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疯狂的动物城》俗套的故事,精妙的构思

影视台词 > 影评 > :《疯狂的动物城》俗套的故事,精妙的构思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疯狂的动物城》俗套的故事,精妙的构思的正文:

一直被若有若无的安利《疯狂的动物城》,众口一辞的好看好看,不看会后悔blabla,动物疯没疯我是不知道,但是这部电影却让很多看过的人化身传销员,疯狂的推销啊。
本来我也不是意志特别坚定的人,受了基因里的从众心理的影响,今天中午抽时间看了。看完以后整个人都意犹未尽,坐在那里不想动,还想把花絮再看看,哪怕只是一群动物在跳舞,音乐也好听啊!我就是不想离场啊!我还想再刷一遍啊!上次想刷二遍是我的少女时代,我以为不会再有什么电影能够有这么大的魅力了,我错了……
看完以后感觉自己还陷在电影里,不想回归现实,对剧情里那些惟妙惟肖的动物们实在喜欢的不行不行的。刚才遛狗的时候在想怎么写观影感受,觉得自己太受影响了达不到无我的状态(根本不可能好嘛!)。
电影的主线条其实现在想来挺俗套的,剧情并不是多么有新意。一个乡下妹子怀揣梦想来到大都市打拼坚持自己的梦想,这里让我想到了《嘉莉妹妹》。乡下妹子不愿意做没有新意的没有改变的家族事业种萝卜,卖萝卜,反而一心一意要当一名警察,好吧这里其实用到了反差的手法。而且这里其实隐喻了很多像我们这些不甘平凡的青年们纷纷北上广深,寻找自己的梦想和价值。这样说起来,其实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其实某种程度而言我们都很相似啊。
由于天生体质较弱的原因,虽然经过努力兔子朱迪最终以学校第一名的成绩被动物城的市长直接分配到了警察局。不过显然牛局长可不是很乐意,只把她安排成了交警,开开罚单就好。接下来遇见了命中注定的人狐狸先生胡尼克,两人一起破解了十四人失踪案件,并最终解决了案件背后的大阴谋。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故事本身无论是隐喻坚持与梦想的关系,又或者是种族歧视的问题,又或者是爱情到底与何相关,这些我都不是非常感冒。正如题目所说,这个故事本身我并不觉得有多么好看。但是这部电影最让我惊叹并且佩服的,是那巧妙的设计背景,精妙的构思,以及细节的魅力。
还记得朱迪搭载火车驶往动城的路上,一路经过了冰川区,雨林区,沙漠区,沿途风景美如画卷,太逼真,让人和朱迪一起目不暇接,赞不绝口。当她踏上动物城以后,玩着手机上电梯的少年老虎,文质彬彬的长颈鹿先生,憨态可掬的猪小姐,可爱滑稽的穿着西装的老鼠(我不确定是不是老鼠哈)先生。每看到一种动物,会让我先想到动物本身,然后迅速联想到人类身上的某种特质。
以前网上经常会有人自称是加班狗,有各种以动物的形象来隐喻人类阶层地位的。其实说起来这个梗也很老套,但问题是,迪士尼就是能花大量的时间考察动物们的习性,从而在细节着手,做到让人无法不佩服的画面与故事。
在这一点上,认真到这种程度,我服气,我佩服。
老有人说什么认真你就输了,其实才不是这样子,认真到了极致,才是一种对自己负责,对自己梦想负责的态度。很遗憾的是,我老是意志不坚定,总是无法做到这一点。
正如从前看过的言情小说,一段时间就流行一种类型。这部电影显然是开创了这种设定的先河,其中有很多值得人细细品味和寻味的道理。从这种层面上说,这也许就是这部电影对我而言,觉得他最成功的地方吧。
作者亦如是

终于看了传说中的《疯狂动物城》。影院里小朋友大朋友坐满,欢笑声、惊叹声不断。直至电影结束,大家依然不舍得离开,依依听完羚羊小姐"Try Everything"的片尾歌才一步三回头地往外走。
"好看!十分儿!"很多人赞叹。这真是一部神奇的迪斯尼动画片,令孩子快乐,让成人思考。一个丰满、完整、多次反转、细节考究、意蕴无穷的故事埋下了一层又一层逐级递进的隐喻。像童话,更是寓言。我想,最好的寓言,就是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看懂了。

第一个层级,关于励志。
在乡下小镇Bunnyburrow胡萝卜务农家庭长大的小兔子Judy从小就胸怀要到大都市Zootopia成为第一个兔子警官的雄心壮志,她单纯而执着地不断诉说自己希望把这个世界变得更好的梦想(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这离经叛道的奇思异想当然没有人看好,警察工作从来是体格更壮、力量更大的大型捕食动物群体的专利。于是在Judy身边,她的父母、邻居、小伙伴儿乃至陌生人,有的苦口婆心,有的肆无忌惮,有的劝说,有的嘲笑,总之都在泼冷水。但小兔子坚信"anyone can be anything",于是她刻苦学习勤勉训练,执着坚定向目标挺进,最终夙愿得偿。
如果只是这么"画故事主干",励志就是第一层级--"kid level(孩童层级)"的隐喻。细想一下你会发现,努力就有回报、世界因你不同、小人物实现大梦想的个人英雄主义情结在80%以上的美国电影(包括但不仅限于动画电影)都不难寻觅,从《狮子王》到《极速蜗牛》,从超人到各种侠,从《阿甘正传》到《幸福来敲门》。
而这看似俗套的隐喻中埋下了第二个层级的隐线,关于融合。
"Zootopia",中国大陆翻译为"疯狂动物城",港译"优兽大都会",台译"动物方城市"。事实上我认为这些都还不是最佳的翻译,"ZooTopia"=Zoo+Utopia,前后两个词元音一致、无缝连接,可能最好的翻译应该是"动物乌托邦"。
关于"乌托邦",最早大概要源起于《庄子》中的"无何有之乡",柏拉图的《理想国》和托马斯.摩尔的《乌托邦》将之具化,描绘了想象中的一片地方:社会上的一切丑恶现象,比如贫穷和苦难,比如不公和不均,都远离这个世外桃源。
在"动物乌托邦"中,动物们经过惊人的进化,不但全部拟人化地直立行走、穿衣戴帽、掌握汽车火车电脑制药之类的科技。更不可思议的是,他们逾越了杀戮和捕食的动物本能,各种天敌能够和谐而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这实在了不起!想想看,人类纵然有各种种族,但好歹形体差不多、处于食物链同一位置,但就只是几种不同肤色、十几种不同宗教、几十种不同语言,却已经形成了纷繁复杂的鸿沟:人与人、群体与群体难以沟通、彼此防范、仇恨乃至杀戮。而在动物乌托邦里,为数众多、极具多样性的动物们不但物种大相径庭,连体型大小、生活习性、食物链环节都完全不同,竟然可以和平共处。而这样一个平等、美好、给予每个个体无限机会和可能的城市便是Judy产生警察梦想的原因所在:她笃信在这样一个地方,anyone can be anything。
然而,乌托邦的不存在几乎是注定的。这个词在希腊语中的读音在"没有的地方"和"好地方"之间含糊不清:由音节ou-(意为"不")和topos(意为"地方")组成复合词,同时又与由同音前缀eu-(意为"好")组成的词同音。似乎也是在暗示:"没有地方"是真正"完美的地方"。乔治.奥威尔在二十世纪写的着名反乌托邦小说《一九八四》和《动物庄园》我们都已经再熟悉不过。他用近似残忍的辛辣讽刺狠狠敲碎了乌托邦的美好梦幻,告诉你岁月静好的皮囊下一定有着残酷的内核。
果然,动物乌托邦表面的平静之下暗流涌动,处处看到我们所处真实世界的影子:大象冰淇淋店里"有权拒绝向其他族群提供服务"的牌子令人联想起肯塔基州拒绝向同性恋人发放结婚证书的公职人员和印第安纳州支持企业以宗教自由为由拒绝向同性恋群体提供服务的《宗教自由恢复法案》;Judy在记者会上尚未清楚事情原委时就说出"我觉得是这样,几千年前,捕食者动物们依靠他们攻击的捕食本性而存活。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他们似乎又回归了这种原始的野蛮状态(What I mean is: thousands of years ago,um, predators survived through their aggressive hunting instincts. For whatever reason, they seem to be reverting back to their primitive, savage ways)"也让很多人联想起近年来多起黑人被击毙后美国警察举行新闻发布会的真实情景。
"融合"很美好,但从来不会容易。这里进入隐喻的第三个层级,关于偏见。
偏见,在影片里处处可见。小兔子Judy从小生活在"你不可能成为一个警察"的偏见里,同时又被深深种下"狐狸都是危险家伙"的偏见。狐狸Nick童年时曾经梦想成为童子军,却被比他大些的猎物小动物们羞辱欺负,从此笃信"如果全世界都认为狐狸狡猾不值得信任,何必改变呢(If the world's only gonna see a fox as shifty and untrustworthy, there's no point trying to be anything else)",开始"自暴自弃"行骗为生。好莱坞影评人这样写:"这看起来是关于狐狸和兔子的故事。但你不难联想起整天穿着连帽衫的黑人青年或者操着一口蹩脚英文的新移民又或者那些跟你有着不同宗教信仰的怪人们(While this might be about foxes and bunnies, it's not a leap to recognize that it's really about young black men wearing hoodies or immigrants who speak in broken English or those who worship in a way different than you do)"。
偏见当然不仅仅在美国社会和文化中存在。想象一下:每个人都受到偏见的伤害,再自觉不自觉对他人加诸偏见,这情景,熟悉吗?小兔子热情满满到警察局报道,却被局长故意忽视,最后被分派了最没有技术难度的"meter maid"工作,是否会使你想起学生时代某个轻视你的老师、进入职场后某位低估你的领导?小狐狸天真童年打开心扉却被插上一刀,从此给心灵筑起厚墙,再不会因为别人的轻视伤心(比如大象冰欺淋店里店员和其他顾客的不耐烦),是否会让你想起自己曾经对某个闺蜜或死党不设防,却换来背叛和捅刀?
慢着,别着急像个受害者一样使劲点头,心怀偏见当然不会是简单的单向行为。Judy在记者会上说出那段伤了狐狸Nick的心的话,她非常清楚自己没有证据就简单粗暴推定所有的捕食动物群体都注定是危险的反社会分子并不负责任,但作为一名警察,这确实是她面对公众最简单的陈述方式。毕竟绵羊助理市长一遍遍反复强调,Zootopia是一座人口的90%由弱小的猎物动物组成的城市,他们急切地期待着能够远离危险的安全感。
偏见在这里升级进入第四个层级,恐惧。
这个层级把《疯狂动物城》这部电影跟其他动画电影远远拉开了距离。在之前剧情中一直以善良弱者、Judy的伯乐和保护者的正面形象出现的绵羊助理市长居然是个大反派。"你弱你有理"的理论受到挑战。一直以"我们弱小动物(little animals)"这样的自我标签和Judy拉近心理距离的绵羊市长一步步成功激发90%弱小猎物动物市民内心深处对于天敌的原教旨恐惧,并利用Judy简单粗暴给天敌贴标签的做法成功地进一步扩大了这种恐惧。当Judy怒斥绵羊:"你的如意算盘不会得逞的!"绵羊幽幽地回答:"恐惧永远有效(Fear always works)"。
利用个案事件把某一少数群体渲染成对全社会安全的威胁和隐患,从而引发巨大的反感、愤怒和歧视,趁机攫取"民心",登上权力巅峰,巩固势力范围。这一点不新鲜,远的例子是希特勒。近的很容易使人想起特朗普。夏威夷一家报纸的影评专栏出现了这样的句子:"这部电影的剧本早在2016年选战之前很久就敲定了,所以他们不可能预见到利用筑墙设障来屏蔽整个宗教会成为某个人上位的跳板(The script of this movie was nailed down long before the 2016 election campaign started, so they couldn't have known that using borders to deny entry of an entire religion might be part of someone's winning platform)"。
我还想起了一个更新一些的例子--新鲜滚热辣出炉的《纸牌屋》第四季。最后一集,已经焦头烂额腹背受敌选情告急的木下总统刺激恐怖分子面对全世界直播了用小刀割下一名美国人质的头颅。所有白宫高层幕僚都无法看下,只有木下夫妇双目炯炯。最后一刻,他盯着镜头,用令人毛骨悚然的镇静语调说:"我们不对恐怖低头,我们自己制造恐怖"。
回过头来想,《疯狂动物城》开头可爱的Judy即将出发前,安慰担心她的爸爸妈妈那句引用罗斯福的话:"值得恐惧的只有恐惧本身(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是多么意蕴深长啊。

作者李佳佳Audrey

《疯狂的动物城》俗套的故事,精妙的构思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疯狂的动物城》俗套的故事,精妙的构思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疯,构思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