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澄沙之味》当你陷入绝境,就吃一口糖

影视台词 > 影评 > :《澄沙之味》当你陷入绝境,就吃一口糖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澄沙之味》当你陷入绝境,就吃一口糖的正文:

(文/杨时旸)
甜食,是这世界上最普世的美意。无论是它的味觉本身,还是它衍生出的象征意味,都与美好相关。而《澄沙之味》却用最甜蜜的食物作为中介,写出了一段苦涩的故事。它有关于死亡、困境以及希望和人性之光。
相比于曾经火爆一时的《小森林》,这部《澄沙之味》并不以画面唯美取胜。如果说前者的主角就是食物本身,那么后者贯穿始终的铜锣烧则只是催化剂。
这部电影中的三个人物关系,始终保持着一种“疏离的亲昵”。一个因为欠债,而不得不为铜锣烧小店打一辈子工偿债的男人;一个来自单亲家庭,感受不到关爱的中学女生;一个年轻时患麻风病而长期与世隔绝的老人,三个人因为一间铜锣烧甜品店相识,并且深深地卷入了彼此的生活
电影是由一幅充满沮丧气息的画面开场的,男人无奈地起床,晃荡,收拾自己,准备那间铜锣烧店铺的开业,对于这一切,看得出,他极其不情愿,相比于生活,这更像是挣扎。他懒散地做着铜锣烧,带着一副绝望的表情。那个每日都来店里的中学女生也是一副谨慎、疏离于同龄人的样子。而老人德永的到来,像一道近乎神迹的光。年过七旬的她想到店里打工,为了达成这个目的,她送给那个男人一盒自制的红豆沙。那盒甜腻的馅料美味到惊艳。男人决定接纳老人德永。从这开始,那间彼此错身都困难的狭窄小店里开始氤氲着某种微妙的变化。
老人教男人如何制作豆沙馅料,一颗一颗地淘洗,慢慢地等待,轻轻地搅动,很多人觉得这是日本的匠人精神,其实并不尽然。与其说这是老人在向他人传授技巧和经验,不如说是一次禅修与悟道,德永传递的更像是生活态度。她仪式感十足地要等待豆子浸泡数个小时,要聆听它们在水中翻滚的声音,这一切其实都是形式大于实际的事情,但正是这些“无用”的形式,让这间小店,也让那个男人产生了一种对于生活的敬意。更何况,这美味的馅料让小店的生意好了起来。
从象征意味上讲,男人一直困于物质层面的困苦,他囚于那座小店,整日为生计疲于奔命。意义与希冀,这类形而上的命题,已经从他的生命中勾划掉了。而德永的到来则意味着某种精神性的降临。这个老太太突如其来,毫无征兆,整日抬头看着樱花和阳光,就绽放出微笑,在旁人看来,这近乎神经质。但她精神上的趋光性,某种程度上对冲了男人身上长期萦绕的困厄气味。她成为了他的神明,突然下凡,拂了他身上晦气的尘土。
老人曾患麻风病的秘密还是败露了,她弯曲的手指和谜一样的身世,在口口相传之间仍然刺激着恐惧的分泌。她回到了那间隐匿于树林中的疗养院,度过生命最后的一段时光。男人和作为老主顾的那位中学姑娘一起探望她,在那片与世隔绝的社区里,他们第一次完整的知道了彼此的故事。老人从小被家人弃置于此,在这里认识了丈夫,后来又失了儿子;男人因为打架被判刑,在狱中,母亲世;而那个女孩,和毫无责任感的母亲生活,连读高中的补习班费用都毫无着落……这故事至此,形成了一个奇妙的人际关系,老人没有儿子,男人怀念着母亲,而女孩缺少父爱,三个陌生人,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精神性的家庭,他们彼此互补成为了对方心中最渴念的那个人。
他们三个,其实都是“囚犯”,老人德永囚禁于饱受歧视的疾病和那所犹如坟墓的疗养院,男人囚禁于终身的债务和那间狭小的铜锣烧店,女孩囚禁于父亲的缺席与母亲的冷漠,而三个囚徒,最终却成为了打开对方牢房门锁的一把钥匙。就像那个女孩一直养着的那只小鸟,它困于笼子,最终被老人放飞。
老人德永的死亡解脱了自己,女孩最终也考上了高中,而男人的店铺被他老板的侄子篡了位,他自己开始公园摆摊,勇敢地吆喝起来。这一次,他不仅仅是为了生计,而是为了希望。
这部河濑直美执导的《澄沙之味》安宁而静谧,满溢着对生活的敬意和对人性的信任。那些铜锣烧成为了生活中最踏实的存在,他解决着一些人的生计,也慰藉着一些人的心灵。在遍布苦涩的生活里,那一口甜香软糯,或许是最好的救赎。
作者frozenmoon

《澄沙之味》当你陷入绝境,就吃一口糖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澄沙之味》当你陷入绝境,就吃一口糖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澄,口糖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