都是通过盗版DVD、网络链接,通过小银幕在看。这一次,我们就多跑一些城市让大家知道贾樟柯的电影也可以在大银幕上看到了。”
  乔布斯似乎说过这样的话,苹果不迎合消费者的需求,苹果为消费者创造需求。苹果的迅速扩张肯定是伤害了很多资深“果粉”的初心,苹果不再是曾经小众的、高逼格的艺术品了,丫如今变成了“街机”!但对更多的消费者来说却获得了更好的生活方式。关键就在于如果你是好的,为什么不让更多人看到呢?贾樟柯对自己的“转型”这样解读:“人和人之间的差别其实很小。特别是当我们感受、理解人身上的困境、困难时。比如说《山河故人》里面基本的那些人的情感经历,只要是人都是很相似的。对我来说,把人拍出来就能获得一种普遍的认同感。这种普遍性也帮助电影获得更多的观众,包括世界各地的观众。所谓电影版图就是这样扩张的。它来自于诚实地面对人的问题,而不是来自于你想象是在为哪一个人群拍电影。”
  听说贾樟柯下一步要彻底进军商业片了,他打算把日本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的作品搬上银幕,说句实话,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期待贾樟柯新作品的问世。
作者为人帅表

贾樟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贾樟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贾樟,天”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