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塔洛》藏区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位孤独的牧羊人

影视台词 > 影评 > :《塔洛》藏区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位孤独的牧羊人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塔洛》藏区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位孤独的牧羊人的正文:

文/白墨君
沾一位北电朋友的光,在文学系举办的“金字奖”典礼结束后,安静地看完了《塔洛》。之前从未看过万玛才旦的电影,无从评判导演的创作之路,单就本片来看,故事冷峻锋利而不失幽默,几桩不能更小的事件无可挽回地改变了藏区孤独的牧羊人,就像那一条剪断了便也不会再留的小辫子。
其实,《塔洛》的观影门槛是明摆着的,全片固定长镜头,黑白影像,强烈的作者性等等,每一条或许都是国际影展的菜,但每一条也都是当下中国电影大卖的拦路虎。惊喜的是,看完全片竟丝毫未觉得闷,低头一看,这片居然长达120分钟!不得不说,这也算一个艺术电影不大不小的奇迹。
影片值得赞叹的地方很多,多到观影结束后起立鼓掌也不为过。标志性的固定镜头悠长而隐忍,构图出奇、影调丰富,每个几分钟长的镜头都是一幅当代西藏明信片,隐约甚至能看出些贾科长的风韵。音效质感不错,县城和牧区一躁一静,导演意图跃然耳中。演员状态也洒脱自然,塔洛的扮演者Shidé Nyima更是自带喜感。剧本源自生活,结构精巧,各种平凡而奇巧的意向带来了许多笑果(观影时《塔洛》刚提名了三项金马,最终收获一尊最佳改编剧本)。正是这些,共同成就了这部藏地现代化嬗变过程中的平民史诗。
一部电影之所以可以称为平民史诗,首先就在于其视角是平民化的。派出所、照相馆、理发店、KTV、土土的演唱会……你找不出任何不常见的东西,然而这些生活的琐碎拼合到一起,就是当前藏文化和世俗都市间无法弥合而艰涩共存的超现实体验。当然,“史诗”的要求又必然不能这么低,需要求创作者能让观众从琐事中窥见时代。万玛才旦想说的,是一个在草场孤独了一生的牧民第一次走进县城会经历什么?
这个叫做塔洛的光棍汉,身上带着过往的岁月留下的全部痕迹:他可以一字不错、一字不落地背诵他并不理解的《为人民服务》。这种毛时代强制性的背诵已经成为了他生命的一部分,甚至完全不会妨碍到他拿着奶瓶喂背包里的羊羔。他记忆力惊人,可以记住他管理着的几百只羊的性别、孕情。这样的他,为了一个表明他公民身份的身份证,第一次进了城。
他第一次走进了照相馆,看到牧民们穿着西装带着毡帽,怪异地站在纽约的画布前拍照,拍照前,甚至又借来了塔洛的羔羊。他走进了理发店,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干洗”,却发现干洗到最后还是要用水冲掉泡沫的。他被年轻的女孩扬措领着第一次了KTV,听这个女子唱着呕哑嘲哳的流行歌。四十多岁的他恋爱了。他像一个初恋的小伙子,为心爱的姑娘练习情歌。他平静了一生的心有了涟漪,他抛却牧场,卖掉别人的羊,不顾一切地走向城市,因为那里有一个美丽的姑娘。藏区是那么大,此刻又是那么小,他们编织的梦里,有北京,有纽约,有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那么美好,美好地像一个虚假的肥皂泡,在一个宿醉的清晨,一切就都从塔洛身边消失了。他的辫子已经割,他再也不能死得像泰山一样重,他再也不能一字不落地背诵《为人民服务》,他身下的摩托车,在一片苍茫的天地间熄了火,剩他一个人,踽踽独行,步履维艰。
由他身上,可见时代。《塔洛》,像极了一部寓言,带着从民族历史带出来的、拍打不尽的灰尘。这个寓言中,每个小细节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不多不少。
全球化、城市化,人类美好的未来似乎都寄托其上,恰好,它们是如此了解每个人心中最原始的欲望;它一旦出现,便摧枯拉朽地开始改变哪怕最闭塞、最坚固的文化。江河交汇,浊浪澎湃,无人可以独善其身。年老者,信奉一生的价值观重新洗牌;年轻者,或者全盘新化,或者困扰其中。我的学生里有了一个藏族同学。18岁的他第一次走出藏区,到北京求学,至今仍在大城市的生活漩涡中苦恼着。他会用朋友圈,每天发着自己拿手机在家乡拍的照片,写着“多希望每天早上起来能喝到一碗热腾腾的酥油茶,这里与西藏完全是两个世界,我该如何适应呢?”之类的文字。换来同学们一众点赞和抚慰。然而他从不回复。后来,他改用藏文发朋友圈。
这些变化是坏的么?或者是好的么?世界哪有那么容易说明白、看清楚。塔洛的故事直白地告诉我们:藏区之大,已经确乎安放不下一位孤独的牧羊人了。
作者白墨君

《塔洛》藏区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位孤独的牧羊人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塔洛》藏区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位孤独的牧羊人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塔,羊人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