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我的少女时代》从心理学试解读电影

影视台词 > 影评 > :《我的少女时代》从心理学试解读电影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我的少女时代》从心理学试解读电影的正文:

台湾电影《我的少女时代》据说是一部商业片子,上座率很不错,在我所看的场次电影院满座就是明证。11月20日我有幸受邀观看这部电影,看过电影好几天后,我的眼前还会晃动电影的感人的桥段,历历如在不久前,衷心感叹影片拍得好,主角选得好,音乐也如行云流水烘托出微妙的感觉,整部电影在开场后就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让人笑又让人哭。
电影这东西发明出来最大的功效就是用来娱乐人,特别是商业电影,或是惊险或是煽情,总之让人感动愿意看才算得成功。提到电影《我的少女时代》的成功,就不能不使人想到当年那部风靡两岸的台湾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同为台湾校园青春片,不同的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从男性视角出发,而《我的少女时代》大部分视角是从女性的角度来看,两部片子同样成功。《我的少女时代》的女主角林真心喜欢校草欧阳非凡,男主角校霸徐太宇喜欢的校花陶敏敏,林真心被校草忽视,而徐太宇追求校花挫败,因此两人结成失恋阵线联盟,一路跌跌撞撞却在相处中日久生情,然而阴差阳错,两人都以为对方爱着别人,都要成全对方。电影呈现出的场景和生活细节真实反映了90年代的台湾校园,是部小清新的片子。导演陈玉珊说得好:“不残酷,不堕胎,不纸醉金迷,这才是我们的青春。”
作为心理学爱好者,我注意到影片的成功离不开几处关键的人物心理刻画和对观众的心理揣度。
一、观众的代入心理和怀旧心理。样貌平庸,成绩平常,连在家里都不受宠,这样的一个平凡少女林真心,在影片起始阶段不但花痴般地收集四大天王之一刘德华的照片,还迷恋着校队的篮球帅哥欧阳非凡(男二号)。 “哪个少女不善于怀春”,除了偶像之外,即使不恋慕篮球帅哥那也会恋慕其他类型的帅哥。故事从暗恋开始娓娓道来。平凡的林真心,恰似千千万万个平凡的花季少女,每个女人都曾从花季走过,所以女性观影者会对影片产生强烈的代入感,感同身受,好像自己就是女主角林真心,随她悲随她喜,被她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感动。况且影片满满的上世纪90年代的校园元素,容易触发人们的怀旧心理。这应该是本片口碑较好的原因之一。
二、男主角的心理转变。校霸徐太宇起先经常欺负林真心,但当林真心偷听到欧阳非凡和陶敏敏的对话,产生误会,绝望地把自己沉入泳池底部时,他及时出现,把她救了上来,救上来后他自己却失声痛哭。这里埋下了情节发展的伏笔。后来林真心发现原来国中时的徐太宇并不是打架滋事,吊儿郎当的校霸,而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前后判若两人的原因是答应国中的一个好友游泳比赛,而朋友在比赛中淹死,从而背负深深的内疚感,觉得是自己害死了好友,变成校霸到处打架滋事。从心理上分析,内疚的人潜意识中希望被惩罚,因此徐太宇在意识上到处招惹是非,从而不断打人也被打,还经常逃课被老师责骂,满足了他潜意识中被惩罚的愿望。弗洛伊德有个案例就是这样,一个母亲生了病来求医,究其原因生病是因为潜意识里她对孩子的内疚感,生病是自我惩罚。在弗洛伊德揭示出这点后母亲的病也好转了。电影里林真心以和徐太宇溜冰比赛来化解徐太宇的内疚感,她告诉徐太宇,不管他答应或不答应,那个好友都是一定要比赛的,并要他做回徐太宇。看到这里我慨叹有些人心有灵犀天生就知道怎么运用心理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不能不承认徐太宇后来走上正道主要得益于林真心的鼓励和化解。当一个人经历了某种创伤事件,有时候就需要回到原来的创伤情境重新经历一遍与原来创伤不一样的感受,来达到医治目的。徐太宇与同学比赛同学淹死是个创伤事件,而当徐太宇从泳池里救了林真心,恰恰帮助徐太宇完成了原来救同学不成功的未完成情结,情结被触动,医治效果开始出现。影片里两人关系开始融洽起来,林真心被欺负彷徨难过的现象也渐渐少了,两人可以说结成失恋阵线联盟。就连影片开头林真心的被欺负,也正如影片揭示的,有时候对人坏是为了更靠近对方。心理学上把这叫做反向形成,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三、女主角的心理成长。林真心从一个唯唯诺诺不敢反抗的胆怯跟班成长到校庆会上敢跟苛刻严厉、自以为是的训导主任顶撞并大声说出心声的女生,其心理的变化也是有迹可寻的。在遇到徐太宇前,她是个平庸的乖乖女,不敢迟到,不敢穿校服翘课,虽然偶尔也会搞怪送出“幸运信”,但只限于偷偷摸摸,战战兢兢,顶撞老师就更不可能了。当林真心被迫做了校霸徐太宇的跟班,帮徐太宇写作业买麻酱面,每天耳濡目染叛逆少年们的勇于做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久而久之,叛逆少年们作为客体面具在女主角的心里面内化,在校庆上最终爆发成了主体面具,勇敢引领学生们集体反抗不公平的现象,这时候这个人物就脱胎换骨了,完成了从害怕男主到敢为男主打抱不平的心理转换,校庆事件是一次洗礼,这个事件将留在她心里。无独有偶,林真心成年以后踏入社会,面对公司老板的压榨和男朋友的无理取闹,终于再次爆发了反抗精神,干脆利落地辞职和分手。林真心的心理轨迹前后具有相似性,年少时的成长体现在成年。这也许可以用心理学上的认同和重复来解释这种现象。
四、利用了国人的圆满心理。影片的高潮部分是男主用录音带表白道:“林真心,你又矮又傻,还喜欢别的男生,可是就算是这样,我还是很喜欢你。”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被触动落下泪来。为什么要到失的时候才明白过来?可是这时候徐太宇已经了美国,消失于人海之中了。难道真的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幸亏影片没有在此就结束,在影片的结尾,导演给出了皆大欢喜的结局,让男女主角在多年后重逢,然后恰到好处地嘎然而止,留给我们主角将过上幸福生活的想象。这也是影片对观众心理的解读,中国人喜欢花好月圆的喜剧,如果一味虐恋,结局迷茫凄惨,估计观众也不会买账,男女主角相逢让恋情延续是人们的美好愿望,虽有煽情过于夸张的嫌疑,但与前面的情节呼应,仍然值得感动。男主角非常浪漫地实现了“让刘德华唱歌给你听”的承诺。至此,主题歌《小幸运》适时地响起,电影散场。
作者花非花

《我的少女时代》从心理学试解读电影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我的少女时代》从心理学试解读电影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我,电影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