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唐人街探案》一阴一阳之谓道

影视台词 > 影评 > :《唐人街探案》一阴一阳之谓道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唐人街探案》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正文:

以下对话本含隐私内容,已经技术处理。
(M=马巴乔,D=邓熊猫)
Part 1
M:《唐人街探案》你看了吧?我刚看完,陈思诚这个人有点拐,对心理学、认知学挺懂的。不是说剧情,是剧情背后的东西。他开头来个《易经》的“一阴一阳谓之道”,我以为是装X。最后五分钟是一刹那的高潮,男孩说出来善恶有别时,才知道了,他妈的,陈思成这人动了。
D:是的,最后的结局是一个大反转。
M:王宝强、小侦探和小女孩,是人的三种认知。最后诡异一笑的小女孩,她是“后果”,她赢了,整集的“真相”到头来,都是建构,“后果高于真相”。但女孩最后说了一句:“有些人生下来就是恶,有些人是善”;男孩侦探说:“总有人要做善”,虽然永远泯灭不了二元。
D:实际上最后的结果是小姑娘赢了。
M:法律追求的是公正的“真相”,而“真相”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和时间的用不可逆,可能永远无法找到,到头来,“后果”好才是好。这是两种法律认知。结案了,就可以了,只能结案了。公正呢?永无公正,但也要找。哈特和波兹纳都没错。
D:是的,而通篇最聪明的那位神探,最后承认了自己的失败。
M:其实,他并没有承认失败。赢与输是相对,超越二元,就无所谓输赢,输与赢共生演化。做事的人,要么做王宝强,要么做小女孩,要么做男孩侦探,而上帝视角的人,一个都不想选,所以上帝视角的人不能做事,只能冷眼旁观。
D:神探想当警察,是因为他想做一次完美的犯罪,这是一个大功利认知,其实虽然他穷尽了一切,最终找到了小姑娘的幕后角色,但是最终实际上是小姑娘完成了那个大功利的完美犯罪,所以,其实他输了。他看得出来,但是他做不出来,因此在这个大功利的实际实施上,他承认自己输了。
M:根本不是这!什么大功利,神探是罗尔斯,你把他解释成海萨尼也可以。但是,我能说,你是理工科思维吗?
D:可以说神探站在一个超然的位置看这一切,但是他在功利的事实上,实际上是输了。并且当他发现这个功利背后的事实时,这个事实其实在客观上将其认知击毁了—这个最后完美犯罪的事实,其实是他并不愿意面对的结果。
M:他是偏沉没成本推理的。卡尼曼说的两种人,一个是王宝强,一个是神探。我给你解读下“完美的犯罪”是什么意思:上帝视角的人间实现。“完美”是“上帝”,或你说的“超然”。犯罪是人,人有原罪,人发一切都是犯罪,是贪嗔痴嘛。
D:你和我这里不在一个频道上。
M:因为你的频道低。
D:你是要指出王宝强、神探、小姑娘是三个认知主导下的操作者。我是想说,实际上神探本身的认知冲突,让他在实际操作中实际上输了。因为神探和小姑娘有共同的一个认知—完美犯罪的大功利—只是两个人一个实施了它,一个站在相反的角度探测了他,而探测的那个人在犯罪的结果上看是输了。
M:其实不是三体,而是二元加一元。神探是“神”,小女孩是“魔”,王宝强是“人”。或者这样说吧,神探是堂吉诃德,王宝强是桑丘,小女孩是他们的对手。你怎么还在输赢上较劲呢?
D:其实以我本人看,神探真正的对手是其“自己”。小姑娘成为了那个“自己”。
M:也可以这样引申。
D:小姑娘完成了神探想完成的东西。而神探想完成后再超越,其实反而没有超越自己,因此神探其实在这里是输了。也就是说“道”和“魔”至少同高,而代表“道”的神探,最终选择了对“魔”的共生。而他本人就是“道”和“魔”的共同体,只是在他的认知结构中,他可能想让两者共生打架后,让“道”稍微高一点,但是最终他没有达成这个结果。
M:这个解释,差评。根本不是谁的选择,而是本来如此。懂没?不能用理性选择解释共生演化,这是基本常识。本来如此就是本来如此,并非“选择”,输赢也是表达,而非本体。还要说多明白?
D:是的,本来如此共生,所以神探一开始说自己进入警校的目的是完成一次完美犯罪的时候,他就输了—这本身就代表着他是一个同时兼顾神探的“道”和小姑娘的“魔”的共同体。他本来就在进行这个游戏,也就是他本来就是两个小人在打架的状态。
M:再提输赢我都想打你。
D:在最后他和小姑娘的对决,只是把他自己两个属性放在了两个人的身上进行罢了。最终的结果,我个人认为虽然看似平手,也就是他的大功利和大公正之间的妥协,其实他本来是输了。因为他本人一开始就想做一个事情—一个人设局—,再一个人破解—因为他根本就是两个人的认知,并且希望公正认知这一边更高一点而已。而且这个输是必然的,因为本身他两种认知是完全平行,而不是一个把另一个压制。
Part 2
D:多说两句话,我在神探身上看到了:1、柯南里面小柯第一次见到基德的时候,基德说了一句话—怪盗是天才的魔术师,而侦探只是跟在后面的挑刺的批评家而已。这里神探做了这个批评家,而不是魔术师,而他本人是想做了魔术师后再做一个超越的批评家的;2、很多人能在神探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因为他们就是那样让魔术师和批评家进行打架的人。
M:这些人是有时聪明、有时极傻、身有怪技、自我放逐的孩子。
D:所以说他们需要等一个人的出现,这个人可以让自己放下自己的聪明,也就是自负的理性,也同时放下自我放逐的状态。
M:言说容易,行动艰难。这个人只能是他们自己,等谁都没用。
D:不好说,神探等到了小女孩就是的。神探绝对不敢再小女孩身边说聪明。
M:问题是他们不是神探,现实中也没有小女孩。但有的是王宝强。
D:神探遇不到小女孩,绝对不能是神探,因为他的纠结让他不能激发出其魔术师或者批评家的任何一面。他们这些人和没有遇到小女孩的神探是一种人—无偏旁观者。
M:佟丽娅很漂亮,但陈思诚和她缠绵的时间并不多。为什么?因为陈思诚大部分时间都在写剧本,他想玩更大的世界。
注释:
二:
知识表达:有与无、因与果、前与后、阴与阳、神与兽、佛与魔、男与女、好与坏、善与恶、生与死、知与行、知识与实践、内圣与外王、天堂与地狱、肉体与灵魂、物质与精神、个体与社会、感性与理性、情境与逻辑等。
段子比喻:“城邦之外,非神即兽”(亚里士多德)——人就是一二元的纠结,肉体和动物一样,是有形的,轮回的,生死的;精神却能理解神灵,是无形的,可以永恒的,超越生死的,也即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也”。《圣经》中也说了,人吃了智慧果,因此获得通往神的精神(大爱啊、无私啊、道德啊),但上帝守住了生命树,人没有吃生命果,因此在肉体上无法比肩神, 而堕落为兽(小我啊、自私啊、欲望啊)。人的本性二元——肉体与灵魂,引申出人性需求二元——物质和精神——,再引申出人之认知的空间二元——肉体性的自我体验性让人感知有“我”,精神的向外扩散性让人知道有“你”,进而形成个体性与他者性的二分,个体与他者进而组成社会。而且,空间二元在认知上亦等同于时间二元(“你、我”认知的空间二元在时间上必有“先、后”),因此、人、人类社会、人类社会历史得以形成。可以说,人性就是神性与兽性在身心二维中的配比关系,人类实践就是神人和庸人的交互关系,人类知识是对此实践关系的解释或改造。这一切,都可用二元逻辑展现。
文学作品中也有很多类似段子。如《唐吉可德》中神人唐吉可德和仆人桑丘之间的张力,孙悟空与猪八戒的张力,刚上映电影《唐人街探案》中小神探与王宝强之间的张力,等。
认知原理:一阶认知——感性、情境、直觉等。
二阶认知——理性、逻辑、推理等。
生理基础:大脑慢系统(“上脑”)、大脑快系统(“下脑”)
作者wenhedou

《唐人街探案》一阴一阳之谓道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唐人街探案》一阴一阳之谓道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唐,谓道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