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一个勺子》学院派的诚意之作,但似乎不够“新鲜”

影视台词 > 影评 > :《一个勺子》学院派的诚意之作,但似乎不够“新鲜”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一个勺子》学院派的诚意之作,但似乎不够“新鲜”的正文:

看了以后,充分明白了为什么能获得金马奖。影片的结构、情节和拍摄方面感觉都很学院派——我不是研究电影的,或许对“学院”的理解有偏差,我的意思是,它看起来模仿了一些经典的套路,各个方面都一板一眼、诚意十足,完成度很高。发挥了创造力,只不过创造的过程似乎是可以想象的,很多地方似曾相识。比如最后那个拉条子带着头盔(?)被孩子们砸泥巴、骂“勺子”的镜头,真有一种写文章/小说写到最后,照应前文场景结尾的感觉,一个“终于圆满结束”的念头马上升起来了。
最令我感到惊喜的是蒋勤勤,真的没想到她能诠释这样一个农妇的角色,而且诠释得非常不错。她是我小时候认为的最美的美女,仅次于赵雅芝、李若彤的仙女级的人物,但她居然能化身为这样一个饱经沧桑、和“美女”两字已经不搭嘎的朴实婆子,而且完全不会让人出戏,实在是让我没想到。甚至她在电影中刚出场的时候,我都没有认出来是蒋勤勤,是听到同场的其他观众议论才发现的。一方面这一定得益于她的高超演技;另一方面,我也不由得想到了“美人迟暮”。年轻时的她那般光彩,估计再怎么高超的演技也不可能演出这样的农妇。不过这也说明了,青春的失自有阅历和能力的增长来弥补,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未必不美。据说她自己认为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表演,被陈建斌不留情地删掉了,害她没拿到金马奖,觉得可惜。我也觉得可惜,还挺希望能见识下那个段落的。
陈建斌同样让我惊喜,我甚至直到看完了,都没想到他就是甄嬛传里的皇上……当然,我早知道这个电影的导演和主演叫陈建斌,我也是把甄嬛传精彩段落看了好几遍的老观众(虽然我只关注女人戏了,确实没太注意皇上),但是我就是没想到这个拉条子就是皇上……固然也怪我脸盲,但也还是得佩服陈建斌老师——他这个年纪,再加上这个本事和用功,确实值得我们敬称老师。我想这么多年的演员生涯中,他一定非常用心地在学习、思考,所以才水到渠成地有了这次自编自导自演的野心,而且做得这么好,“最佳新导演”当之无愧。
不过他夫妻俩一新疆一四川的方言凑起来,感觉总是挺别扭的。我家方言接近蒋勤勤他们,所以我听她的感觉很真实,听陈建斌的像是普通话做作而成的半生不熟的方言。不过我一个新疆的同事恰恰相反,听陈建斌的感觉很自然。总之,两夫妻说着截然不同的方言有点让人出戏,这一点算是个缺憾吧。
之前不知道王学兵的这段风波,我看电影的时候还一直想,怎么那个李大头一直不露脸,貌似是整个电影中唯一没有见到庐山真面目的。我还以为是故意营造的人物形象,有什么深意在其中呢。现在想来,我也还是觉得这样的处理没什么不好,也有不错的艺术效果呀。虽然这样被迫诞生的艺术让人无奈。另外,看了百度上王学兵的剧照,感觉他应该也贡献了不错的表演,也有点可惜。
剧情挺不错的,好几处黑色幽默让我在电影院里笑得直拍大腿……整个电影的故事发展也叫人唏嘘、五味杂陈,若要说些什么,也没什么好说的。“人生就是这样”!
我唯一觉得不好的,或许也是这个电影最大的不好,就是它太“老”了,不时兴了。农民的朴实、大西北的广袤和荒凉、人生的荒谬、黄土地……这些在《活着》那一代的电影之后,似乎没有再重复的必要了。淳朴可爱的农民被命运耍得团团转的故事,如果不能超越《鬼子来了》,我也不想再看了。真的,我好几次看到拉条子的脸的特写,都回想起《鬼子来了》的特写镜头中姜文的那张大脸。一样的拧起的眉头,一样的农民面对命运时淳朴的迷惘,而姜文的脸还更有血性些。
我不由得想起之前一个网络文学的作家批评文联作家所说的话:21世纪了,网络发展到如此地步,城市化已经进行到这个程度,而我们的作家一写起来还是土地、农村、农民。他们书写的内容不深刻吗?不会唤起人们深层的情感共鸣吗?也深刻,也会唤起情感共鸣。就像我虽然不是农民,我看《一个勺子》和《鬼子来了》也都深切地同情电影中的人物,并把自己代入他们的身份,迷惘地瞪视命运……但是,为什么我们的作家不能写写现在这个真实的城市社会呢?为什么离开了土地、农村、农民他们就无法进行深刻的写作?由于看重受众品位的关系,电视剧这几年倒是有贴近生活的作品,《蜗居》啊《北京爱情故事》啊还有最近的《北上广不相信眼泪》之类的,至少在做关注城市、大都市的尝试。虽然同样由于迎合受众,它们只能浮于表面,把剧情各种dramatize,注定深刻不起来。而电影方面的现代题材,全都幻梦得和生活无关。爱情、小时代、青春片、宅女侦探,似乎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走心。而一走心呢,就只能选农民、拐骗儿童这样的题材了……这一切是因为都市没有心吗?是因为有心的作者、艺术工作者都不屑于住在都市吗?
我不是说《一个勺子》这样的作品不好我们不需要,我也丝毫不怀疑陈建斌老师创作的初衷,我绝对不认为他选择这样的题材是为了借土地和农民讨巧。在他这个年纪的人会偏好这样的题材来做走心之作一点也不意外。我只是想说,以前我觉得中国电影不值得看,因为没有人认真做;我现在知道了,虽然圈钱运动如火如荼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但还是有人在认真做电影的,而我只是希望他们的认真能够和现下的新生活、新的社会问题发生更多联系。
当然,这一点本不该寄望于70年出生的陈建斌老师。只是借他的地盘表达下我自己的一点感想罢了。
《疯狂的赛车》我觉得很好,但甚至它也不是以传统的电影叙事来表现现代生活的。然而下一部这样的电影,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
最后的最后,我还是觉得“勺子”太具有误导性了。我看到“勺子”就必然联想到勺子,多少带来一点观影障碍。如果用“苕子”可能更好吧。好像“苕”用得多一些,而且苕这个东西本身就有点傻的感觉在里面了。
作者爱尔瑞斯

《一个勺子》学院派的诚意之作,但似乎不够“新鲜”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一个勺子》学院派的诚意之作,但似乎不够“新鲜”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一,鲜”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