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互联网之子》观后感:创新者的培养

影视台词 > 影评 > :《互联网之子》观后感:创新者的培养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互联网之子》观后感:创新者的培养的正文:

知识可以学习,创造性思维可以培养,而教育真正的挑战在于——年轻人是否有动力成长为卓越的创新领导者。而创新者的内在动力会经历三个阶段的演化发展:童年时创造性的玩耍,青年时的激情,成年时的觉悟。家长、老师和雇主们在年轻人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帮助和支持他们发现自我、创造自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托尼.瓦格纳
长大的过程中,我慢慢发现,我身边的事,那些别人告诉我的,那些所谓本来如此,注定如此的事,未必非得如此,事情是可以改变的。更重要的是,有的事情既然错了,就应该改变。自从发现这点以后,我就有点无法回头了。
——亚伦.斯沃茨
教育关键词:安全感、游戏、阅读、鼓励、以教代学、自主教育、真实创造、同道中人、重要导师、批判性思维、教育元思考、为自己做决定、公民教育、好奇
亚伦的童年非常自由和充实。他喜欢读绘本和做游戏,通过阅读认识世界,通过玩耍发现自己。于是他的母亲惊讶的发现,3岁的他学会了阅读;父亲也在差不多同时向他介绍了日后他最爱的玩具:电脑。他很快创造出了自己的玩法,比如倒着背字母表,用电脑编星球大战问答游戏等。
在这位令人尊敬的创新者的童年,父母给他提供了安全的学习环境,并为他提供了书籍和游戏。对他创造性的玩耍不仅接纳,甚至赞赏。
但是,亚伦的两个弟弟同样得到了这样的教育条件,为什么在很多事情上不如他呢?我发现,亚伦除了好学,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好为人师。学习金字塔最顶层的学习方法便是向他人教授,亚伦从小就在练习了。而他的弟弟们,作为他的“学生”,在这一环节上略逊一筹。这或许是长子的先天优势。
这位创新者很小就掌握了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并且对教育的元认知有了体验。
亚伦12岁的时候创办了网站The Info,这个平台把词条开放给了所有人,大家一起根据自己的认知进行编辑,他的老师非常不认同他的想法:“百科全书怎么能让所有人都来编呢,我们培养专家学者就是来做这事的”。五年后,维基百科才出现。
他13岁参与RSS1.0的编程工作。他的团队屡次邀请他参加线下聚会,却得到如此回应:我妈可能不让我,我才14岁。但是这位伟大的妈妈非但没有觉得儿子不务正业,还把他送上飞机,让他独自一人参加会议。于是这些成年人在发现他只是白色食物的可爱怪癖时,也听到了他的声音:很多创新正在发生,如果你看不到创新,说明你的头还埋在坑里。这句话神似顾远老师介绍给我们的那句话:未来已然发生,尚待分布均衡。
这个年龄段,他不断的参与真实的改变世界的创造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时,他也建立了自己在专业领域的朋友圈子,在交谈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识,开始通识专业领域内的方方面面。青春期,他充满激情地做爱做的事,交配交的朋友。
亚伦的高中生活基本与学校教育无关,而与自主教育和自我反思息息相关。他发现考试和作业无非就是让所有人都一起庸庸碌碌的手段。我想我们生在中国的人再清楚不过这一点了,可是当你因为这所谓的“改变不了就只能接受”的现实而苦苦挣扎的时候,看看亚伦做了什么。他读了教育史和教育系统演变的书籍,最终发现一些在前人看来不可改变的东西都在后人的质疑和实践中被改变了。于是,他学到了两样重要的东西:审辩式思维和真实的尝试解决问题。
于是,15岁的他和哈佛法学院教授劳伦斯.莱斯格一起挑战过时的知识产权体系,创建creative commons,知识共享。网友原创投递作者可以为自己的作品表明版权自由度。从过的“保留一切权利”到“保留一些权利”,提供了更多版权选项。
差不多同时,他也遇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导师,蒂姆.伯纳斯-李,这个发明了万维网并且选择将其共享给全人类的老一辈极客。与这样的人接触次数无需过多,他总能让你意识到,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也能让你充分的相信,世界可以变得更好,预测未来的最佳方式就是亲手创造未来。
注意,这位创新者在做有意义的事的同时,认识了一位伟大的精神导师,已经有觉悟为改变世界而更加努力。而中国孩子15岁的时候,还在可悲的做作业做到猝死。
2004年,17岁的亚伦进入斯坦福大学就读,一年后,便像这个世界上大多数创新者一样,退学。随后加入了YC。这说明,原本应该最能接纳先进思想的大学,对不拘一格的创新者们也是很不友好的。这里提供着相对均一的教育,满足不了个性化的需求,也回应不了创新者们提出的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对于他们的选择,大学也给不出更好的建议,也鲜有人足够有资格充当这些人的老师。于是创新者们纷纷为了自己的教育而叛逃了别人以为的教育。
19岁,他在卖掉reddit收获了巨款后,把眼光投向了公共领域。一开始,他所做的事,无非就是阅读推广而已。先是把公共图书资源汇集到网上,方便更多人查询取阅,然后他发现,代表了人类智慧最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居然没有开放给全人类,普通人想要查阅,需要付出不菲的金钱,于是他开始用极客的方式来回应这个问题。
后来的事情就比较出名了。这个创新者,在MIT拷贝学术论文时被抓捕,保释期间又通过互联网发起公民不服从运动,阻止了美版网络审查法案的通过,保护了互联网的自由开放。然而,他自己却在审查过程中,被一个80年代的互联网法案死死缠住,诉讼耗尽了他的积蓄,加剧了他的抑郁症,面对可能要经历的35年的牢狱之灾,这位创新者选择了自杀。
纪录片的最后,又展示了童年亚伦的风采,他在充满好奇,不知疲倦的学习和探索。在一些人看来,这似乎是一个“好奇害死猫”的故事。我却觉得他是生于好奇,死于无辜。但是就像是死于落后制度的每个先驱一样,他被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们钉上了十字架。
他发现,教育和娱乐是最有影响力的东西,是互联网需要改变的东西。他说:你应该每时每刻问自己,这世界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是我能参与做的,如果我没有在做那最重要的事,那又是为什么?
※ 他26岁时已然做了这么多事,快要25岁的我深感惭愧。谨以此文致敬并纪念。
作者Trouble

《互联网之子》观后感:创新者的培养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互联网之子》观后感:创新者的培养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互,培养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