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老炮儿》不是影评,只是一点观后感

影视台词 > 影评 > :《老炮儿》不是影评,只是一点观后感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老炮儿》不是影评,只是一点观后感的正文:

不记得是2004年年底还是2005年初了,那时候我大学毕业不久,在叔叔朋友的介绍下混着第一份工作,差不多同期给两个公司投了简历,后来在@sashamu 同学的指引下,北京的工作先搞定,于是就下定决心,北京了。
那是我人生中重大的转折,此后好多年换城市换工作的折腾都是从这儿开始的。
那也是我第一次一个人一个没有亲戚没有熟人只有网上认识的朋友的城市,当时也真是胆大,作为一个还挺没生活概念的人就这么独自一人跑远方,别说我自己了估计我爹妈都有点懵,后来得知一个大学同学正好在北京,辗转的联络了一下,最后,就在她住的地方不远处找了个地方先住下了。
我还记得那是一个特别偏远的地儿,就算不是乡下也是城郊边缘,住的地方是一个小小的老四合院,很破旧,环境不太好,连个浴室都没有,洗澡要么在自己住的小单间里凑合一下,要么得花5块钱公共浴室,其他就更别提了。
如今想想,也不知道当时的自己怎么有勇气在那样的地方住上几个月的,但不知道为什么,我偶尔也会怀念起在那间小小的四合院里住着的日子,周末闲着的时候隔壁邻居家串串门,在房东阿姨的餐桌上头一回吃了香椿炒蛋,在邻居小哥家里吃了他做的地三鲜,跟着他们一起逛了有点远的菜市场,路上碰到过遛鸟的大爷,买到过两块钱一斤还很好吃樱桃……虽然并没有很多很甜美的回忆,倒是有着满满的生活感。后来再也没有那样的机会,体验一个城市最底层的原住民的生活。
其实《老炮儿》中的北京小院跟我从前住过的地方不一样,但几乎从第一个镜头开始,就莫名的有种故地重游的感觉,那些画面很陌生,却让人觉得熟悉,我一直也没太学会的北京话,听起来还是那么的亲切。
在我待过的城市里,北京一直是最让我难忘的地方。总有人说北京这儿不好那儿不好,人又多,交通烂,空气差,城市大得吓人,公车堵个没完,地铁挤得要死,不是沙尘暴就是雾霾天,但我还是很喜欢北京,在我迄今为止过的所有城市里,最喜欢的就是北京。
我也说不清我喜欢北京哪儿,我甚至根本就没有认真的融入过这个城市,交过的北京朋友也大多是2次元转的3次元,但哪怕是在街头巷尾迷路的时候突然发现一点旧事物的时候,我都会由衷的觉得,这个城市,真是一个到处都是惊喜的地方。
《老炮儿》与六爷,应该也算是这样的一个惊喜吧——虽然距离我最后一次在北京也已经有了三年以上的时间。
一直都不太想碰触英雄迟暮的题材,尽管这个故事里老的英雄是我之前个人观感不算很好的小钢炮,但总觉得,看着曾经意气风发光芒万丈的人输给了时间输给了新的时代输给了新一辈的年轻人,是一件特别伤感的事,如若这失败再悲壮一些,根本就不敢看。
不看不是因为不喜,而是怕看得太投入,哭得太惨烈。
但因为有了李易峰,这部片子毅然的被我加入了年度必看清单,我也有考虑过带年长的父母看这种片会不会让他们多少有点触景伤情,但最后,我们还是三个人一起看完了这部电影,其实这是我成年后第一次跟父母一起看电影,会阴差阳错地选中这样一部电影也真是有点意思。
《老炮儿》中的北京,与其说是我记忆中的北京,不如说是我儿时所以为的北京,那是从诸如《北京小妞》、《小龙人》之类的影视剧中留下的残像,更文艺更符号化,但又融入了后来的亲身体验,所以又多了些鲜活生动。
从六爷一出场,那些躺在记忆角落里关于北京印象就全部活动了起来,而我清楚的知道,那些残旧的砖墙上,破败的小巷里,喧嚷的人声中,斑驳的房门背后,收藏的是我未曾知晓的北京人的生活。
也许当我在北京瞎转悠的时候,过的那些拐弯抹角的地方里,也藏着六爷那样的人,面冷心热,爱管闲事,仗义执言,执拗的守着自己过时的规矩,尽管过的是最简朴的生活,在物质上乏善可陈,却活得特别有劲儿,身板挺得笔直,骨头死硬。
这样的老头,一定不那么和蔼可亲,肃穆的脸庞清晰的划分出距离,胆小的家伙没准都不敢凑上前跟他问个路,需要有了接触,甚至有些了解,才会意识到他藏得严严实实的可爱。
年轻的时候是响当当的风云人物,身边聚集着各路小弟,靠着热血青春和义气,构建起自己的生存法则,然后秉持着所谓的规矩生活,就这样,一个不留神就活到了五六十岁,旧时的伙伴已经四散,大多过着平凡的生活,修个车,摆个摊,上个班,偶尔出了个把大款,更多的,甚至早已不再联系。
而他仍然在那里。守着老房子,做着点小生意,养着鸟儿,老婆早已故,儿子流落在外,兄弟出事了照旧挺身而出,平时遛着弯儿的时候也会顺便做些举手之劳的好事,唯一舍得下面子麻烦的,是一直无条件爱着他的老情人。
老炮儿,是好听的说法,不那么好听的,就是混混,盲流,混过江湖的人。
在张晓波的眼中,张学军所谓的江湖是特别可笑的事,张学军所执着的东西对他来说毫无意义。即便是在他爹最辉煌的过,他也没有享受过什么庇荫,反而因为他爹倒腾的那些事,间接促就了母亲的早亡,而他自从1996年后,就再也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
他的叛逆,是那么的流于表面,他不想看见张学军,不想跟他说话,一碰面就吵架,但当他自己在外头惹了麻烦的时候,他也只想一个人扛。而他的心事,埋的很深。
张晓波是一个不省心的孩子,可张学军何尝不是一个不省心的爹,说是一个老爹豁出性命救儿子的故事,但这明明也是一次两人之间彼此的救赎。
几乎看过所有的影评里都会提酒馆那场戏,我也喜欢,那是父子两人第一次坦诚相对,是他们两人第一次试探的妥协与和解。那是一次宣泄,也是一次爆发,更是一次治疗,有些沉疴,就是需要用这样的方式,直接的剖开,流出脓血,才会有机会痊愈。
但我更喜欢之后两人在一起的画面,在医院的时候,张晓波守在张学军的边上,两人难得温馨的交谈,张晓波用调侃代替呼之欲出关心,用陪着他胡闹般的奔逃委婉地表达着他对他的认同,一起在雪中给死了的鸟儿下葬,然后伸出手指帮病弱的张学军站起来,小巷中歪歪扭扭的笨拙骑行,坐在同一辆自行车的前后座上的父子俩,从来没有离得那么近。
并不是什么原谅,也没有忘记过的伤痛,但至少现在,他们愿意试着,像最普通的父子一样和平相处。
我必需承认,我并不是一个特别喜欢冯小刚的人,包括他的电影,但也说不上讨厌,就是不会特意的排斥,但也不会特意的表示好感的路人吧,这也不是我第一次看他演戏,虽然以前就觉得他演技很不错,但这一次还是给了我不小的冲击与触动,他的一举一动都不似在演,每一个细节都那么浑然天成,然而我总是会不由自主的避开他的眼睛,他的眼睛不大,形状也说不上好看,但里头却像是盛着无数的疲惫与悲凉,仿佛多看一眼都会要落泪。在所有的褒扬里,我最认可的也是这句:冯小刚就是六爷,六爷就是冯小刚。在这部电影中,冯小刚所展示的,就是这么厉害的演技。而当你看完这部戏之后,不管你对冯小刚有着怎样固有的印象,也一定会承认,他真的是一个演技上乘的好演员。一部好的作品,就是演员或导演挽回观众印象分的最大底气,这才是纷纷扰扰的娱乐圈中最亘古的正义。
也许真的是因为碰到了这么厉害的对手,李易峰的演技也被充分的调动了起来,身为一个一直都只知道舔舔舔买买买的花痴,唯独在演技上,我对他保持着极为谨慎的审视,我会包容他,但也不爱夸他。张晓波这个角色戏份不算多,可已经足够了。作为这个故事开启的因缘,晓波坑爹的人设着实不算太讨好,张牙舞爪的叛逆、激烈的眼神、惹祸体质都有点头疼,好在晓波骨子里仍然是个品性不赖的孩子,而这样纯良简单的内在,与李易峰身上平和治愈的气质是可以得到完美的融合的,甚至弥补了他在反骨上的略显不足,最后就变成了一份别有风采的答卷。张晓波当然不是李易峰,但李易峰却成功的演出了一个能够被理解被原谅被喜欢的张晓波,一个不那么好但也没那么坏的活生生的小青年,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个丰满的儿子形象,才让人觉得,老炮儿最终的结局并没有那么锥心刺骨的难受——虽然终究还是难受的。
我一直没搞明白许晴那个角色到底是叫霞姨还是匣姨匣子姨,反正都是她吧,在这样的故事里无疑是需要这样一个女人的,她在少女时代见证过六爷的光辉,然后在他老了颓唐了不再风光后,仍然不离不弃的待在他身边,这世上大概也只剩这么个女人,会毫无保留的爱着这个男人。她也许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好女人,但她是那种武侠小说里最有侠气的女性,在风尘里打滚却豪情万千的奇女子。许晴的一颦一笑,都是那样的风情万种,深刻而隽永,那一刹那你会不由自主的忘记那些小公主的传闻,打从心里认可她作为演员的身份,在她轻蹙的眉间突然就捕捉到那轻烟般的哀愁。
我很喜欢《老炮儿》的画面与镜头,浸润着管虎独有的审美,看似很满,留白却很多,长镜头也极漂亮,拍出来的风物都是那么的有味道,人也特别有质感,而音乐无疑也是神来之笔,随着剧情的起伏高潮迭起,或许看片过程中不会太注意旋律乐器之类基础的东西,但在不知不觉间就被那些音乐中所流淌而出的情感所击中,忽然就意识到那些音乐也是活的。
泪点普通的我,全片大概哭了四次,第一次是六爷在洋火儿那儿,第二次是小酒馆中的父子夜话,第三次是六爷跟闷三儿头抵着头,最后就是冰上对决那一段。
而剩下的时间,会喜,会笑,会感动,会揪心,会发苦。因为太清楚整部电影的基调,所以对于每一个轻松的节点才会更会意,而对于沉重的部分也做好了足够的心理准备。
就这样,看见了必然的结局。
我不想说我看懂了什么,领悟了什么,从这部电影中感受到了什么,我也不想扯什么时代变迁啊新旧交替年轻与年老的碰撞,这并不是属于我的怀旧情绪,这也不是离我很近的故事,更不是我会主动拥抱的情怀,我只是单纯的觉得,也许过了很久以后,我还会想起这部电影,想起老炮儿走过的地方,街边的即景或冬日的天空,一幕两幕或者更多的画面,然后定格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张晓波突然绽放的那个温暖的笑容。
终究还是在心里留下了些什么。
后来我重返北京的时候,有次路过最初住过的地方,特意下车想寻找一下最初北京时的记忆,顺便找我的老房东叙个旧什么的,但下车后才发现,记忆中的老房子老街巷全部都消失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变成了高楼大厦,什么都没有剩下,人,自然也是找不到了。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曾经过的地方,遇见过的人,看过的风景,以后还会在那儿吗?
作者姜花花

《老炮儿》不是影评,只是一点观后感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老炮儿》不是影评,只是一点观后感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老,后感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