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无姓之人》隐藏在叙事倒错中的生活真相

影视台词 > 影评 > :《无姓之人》隐藏在叙事倒错中的生活真相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无姓之人》隐藏在叙事倒错中的生活真相的正文:

面对《无姓之人》,我感受到一种天机将泄的骚动。
正如亚历山大.布洛克曾说:“诗人自混沌中创造和谐…… ”雅克.范.多梅尔对错综时间观的使用,使《无姓之人》的文本叙事和接受者的阐释都呈现出复杂多元的面貌。
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的不一致被法国叙事学家热奈特称为“时间倒错”。时间倒错的现象在文学、电影作品中比比皆是,因为这是讲述故事和宣泄情感的基本格式。在一些简单的叙事作品中,故事事件的发展顺序和她们在叙事文本中呈现的次序是一样的。在导演主观美学系统以及曲折情节和故事结构复杂程度的要求下,作者往往会在讲述中改变故事的发生顺序,一来吸引住观众,二来也让其中的意识形态铺排变得更加隐秘。粗看者得其和谐,细看者得知文本所分享的真正生命体悟来自混沌。我将以热拉尔热奈特在“叙事时间中之顺序”的研究中所得出方法和视野来分析导演的叙事条律,从而得出雅克.范.多梅尔如何以影像为工具,将叙述转变为话语。
热拉尔热内特的《叙事话语》是建立在对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叙事研究基础上所得出的方法论,回观《无姓之人》,三位女性主人公的设定,恰好与《追忆》中的吉尔贝特、盖尔芒特公爵夫人、阿尔贝蒂娜有所对照,甚至在电影中担负叙述者身份的“尼莫先生”,也与《追忆似水年华》中的马塞尔所承担的作用相似。这让借助热拉尔《叙事话语》中的方法论来研究此文本变得合理适当。
“叙事是一组有两个时间的序列--被讲述的事情的时间和叙事的时间(“所指”时间和“能指”时间)” ,即叙事顺序与故事时序。叙事顺序:即文本展开叙事的先后,情节编码的规律,叙事时序可以根据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需要进行调整变换。故事时序:即被讲述的故事的自然排列顺序,是固定不变的。
《无姓之人》的大部分的叙述都作为“倒叙中的预叙” 存在,118岁的尼莫人生将结束之时回忆人生,回忆中的他有预知未来的超能力,这是导演故意为回忆添上了能动性的翅膀;而之所以会产生这么多的分岔,是尼莫在回忆的过程中对记忆作出了主观偏好的窜改,这便又产生了“倒叙中预叙的(倒叙)”因为记忆由主观控制,且具有延展与跳跃性,这让在生活的“重来”与“同时存在”成为可能。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展现平台,提供了记忆篡改的视像平台。
面对《无姓之人》如此庞杂的时间线索,一上来便谈叙事会落得徒劳,以下是初步分析后的电影故事线。雅克.范.多梅尔的作品《无姓之人》可以理解为时间无限分岔的形象化表达。在本片中,出现了主人公(同为叙述者)的MR.NOBODY(即尼莫)的七个生命时间段,分别是:
①未降生前的天堂中
②婴幼儿2岁左右时
③儿童5岁时
④儿童9岁时
⑤少年15岁时
⑥成人30岁时
⑦年老118岁在未来世界中
其中MR.NOBODY的大部分行事理念均来自于时间段①②③,在本文中不细讨论。父母离异的重大变故发生在时间段④,时间段④中关于选择跟随父亲还是母亲的决定影响到时间段⑥中的11种生命结局。然而由于时间段⑦的存在,通过其中较的隐秘信息我们可以对时间段⑥中出现的11种生命结局进行理性筛选,从而窥得尼莫的生活真相。
为了能更有效的将11中完整的故事结局从文本中解构出来,我暂大胆地将父母离异作为尼莫先生的命运转折点,时间在此分为两岔。第一种可能是:尼莫奋力追赶渐行渐远的火车,最终抓住了妈妈伸出的双手。从此,他开始与妈妈在一起生活。第二种可能是:他没能追赶上母亲,开始与父亲生活。在这两个大的分岔之后,又分别出现了他们过程之下的几个不规则的小分叉:叙事以母亲乘车离开的时刻为基点,以非线性的交错叙述的方式具体展示了围绕尼莫的多种生活情状的可能性。
与母亲生活的时间分岔:母亲再婚对象的女儿安娜(ANNA)成为了这段时间分岔上对于尼莫来说最重要的人,当尼莫终于在安娜身上找到精神寄托,妈妈却打算再度离婚,少年的他不得不面对离开安娜的痛苦,思念给二人带来了无止境的煎熬。之后时间再次出现分岔,这次分岔围绕安娜展开,展现了安娜离开尼莫之后的五种可能:
①两人终成眷属,恩爱有加,中年尼莫成为纪录片主持人,但在一次下班后的车祸中溺水身亡;
②两人结婚后又再离婚,多年后在车站偶遇,前妻安娜已经育有两子,唏嘘不已(二人关系通过尼莫的眼镜样式确定);
③二人一直彼此苦苦寻找,中年尼莫已经成了流浪汉,这里又分岔出三种可能性,一种两个人一直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却没有相遇的缘分;
④第二种是二人在车站人群中激动人心地相遇,继而缠绵悱恻,但由于种种原因安娜对突如其来的幸福仍有保留,留下电话后便离开,无奈号码便条被雨淋湿,尼莫一直在约定的地点等待安娜,最后幸得重遇;
⑤第三种与第二种前半部分相同,只是最后没有重遇。
与父亲生活的时间分叉:青春时期的尼莫遇到了正疯狂地爱着斯蒂凡诺的伊丽丝(ELISE)并爱上了她,伊丽丝此时正遭遇着失恋的痛苦,这次分岔讲围绕伊丽丝展开,来讲述尼莫因此而来的不同人生。这这一部分有六种生活的可能性:
①伊丽丝拒绝了尼莫的示爱,尼莫因此而疯狂飞驰,从摩托车上摔下,重伤,在医院病房中以惊人的想象力继续完成火星的幻想小说;
②伊丽丝拒绝了尼莫的示爱,但这次尼莫选择了破罐子破摔,作出 “要娶今晚第一个跟我跳舞的女孩”的决定,于是叙述便分岔到第三个女主人公吉妮(JEAN)身上,这段故事的结局是成功人士尼莫在酒店被黑手党爆头身亡;
后四种故事的可能性建立在伊丽丝接受尼莫的求爱上——
③尼莫与伊丽丝结婚,但伊丽丝却死于一次停在前面的油气车爆炸事故中,之后尼莫成为了一个延时摄影师,并在同事的葬礼上遇见作为同事妻子的安娜(安娜已然是另一个时空中);
④二是尼莫与伊丽丝结婚,伊丽丝由于心中仍然爱着斯蒂瓦诺备受煎熬,郁郁终日,尼莫一次为爱妻烧车的行为让她感动,情况转好;
⑤三是伊丽丝最终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在夜晚出走,尼莫不久后自杀于书房中;
⑥四是伊丽丝出走后,尼莫继续写完那本有关火星的科幻小说,在幻想中将伊丽丝骨灰洒在火星上。
从以上故事线总结可得出以下公式:
{118岁回忆[ANNA(结婚)(婚后离婚)(相遇)(未相遇)][ELISE(结婚出走)(结婚车祸)(被拒后与JEAN结婚)]}
又可以以尼莫的年龄段为单位,三个女人为连接点进行叙事的排列,按照上述提到的7个年龄段进行研究,以回到叙述第一时间为分割,可得出以下编码列表,由1-7年龄是逐渐增大的。
[④年龄段被分为分为D(跟随爸爸),M(跟随妈妈)两种。③年龄段细分为AL(流浪汉),AM(结婚后又离婚),AD(结婚后死亡),ED(结婚后死亡),EL(结婚后离开),J(与吉妮)六种。]
<图片1
图中我以绿色记号笔标明与安娜有关的情节,用蓝色标出与伊丽丝有关的情节,红色标出与吉妮有关的情节,以第一叙述时间⑦为截点将文本分作十二个基本阶段。我将结合以上的影片信息分类,从顺序、倒叙两方面方面对以上情节在影片中顺序的组合进行二度分析。
“顺序是按照时间推移,空间的自然序列,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发展进程,人物的活动次序或事件的始末进行叙述。” 这种排列类型在《无姓之人》中占有的比重是最小的,顺序时间也是影片的第一叙事时间,即118岁的尼莫临终前一天左右的时间。他在未来世界反复被医生催眠、被记者采访。但之所以在此提到顺序叙述是因为在此部分释放出的信息量,或说叙述者的意志可以在文本内部起到混淆视听随个人意愿肆意改变结局走向的共用,以下所谈到的细腻复杂的倒叙内容,都是叙述者在进行回忆时对真实故事作出的改动与结局尝试。
雅克.范.多梅尔以“第一人称”叙述让编制的大量倒叙称为可能。要具体分析时间倒错现象还要涉及另外两个概念:一是时间倒错的跨度,“倒叙部分的时间与现在的时刻之间的一段距离”;二是时间倒错的幅度,指倒叙本身也会涵盖的一段或长或短的故事时间。然而根据倒叙与第一叙事之间在时间跨度和幅度上的不同,可以分为外部倒叙、内部倒叙、混合倒叙三种。正如热拉尔热奈特在《叙事的话语——方法的论文》中所定义的,“外部倒叙由于在外部,无论何时都不可能干扰第一叙事,它只有向读者说明这件或那件‘前事’的补充功能。内倒叙则不同,它的时间长包括在第一叙事的时间场内,显然有可能造成累赘和冲突。”
根据热拉尔热奈特所说,外部倒叙是指倒叙时间和起点全部时间幅度都在第一叙事的起点 外,而且与第一叙事见见的起点不相联系。经上述时间公式可得:大括号内“118岁的尼莫”与回忆中“出生前到34岁左右的自己”是完全不相联系的,在此可视其为外部倒叙。但位于两个中括号内“34岁与安娜相关”与“34岁与伊丽丝相关”中存在内倒叙的叙述方式。
与伊丽丝相关的有两个组合,一是15岁的时间段,二是30岁时的时间段。15岁时的时间段分别出现在1:06:00、1:08:00、1:25:00,是年老尼莫借病床上的尼莫的意识对已发生的事情加以篡改的情节体现。尼莫向伊丽丝示爱,虽然每次都是被拒绝,但由于尼莫的应对方式不一样致使出现了三种结局。三种结局间无因果联系。30岁的时间段分别出现在1:46:57、2:00:47,是年老尼莫直接进行主观记忆篡改的体现。2:00:47部分体现伊丽丝终究因为心中另有所爱而离开尼莫,之前也在情节上做了许多的铺垫。1:46:57是二人在结婚时伊丽丝就因意外在爆炸中身亡,尼莫的脸上也因此有了伤疤。此内倒叙中涵盖与父亲生活的故事线③④⑤⑥。
结合以上叙事中可捕捉的现实情节,以及两个在视像上很明显说明的“潜意识层面”情节——尼莫在潜意识层面中寻找妈妈但妈妈已经有了另一个儿子而不与他相认,这可以说明尼莫后来是跟爸爸在一起生活;尼莫在被催眠后进入潜意识层努力让自己清醒,他所深入的回忆第一层是与伊丽丝生活的场景,我们知道生活中的显意识通常是更容易进入回忆层面,故可得尼莫是跟伊丽丝生活而非与吉妮生活(虽然这两条故事线在故事简直部分频繁较差,但顺序的编排决定了真相所在)。

我们可以得知,隐藏在这记忆洪流中的生活真相:是尼莫留下与父亲生活,后与伊丽丝结婚,婚后伊丽丝心中却另有他人,即便尼莫呵护有加,伊丽丝却仍然终日抑郁,最终出走,尼莫则作为一名自动照相复印机厂的行政人员,以及极富有想象力的业余科幻小说写作者活到118岁。
与安娜相关的内部倒叙有一个组合,分别出现在时间点1:21:23和1:33:50,共同场景是车站,角色变量是乞丐的生死。第一次是乞丐活着,尼莫施舍完后就离开,没能遇见同在车站的安娜;第二次是乞丐死亡,尼莫发现后把她送给相关人员处理后再次进入车站,与安娜相遇。此内倒叙中涵盖与母亲生活的故事分叉③④⑤。另要提及的是,在“与父亲生活的时间线”方向上,回忆者在经历了伊丽丝的精神背叛后,继杜撰出伊丽丝在结婚当日死于爆炸的情节后,又出现了记忆驱动回忆画面横跨时空的过分行为。将安娜也带到“与父亲生活时间线”这条叙事线上——在朋友的葬礼上遇见已为人妻的安娜,后又想象与其在火星上相遇,也是在火星上相遇时安娜说出了:在2029年2月12号5点50分世的人能体验奇迹。这正是118岁尼莫世的时间。
缠绕在生活真相中的意识真相是:尼莫一直都深爱着安娜,又或者说,自从九岁时在游泳池遇见安娜的那一刻起他便爱上了她。随着流年逝往,安娜逐渐退为尼莫潜意识中的爱之幻象,一旦生活中有不如意闯入,便会退回到潜意识层面寻求幻象的慰籍。但安娜之所以为安娜,伊丽丝之所以为伊丽丝,并不是因为她们个人的特殊性,而是因为生活中的种种角色,都需要特定个体来扮演。导演也用关于安娜的一种可能性——结婚后又离婚来说明,最后占据尼莫内心的赢家着实不是安娜,而是那一个处于眼可见手可着却不能得到距离中的个体。
虽然这种,“既然不能过拥有你的一生,那么也要在其他任何的可能性中拥有你”的行为是很浪漫的,但我们不得不在知道了故事真相后,对叙述者形象做出一个理性的判断。尼莫在结尾处引用了一句田纳西威廉姆斯的话:“一切都可以是另外一种模样,而且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来说明生之所得,影像的华丽和繁复的叙事编制让尼莫看起来像是一个洞穿世事的智者,这是来自电影的善意。但在这冷静的叙事倒错后,导演藏了一个真相:尼莫度过的正是普通人的一生,有普通人的后悔与无力,有普通人埋在心里不言说的记忆,有普通人在许多生命的瞬间都能悟到的道理:生而为人已是幸运,更幸运的是,即便远隔千里,我也能够感受你。
参考文献:
① 《叙事话语 新叙事话语》热拉尔.热奈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② 《电影美学》姚晓蒙 人民出版社 1991
③ 《现代写作教程》董小英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④ 《当代批评理论实用指南》 泰森(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
分享一下上个假期的论文作业,欢迎豆邮讨论!
作者棒恩乙

《无姓之人》隐藏在叙事倒错中的生活真相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无姓之人》隐藏在叙事倒错中的生活真相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无,真相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