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沿江而上》单纯的讲讲影片中令人深刻的镜头

影视台词 > 影评 > :《沿江而上》单纯的讲讲影片中令人深刻的镜头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沿江而上》单纯的讲讲影片中令人深刻的镜头的正文:

1余水在船上打工,被交代洗碗时余水默默的抹泪。旁边yoyo安慰她,后来也成为他的朋友。yoyo给我的印象很深刻。她不像余水她有着白净的皮肤,和很好看的眼睛,有着女人成熟的温和感。我突然想,现在的余水是不是曾经的yoyo,这个漂亮的姑娘是不是也曾委屈自己的命运而哭泣。
2同样是余水,姑娘们在背后偷偷议论余水。有人说她不太会有人相处,有人说她家里很穷,另一个姑娘说了一句。她那么穷就应该更努力了。这大概是一句所有人都会觉得很对的话,因为这是一件事实。可是我突然又觉得很悖论,这句天经地义的话似乎少了一种幸运者对不幸的愧怍。反而理所当然的带有一种更高的要求:因为你穷,你不勤奋你就是不思进取。可是穷首先是一件天生的事情。而这件天生的事情就注定了这个人不勤奋就会被人所轻视。这是一件事实,但它不应被他人视为一种绝对的理所当然。
3杂货店老板哭诉起说了一句,在中国当老百姓太难了。下面一个镜头是一个被拖出来的老者,被脱到外面街道后,执法人员正要走掉,他坐在地上突然伸出手紧紧的抓着执法人员的裤脚,默默无言,没有多余的表情,只是抓着。一个活到七八十的老者被拆迁逼的毫无尊严可讲。也许不是在中国当老百姓太难,而是在中国你要想当个老百姓还得讲尊严,太难了。而下一个镜头立马转到导游带领一群外国人参观移民的新房,说到everybody(指移民) are happy。在这一段里,我总觉得那个导游很谄媚,后来在快结尾处在导演安排下那个导游接待余水父母的时候那种瞧不起的姿态跃然于镜头完全验证了我的想法。后来仔细想想,这种对white face的崇拜其实一直存在在整个影片之中。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也许想一想当初发展时期的日本,被日本殖民的台湾就会觉得,对于改革开放的中国这种风气是一种必然。
4余水在导演的安排下见了自己的父母,父母全程都很拘谨。在分手时,父亲居然不合时宜的和女儿握了一下手。双方都很尴尬。这大概是父亲一种在新环境中产生的不适让他一时不经意做出这个举动。实际上,在余水抗议无效打工中,父母对余水并无愧疚。从母亲的话里甚至带有一种为孩子好的苦心。这也是细想合理的。
5余水的父母搬到了安置房。安置房确实比起那个江边的棚户好了不知多少倍。有人认为,导演是西方人因而观点大多站在环保上来说,但是这并不适合中国的现状,那些房子没有必要保留。就像棚户房的破烂对比而搬迁后的安置房,有电和自来水多么好。但是对于一些人来说他们又何尝不知自己会有一个条件更好的新居。但是那种深植的对故土的眷恋不足以动摇他们对于拆迁的抗拒。这也是电影里所提到的许多老人不愿意搬走的原因。曾经在某个城中村拍纪录片,因为地理位置好,从小到大都没有离开这片区域住成习惯也是部分人不愿意搬迁的原因。结尾有人望着大坝说了一句,我们国家真的是好繁荣富强,不繁荣富强怎么能把大河给截断了。可是表情却不似语气应有的自豪感,更多的是一种无奈。全然是个体在体制内是怎样的脆弱和不堪一击。而个体的权利依然必须服从与国家机器。
导演确实带有大量的摆拍痕迹,比如让经理邀请余水父母,让余水父母参观大坝等。电影虽然关注于三峡大坝修建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但是大坝修建的背后意义何尝又不是中国发展道路上的一个代表或者符号。在今天,这样的"大坝"还未停歇,拆迁问题依旧是其中最热门的代表之一。可底层的生活是否能够因此而变得更好呢?至于片中那个小帅哥,我倒没那么讨厌他,大概觉得19岁的独生子,这样倒也无可厚非。
作者小玄子

《沿江而上》单纯的讲讲影片中令人深刻的镜头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沿江而上》单纯的讲讲影片中令人深刻的镜头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沿,镜头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