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聚焦》布莱特和他的观点

影视台词 > 影评 > :《聚焦》布莱特和他的观点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聚焦》布莱特和他的观点的正文:

我老公实验室有个白人男,特别爱聊天,说话一套一套的,实验室的人受不了他的长篇大论,恨不得躲着这位“horse fly”走。
这位白人男叫布莱特。布莱特三句不离介绍自己悲惨的童年和穷苦的日子,却时不时买来一些新奇的物件搬来办公室里。昨日布莱特新置了的净水器,大公无私地放在实验室的茶水间,供大家使用。他在向我介绍饮用净化水多么多么重要,我突然发现他胸前戴着伯尼桑德斯的徽章。
“你支持伯尼啊。”我说。
布莱特眼睛一亮,说,“对,我可喜欢他了。”
于是我给他讲了个柯南秀(Conan O'Brien)里听到的笑话:美国着名的冰淇淋品牌Ben & Jerry,为伯尼桑德斯打造了一款以他名字命名的新口味。这款“伯尼”味冰淇淋的价格是2.99一桶,税后是200美元(因为伯尼曾说以后要全面提高税率)。
布莱特大笑。作为一个伯尼的忠实粉丝,他开始跟我传授高税率的好处。
“你看德国,30%的税,大家过得多么幸福。德国人看病上学都不要钱,上大学都不要,出国读书也不要,在欧盟国家读书都是免费;更何况德国大学那么好,你看我们的导师,在德国读的大学多厉害……”
“所以伯尼要把美国打造成欧洲的样子。”我说。
“反正这对大家都有好处。”布莱特的眼神里充满了对伯尼桑德斯的崇拜。“不投他投谁呢,希拉里?她的班子太腐败了。”
“哦?是么。我们在德州,大家谈论的大多都是共和党。只知道希拉里在民主党里的票数,领先伯尼不少。”
“让我来告诉你。希拉里做的那些事情,就是腐败的象征。你看她对邮件丑闻的态度,而且你看她常常改变自己的观点,为什么?就是因为谁给她钱,她就为谁说话 —”布莱特做了个往裤兜里塞钱的手势。“—这样太可怕了,这是不能被允许的。腐败在美国是不允许发生的。你们来自中国,你们应该知道一个腐败的政府是多么可怕 —”
“咳咳”
布莱特继续说“—我的意思是,你看你们中国的体制,有一个机构专门查贪污腐败。”他大概想说的是检察院。“而我们美国呢,没有这样的机构。一旦腐败的政府上了台,没有人能够拉他们下台,人民就会遭殃。我再强调一次,希拉里这样的腐败政府,真的不能支持。他们要是赢了,以后谁来监管他们,如果他们继续腐败,没有你们中国那样的机构,谁能管得了他们……”
趁布莱特絮絮叨叨地评论共和党的时候,我回想了某天看到一期《鲁豫有约》,或许能回答一些他的问题。那天鲁豫请来了新上任的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和他的妻子李蒙。两人在介绍当初如何相识,李蒙说,那天被朋友约出来与骆家辉见面,起初对骆先生的身份不抱有好感。因为李蒙自己是一名新闻人,而骆家辉是政府公务员。美国社会里,新闻人承担着监管政府的职责。于是李蒙在饭桌上问骆家辉,“如果我以后发现了你们政府的腐败现象,我的职责是将它公之于众,怎么办?”骆家辉说,“我欢迎你们的监督。但是我保证,你们不会发现,因为我们不会有这样的现象。”
即使两人已经结婚多年,李蒙早已辞职当起了家庭主妇,节目上的李蒙,还是露出“我不相信”的表情。
在正式开始影评之前,先补充一点与影片有关的背景知识。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聚焦》,故事围绕着一个新闻调查小组展开。几名《波士顿环球》的记者听说了天主教会里,神父性侵孩童的时间,深入调查,发现这并不是一个偶然。
昨天布莱特吃过午饭就没回实验室。不然,我真想问问他对新闻界的看法。作为一个半吊子医学生,新闻人在我的眼里,权利还是挺大的,例如, 这逐渐恶化的医患关系,新闻人就推动了不少。医患关系的例子太沉重,还是举几个正面的例子。作为新闻人,有正义感必然不够,还需要有“聚焦小组”的科学精神。因为,新闻作为一个综合体,也需要新闻人具备全方面的知识和素质。电影里的调查小组,为了一个案件,整个团队翻阅大量文献资料,找到87个可疑的目标,简单的方式却无形中展现了对事实的高度敬畏。最近一次有这样的感触,还是看《穹顶之下》。先不管柴静的数据是否准确(个人觉得她没有弄虚作假的意思,只是不太了解环境数据的运用),将做学术的方式,“询问北大教授”、“翻阅癌症年鉴”等,运用到新闻调查里,本身就是新闻人全方位发展的体现。
另一个较为印象深刻的是“浩克”和受害儿童的辩护律师在餐厅里的对话。两人都表示自己不是土生土长的波士顿人,而是“局外人”。影评也借此隐喻两人在案件中也处于“局外人”的身份。我们在日常中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我们顶着大太阳、冒着暴风雨某单位办事,因为交通堵塞来晚了几分钟,想要得到对方的谅解却遭遇对方的白眼。我们擦着汗珠,看着办事员坐在空调玻璃间里撅着嘴埋怨“你们怎么不早点来”。我们心里很生气,你知道我为了这点破事走了多少路吗?
“局外人”没有感同身受,容易忽略我们所经历过的努力和折磨。在影片的前半部分,新闻调查者和律师都是典型的“局外人”角色。他们对待孩子们的悲剧如同对待自己的日常工作 -- 新闻人想要挖掘亮点,律师专注于收钱办案。片中第一位受害者出场时,询问大家是否有信仰。“聚焦小组”里的大部分人都不信仰宗教或者并不虔诚,偶尔教堂只是例行陪伴家人的义务。这对他们自己并不是没有好处。就像那位律师所说,我们不在这个圈子里,才可以揭露他们。如果深陷于天主教的教义之中,记者和律师们难以有站起来指责上帝的勇气。好在这群“局外人”并没有表现得因为置身事外而冷漠,又同时拥有置身事外的自由,再加上普通人的同情心与好奇心。因此,在《聚焦》的新闻调查里,除了专业素质以外,推动调查发展的,还有“局外人”们自己的特性。
事情也有例外,影片中与“局外人”形成对比的是“聚焦小组”里的一位成员。他发现某位嫌疑神父就住在自己家附近,但是在整个事件被揭露之前,按照业内规矩,是不能透露与事件有关的信息的。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他只好提醒孩子们远离嫌疑人所居住的房子;小组领导“鲍比”并不能算作一个彻底的“局外人”。他毕业于教会高中,自己好友在高中时期受到教父的性侵,让他坚定了让真相大白的决心。但影片又设置了一个他过的疏忽,来提醒观众,这群记者也并不是完美的英雄。他们所做的,也是平凡的新闻人,应该有的工作。就像李蒙所说的,我们记者的职责,就是揭露你们政府的不端行为。
只是《聚焦》所关注的案件较为敏感。影片里也说到,在很多人心里,神父的就是上帝的代表。上帝即使犯了错误,也还是上帝。也许这样的儿童性侵在宗教里,根本不是罪恶,因为上帝的化身—神父得到了身体和心灵的愉悦。影片的引申义或许可以理解为,宗教和法律,哪个应该成为现代社会的道德标准。近几年天主教的呼声随着拉丁裔的人口数量水长船高,《聚焦》被公映出来,并受到如此高的嘉奖,本身就是对意识形态的一种挑战。而《聚焦》甚至在无形中宣传了自然科学的价值观。但根据影片的结尾来看,很多事情还在继续。一如科学发展无止尽,新闻人对事实的执着也应该继续。
作者Zzzxueying

《聚焦》布莱特和他的观点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聚焦》布莱特和他的观点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聚,观点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