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老炮儿》一个70后孩子的观后感

影视台词 > 影评 > :《老炮儿》一个70后孩子的观后感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老炮儿》一个70后孩子的观后感的正文:

之一.北京“老炮儿”
其实,个人感觉李易峰的角色应该找个北京孩子来演,只有北京胡同里长大的孩子才会有的那种痞劲儿,仗义,局气,讲究,要里儿要面儿,表面儿不在乎,心里比谁都在乎的劲儿...不惹事儿但有事儿绝B不怕事儿的那股子劲儿,还真不是没经历过的人能演出来的...
可话说回来,现在的孩子哪儿听过哪儿见过“茬架”这码子事儿呢...可能70后是最后一拔儿了吧...现在已经是90后和千禧后的世界了,他们怎么能知道和了解那种“讲究”呢?
因为,那是那个年代所特有的一种文化,一种精神,是一种用“青春”追逐“梦想”,却最终随着时代的变迁而破灭的“梦想”...如幻,如梦...就像本应生活在非洲的鸵鸟,奔跑在冬天的北京城...
更因为,“六爷,没宣武区了,都合西城了...”,老炮儿逝的不仅仅是“阳光灿烂的”那一代人的青春,同样,逝的也是整整七零年代的那一代人的青春...
《老炮儿》致,失的,青春...
之二.70后的我们
如今在我的生活中,工作中,微博、微信、朋友圈儿等各种社交媒体当然中的朋友,大多数都不是北京人,或者不是“北京土着”(打小生长在四九城儿的人我称之为“土着”),或者虽然是咱北京孩子,但出生于80后......
虽然是这样的,我还是想说:
真的,如果您不是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没见过“粮票”,不懂得“限量供应”,不知道1978年“改革开放”的提出,对于77、78年刚出生的我们,对于73、74年出生刚刚懂事儿的那些孩子们的意义...您看这部电影的感受与我和“我们”,是不同的...
如果正好您也是个出生在70后的“北京土着”,但打小就是个乖孩子,“好学生”,打小不会说脏话,上了中学没“兄弟”,没组织或亲自参与过“茬架”,没尝试过在90年代初上初中,高中时的各种“叛逆”(现在简称“妈宝”“学霸”)...那么您看这部电影的感受也会与经历过其中一个,两个,或全部的人,是不同的......
因为70年代出生的人,是真正的见证了“1966到1978那个混乱年代”结束后的“余波”的人...也是真正体会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社会变格,生活条件逐渐提高的那群人...
而受到“余波”与“改革开放”相结合的影像,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正好是17,8岁的他们想要了解世界,体会世界的阶段;是13,4岁的我们刚刚睁开双眼,看,感受这个世界的最初阶段......所以,“茬架”,“谈判”,“片儿刀”,“冰场(旱冰场)”“喇蜜”......都成了我们会摸仿的内容(但不包括“妈宝”和“学霸”)......
但真正到了95年以后,随着社会的变格速度的加快,随着经济不断快速的发展,那种“余波”渐渐无力,渐渐老,渐渐的消失在了千禧后,消失在了已经变成了“帝都”的北京城...
所以,个人认为,这部电影,对我和“我们”是交待,是开篇,更是纪念,纪念那个已经变成“帝都”已经消失的“北京”!
之三.各种评论汇总
  圣诞节的夜晚,从影院出来,被节日里熙熙攘攘的人流所惊讶。不是我爱蹚这洋节的浑水,是《老炮儿》的选择把我逼进滚滚人流。踏上天桥,冷风如刀……前面有人影绰绰,我的手忍不住想向脑后摸,可惜跳动的只是意念,因为我背后无刀……
  
  一、男人的情怀
  
  隔了几天才写点儿关于《老炮儿》的文字,是因为在天桥上过度分泌的荷尔蒙有不真实的成分,我得静静。静了两天之后,我发现没有冷却的还是这两个字--情怀。不管是老流氓的情怀还是一怂人的情怀。
  
  每个男人心中总有个叱咤风云的梦想,哪怕那风云仅仅飘荡在身边的一条胡同、待过的一个班级、或者泡过的一个妞儿身上……血性,一个男人必须要有一些血性,当然不一定非要血腥。《老炮儿》在持续发酵着,媒体寻根究底就寻出了1968年的"小混蛋事件"。我喜欢看这样的历史勾陈,因为这里面有精神的传承,能传承的就不能被简单地否定,它不需要被拯救,它在民间在犄角旮旯里自然续命。《老炮儿》今天被点燃,不正是老炮儿精神的一种自我疗救吗?
  
  我顶讨厌媒体把"老炮儿"六哥冠上北京老流氓的定语。按马未都的说法"老炮儿最初的含义是老泡儿,指在某一行业或领域天天泡着,日久成精,有点当不上大哥也是个二哥的意思。"说简单点儿,老炮儿是人尖子,是翘楚,是拔份,是大哥。六哥是他那个地界儿的"大哥",在那个地界儿里他不动刀枪,他靠的是江湖威望,是规矩,是礼道和理儿。读读有关"小混蛋"周长利的过往,他在街坊四邻的眼睛里是一个仗义、仁义的孩子。
  
  六哥很仗义,很仁义。然而,怎么就突然落伍于社会了呢?还有闷三儿、灯罩儿们。当然,六哥的兄弟中也有与时俱进的,比如洋火儿。可是你喜欢洋火儿吗?哪怕你就是洋火儿,在电影院里你喜欢那个与时俱进没有被这个社会所淘汰而是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代共舞实现了个人梦想的人吗?不是六哥落伍了,是仗义和仁义被这世界抛弃了。于是中国人穷的时候是东亚病夫,富起来之后是蝗虫、黄祸。用钱撑不起脊梁,丢了精神和信仰永远是矮子。
  
  六哥单刀赴会,如堂吉诃德。
  
  二、典型形象
  
  看完电影接孩子。
  
  朋友问我,你看什么电影了,是不是看的《恶棍天使》?
  
  我说,你把我的境界看低了,我好孬也是四张多的人了。我看的是--《老炮儿》。
  
  朋友又问:哦,知道,冯小刚演的,拿了金马奖。好看吗?
  
  我郑重其事地说:好看!因为塑造了一个典型形象,在电影史上有了自己的位置。
  
  "典型形象",这么陌生的词儿我却脱口而出了。十年二十年之后没人会再记得什么《恶棍天使》,甚至是《寻龙诀》,但电影学院的电影史教材里一定会有《老炮儿》,因为"六哥"这个典型形象。
  
  三、谁是流氓?
  
  很多人说六哥就是个老流氓,整部片子就是"老北京流氓的最后尊严"。分怎么说,因为"流氓"这个词儿放在《老炮儿》身上含义就不同了,不能用如今的字面意思来定义,而是要转回到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用马未都的话说"那时多流氓的女流氓也比今天随便上床的网友纯真",男流氓亦然。
  
  那时候的流氓啥样儿啊?
  
  看看六哥老了啥样儿:
  
  1.教训佛爷。佛爷就是北京黑话里的小偷。这应该算跟坏人坏事做斗争。
  
  2.教训问路的孩子。这应该算倡导精神文明。
  
  3.教训城管。这应该算是提倡文明执法。
  
  4.训斥那些看跳楼起哄的。这应该算与不良社会习气作斗争。
  
  5.借钱之后把房产证押给话匣子。这应该算契约精神。
  
  6.为灯罩儿、闷三儿出头。这是兄弟情义无价。
  
  7.施舍街头落难的大学生。这是同情弱者,关心贫苦阶层,做公益慈善。
  
  8.。这自然是在大是大非面前站得稳立场。
  
  ……
  
  (茬架的事儿咱就不说了,那是江湖规矩,没在江湖混过也说不明白。)
  
  列举上面这些事儿,想说的是如果这是流氓的做派,那咱这社会是不是还真有点缺流氓了?多点儿这样的流氓挺好的。难怪走出影院的时候那么多人热血沸腾。因为人们看到的"老炮儿"是正义、仗义的男神的化身。
  
  这部影片之后,"老炮儿"的定义又得改改了。这就是时代变化,得跟上。
  
  四、让那些主旋律汗颜的主旋律!
  
  《老炮儿》是我看过的迄今为止中国最像好莱坞主旋律的影片。
  
  好莱坞的主旋律影片总会让人热血沸腾,将普世价值观宣扬得充塞天地。咱们的主旋律影片相当不招人待见,原因不是主旋律不好,是影片拍的不行。
  
  《老炮儿》就行!
  
  也难怪这么多粗口顺利过审没打回修改。
  
  1.反腐倡廉的主旋律。六哥的规矩里想必有一条"保持高度一致"。他跟弹球儿说的云淡风轻又字字千钧:这叫!如今反腐倡廉的大格局也是要发动起"朝阳群众"、"西城大妈"等一大批草根阶层。六哥绝对带了个好头。
  
  2.精神文明主旋律。六哥的行为处事处处合拍精神文明要求,除了粗口--其实那些粗口都是语气助词而已--他几乎就是不文明的对立面。张学军的外号不该是老炮儿,应该是张文明。这话是说真的,不是讽刺。
  
  《老炮儿》想要传递的反思也很多。比如对父子关系的思考,这个话题即便拍N部影片也数说不尽。冯小刚和李易峰的对手戏还是有很好的诠释。比如对社会多方面的反思,既展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衣食住行,展示了老百姓的生活角落,也对以"三环十二少"为代表的权贵阶层的奢靡生活有所表现;既有对现在年轻人生活状况和心态的描摹,也有对老一辈人价值观的述说。总之,如果你细细想来,这部影片真的在讲述一个江湖故事的时候带给你很多很多,这也是我几天之后还有兴趣为它写下些文字的主要原因。
  
  不得不说,在电影这行当,冯小刚不愧是"老炮儿"!
  
  五、不断重构的中国世俗江湖
  
  一直没看到有社会学者出来点评《老炮儿》。
  
  想起之前读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里面还是有些文字可以拿出来看看,比如书里说:"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礼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法治和礼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礼治社会是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如今社会有一种思潮,对民国时代心向往之。单就中国农村来说,那时候的那种带有长老统治特色的乡土社会现如今早已经土崩瓦解了,破除了封建之后,今天的中国农村却越来越陷入无序的困境之中。城市的中国同样如此,那些依附于传统文化的礼法被破除之后,并不完善的法治社会仍然无法实现真正的公平正义,太多的来自权贵阶层的腐朽堕落冲击着社会本已脆弱的道德防线。
  
  我宁愿相信六哥这一形象映照出的是礼治社会在中国的穷途末路。
  
  世道变了,日新月异,"礼治社会是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的",冯小刚在微博吐槽"哪儿像现在似的,合同厚的跟他妈一本书似的也没人遵守。"而我们曾经的中国不是这样的。《乡土中国》中有这样的记录:"西洋的商人到现在还时常说中国人的信用是天生的。类于神话的故事真多:说是某人接到了大批瓷器,还是他祖父在中国订的货,一文不要地交了来,还说着许多不能及早寄出的抱歉话。--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
  
  "规矩",看过《老炮儿》的人对这两个字不应该陌生吧!"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难道,看《老炮儿》我们就只看到茬架吗?
  
  所以我说,《老炮儿》是一部披着底层江湖外衣寄托干部大院子弟情怀意淫中国权贵彰显男人本色的主旋律影片。
  
  电影接近尾声,野湖决战之后的老兄弟们从看守所里被释放出来。我激奋的心情正欲化作两滴热泪,坐我旁边吃完了火腿肠的一傻娘们却哈哈大笑,立刻,约炮的心荡然无存,我他妈的要跟她--茬架……
作者御风天师

《老炮儿》一个70后孩子的观后感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老炮儿》一个70后孩子的观后感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老,后感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