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烈日灼心》关于救赎的讨论

影视台词 > 影评 > :《烈日灼心》关于救赎的讨论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烈日灼心》关于救赎的讨论的正文:


很久没有这样想为一部电影写些东西了,因为很久没有看到过如此凝重、震撼的影片了。
因为审片制度的关系,近十年我们在中国的电影银幕上很难看到涉案题材,更别说犯罪心理题材了。其实涉案题材的确可能会给人带来负面影响,但是掌握好尺度的涉案题才是可以出满载正能量的精品的。
首先说片名,烈日灼心,的确这个七年对于这兄弟三人来说就是烈日灼心一样的煎熬,而且有时候暴露在阳光下的救赎反而会更压抑,更惨烈。当然这个名字和原着的名字《太阳黑子》是完全不同的含义,而且煎熬也不能完全概括影片的主旨,但是它却是我能想到的最最恰当的名字。
影片有几个非常有利的冲击点,开篇的凶案现场和赤裸女子的身体都足够的震撼观众的眼球,树枝戳进高虎的眼睛、邓超和吕颂贤的基情镜头都震撼到观众的心灵了,而后面的天台追击和注射死刑就都应该是国产片的重大突破了,所以,这部影片是绝对不缺视觉看点的。而且对于中国的审片制度也是一个突破。
影片一开场先听到的是一个熟悉的声音讲评书,但是画面上看到的就绝不是评书那么轻松的东西,而是血淋淋的让人窒息的凶案现场,让人感觉有一些不搭调,导演的解释是为了看起来不那么沉重,但是我还是觉得有一些不伦不类。剪辑之前的版本后半部分也是有评书旁白的,而且通过说书人的态度转变传达了对几位主人公的理解和同情。但是大家看到的公映版后半部分因为篇幅的关系说书人就悄悄消失了。我觉得影片的主旨是救赎,任何人都有权利救赎,在原着中三人犯罪时还未成年,收养弃婴完全是他们成年以后对于自己罪行的真心和诚心救赎,但是诚心的救赎抵不过罪孽,这就是原着的主旨,也是一个应该被承认的普世价值。所以,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用一个说书人的态度转变开来引导大家对兄弟三人的行为做出判断,更没有必要用说书人的旁白来冲淡压抑的情绪。
再说一说剧本的改编,上面已经说到这个救赎的问题,其实影片与原着有一个根本的不同就是影片当中兄弟三人除了邓超精虫上脑强奸了女孩致女孩死亡以外,其他两人都没有杀人,真凶另有其人,而原着中兄弟三人就是真凶。这个改编为影片带来了一些漏洞,首先,三人并非灭门案真凶的情况下,救赎显得缺乏心理动因,即便是三人误认为他们杀死了真凶,认为自己犯了罪,对并不是灭于他们之手的一家人也没有足够的理由要背负这种心理的煎熬。其次,如果说这种救赎和煎熬是出于对那个孩子的负罪和责任的话,那么强奸孩子母亲的只有邓超一人,另外两人也缺乏这个动机。第三,是如果这个故事七年后的时间背景是21世纪的今天的话,一个充满疑点的案件是不可能轻易结案宣判死刑的,至少证据、证词和现场模拟都要对得上,否则最高法是不可能核准死刑的。而且在段奕宏进入他们租住的那个别墅的时候,就已发现第四个人的存在,所以没理由在第四个人还没有落网的情况下就随便结案。
我不认为导演所说的把这几个人物洗白,让他们不是真凶就可以肆无忌惮地理解他们的救赎,就可以认为是正能量的东西。首先一个是没有犯罪,救赎这个事就没有说服力了。第二一点就是我前面说过的有罪之人也可以救赎,也可以是一种正能量,而且浪子回头不是更加震撼的悔悟和救赎吗?其实要想洗白也有很多方式,未必非要弄出个真凶另有其人。想洗白也可以在犯罪动机上做文章,如果三人是被强迫或者被欺骗而犯罪的哪?不也可以达到洗白的目的吗?而且救赎也变得更有说服力了,不是吗?
还想说的是关于那个婴儿为什么会在地上,有人认为这是个漏洞,我到认为没什么不妥,婴儿完全可能是自己掉到地上的,而且也很有可能是这家人的其他成员的保护行为。
最后要说,这部影片还有一个问题是节奏问题,叙事的节奏时紧时松,所以很多的点都容易让人出戏,就是有些需要交代的镜头一闪而过,而有些细节本来不需要过多铺垫又一再的解释,显得拖沓。
作者最后的名导

《烈日灼心》关于救赎的讨论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烈日灼心》关于救赎的讨论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烈,讨论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