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四季的故事》关于爱情的四场讨论

影视台词 > 影评 > :《四季的故事》关于爱情的四场讨论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四季的故事》关于爱情的四场讨论的正文:

看完候麦《夏天的故事》之后发现这是一个系列影片,候麦的《四季的故事》还包括《春天的故事》《夏天的故事》和《冬天的故事》,于是便断断续续在一周内看完了。感觉很好。
《四季的故事》是一个完完全全关于爱情的系列片,据说在这一点上候麦迥然相异于新浪潮同时期的导演,他专注于爱情影片,在80多岁的高龄仍然在拍爱情片。我不得不说,在我有限的观影范围内,候麦大概是处理爱情片最好的一位,《四季的故事》的四部影片没有一部让我失望。
据说候麦的风格一直是这样——主人公不停絮絮叨叨,探讨个不停。我之前并不能很忍受这类影片,对于那个着名的《爱在黄昏日落时》三部曲,我记得当时是忍着看完的,看完也毫无感触。而候麦给人的感觉很好,我并不知道是因为他探讨的内容真的很有价值还是他的影片在场景上的起承转合上并不使人感到乏味。候麦似乎很钟爱哲学,四部影片里有三部影片都有哲学讨论,《春天的故事》里有一个哲学女教师,《秋天的故事》里有一个哲学男教师,《冬天的故事》里有一个哲学专业毕业的文化工作者。而《夏天的故事》里虽然没有哲学身份的角色,但很多讨论也已经十分哲学化。很多讨论并不晦涩,在许多场景下哲学讨论发挥了最合宜却也很有限的作用。
《春天的故事》里哲学女教师珍妮似乎代表了那类被典型化的哲学研究者形象——克制、冷静、严谨、喜怒哀乐不形于色。她有一个数学专业毕业的工程师男友,然而却生活凌乱。这使她感到难以忍受,她对那种秩序有着某种深切的认同。于是她决定暂时离开男友的公寓,之后便偶遇一个在音乐学院学钢琴的少女娜塔莎,两人很是投机。她便暂时在少女的公寓内住了下来。少女的父亲有一个跟她差不多岁数的女友,而她对父亲的年轻女友伊芙很讨厌,两人多次爆发冲突。而她似乎也有意撮合父亲与珍妮在一起。最终这使得哲学女教师珍妮感到难以忍受。然而最后二人还是达到了和解,似乎娜塔莎并没有想要撮合的意愿。最终珍妮回到了男友公寓,似乎已经可以忍受了男友的那种凌乱。
在《春天的故事》里候麦探讨爱情的方式在我看来极其隐晦。所有的事情都是围绕着娜塔莎、娜塔莎的父亲和娜塔莎父亲的女友伊芙之间的矛盾。珍妮在其中一直是一个旁观者和缓冲地带的角色,一直冷静克制地旁观着,其间有一两句劝解的话。她虽然整部影片都一直在场,然而事件的中心一直不是她——她是作为一个外来者突然进入了娜塔莎一家的世界。唯一一次她作为事件中心已经是影片末尾了,她终于爆发了。她不在是那副克制平静的面孔了,她在娜塔莎跟伊芙冲突而伊芙愤而离开之后生气了,她在跟少女的父亲亲吻之后有一些愠怒了,她在最后因为觉得自己误解了娜塔莎而流泪了——而这些已经只是最后20分钟的故事了。“我的激情比较内向”,珍妮最后这样形容自己。的确,作为哲学工作者,冷静的理性被抬高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珍妮作为哲学女教师这一特点可以理解。她似乎也很接受自己这样的态度和性格。她在开头时就说过“我不期待任何人和任何事”,的确,理性带来秩序,秩序就意味着某种程度的乏味。所以,在影片前大半部分使我们都感到哲学女教师是一个比较乏味的人,她很礼貌很理智很平静,但乏味。她一直没有直面自我的激情,她大约还对自己的理性很自信很满足。
但她后来转变了。通过两件事情她开始对自己的那种对秩序的追求和自我有了新的看法。一件事情是当她与娜塔莎的父亲独处时,她发现自己竟然被娜塔莎的父亲诱惑了,两个人接吻了。不过她及时反省到了,这时她发现了自己的激情。然后她就认为是娜塔莎故意撺掇自己和她父亲独处一室,而对娜塔莎有了一些怨气,但当最后她发现自己误解了娜塔莎时她发现了自己的判断竟是这样的没有坚实的根据,自己的理性也并不是可靠的。另一件事是娜塔莎对她说是伊芙偷了父亲保有的家传的项链,而后来她却从娜塔莎的父亲那里听到了不一样的说辞使她怀疑是娜塔莎偷了项链,而使得她开始对娜塔莎有了不信任感,但最后却又发现并不是娜塔莎偷的。这一次又使她对自己的理性和判断有了怀疑。总之,在经历了这一系列事情之后,珍妮重新发现了自己的混乱,从而抛弃了之前对自我理性和判断的迷信,而对秩序的绝对信仰有了一些动摇,于是她最后再次回到了男友的公寓,开始以一种不同的视角看待这种凌乱。
我并不能说珍妮与娜塔莎的父亲之间有过爱情,或许那只是一时的激情,或许那也是一种爱情不过被珍妮拒绝了。但是我们都必须承认,爱情必然是一种激情。而正是激情唤起了珍妮内心的对人生的重新理解。激情意味着混乱与凌乱。它作为人身上的一种非秩序,是打乱一切,让一切重新开始的力量。它不可捉摸而正因此迷人。最后珍妮说“生活多美好啊”的时候,正是这种激情的力量使得她重新发现了生活的迷人之处,而不是影片开头的那种麻木与平静。珍妮或许依然从事哲学,依然保持对秩序的追求,然而她却对这种激情和凌乱有了一种不同的感受从而可以接受。因为它是生活保持美好的一个决定变量。
《夏天的故事》是《四季的故事》里我最先看的。如同《春天的故事》一样,《夏天的故事》也是一个并不皆大欢喜结局,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悲剧。男主角贾斯伯一直处在感情的纠结之中,他不知道自己该选一个不怎么爱自己的女孩做女友蕾娜还是该选一个很爱自己的女孩苏莲做女友,或者是选一个跟自己聊的很来的那个女孩玛戈做女友。最终当他决定选择玛戈时,玛戈对他虽有情愫却也拒绝了。玛戈这个形象跟《春天的故事》里的珍妮迥异,她热情外向,但跟珍妮一样,她也很智慧,她是一个人类学博士候选人。这样一个人简直是一个完美的女性。然而我们能够看到她在更大程度上与最初的珍妮想象——她对那种必然、对秩序有一种追求。她看到了贾斯伯身上的感情的矛盾之处,她迷恋贾斯伯,却因为担心贾斯伯对自己也只是一种暂时的激情而最终拒绝了他。如果我们说《春天的故事》里珍妮是从秩序走向非秩序,而玛戈则是从非秩序走向了秩序。这也正是后者更为悲剧的原因。爱情作为一种偶然降临的激情,意味着某种的非秩序。而玛戈却拒绝了这一点,选择自己一人继续生活在海边小镇上做她的博士论文研究,而不是乘船与贾斯伯到达远方。让人唏嘘不已。
如果说《春天的故事》和《夏天的故事》都暗含有一些悲剧的因素的话,那么《秋天的故事》和《冬天的故事》则是两部悲喜剧。最后的happy ending让人看起来感觉很温暖,观众大约会对这两部影片有更大的喜爱,它们的确能够带来很多的幸福感。
《秋天的故事》讲述的是葡萄园主玛嘉丽的恋爱之路。玛嘉丽人到中年却依然孑然一身,渴望爱情。她的好朋友伊莎贝拉和她儿子的女友罗欣都在为此事张罗,分别为玛嘉丽找了两个男人。两个男人都很喜欢玛嘉丽,而玛嘉丽尤其衷心伊莎贝拉所介绍的男人热拉尔,却误以为伊莎贝拉和热拉尔有暧昧关系而与二人有了冲突,最终误解得到了化解,玛嘉丽和热拉尔彼此又再次在伊莎贝拉的家里相遇了。
很温情很欢喜的结局。然而我并不是像前两部那样喜欢这部《秋天的故事》。因为它的确不能带给我更多的关于爱情的思考,甚至一定程度上有一些烂俗。朋友碰巧碰到自己的好朋友跟自己暗自喜欢的男人在一起而产生误解,后来误解有得到了化解。这样固然很美好,然而却乏味。我如果想说什么的话,我只能说,不要想太多。
《秋天的故事》里也有哲学教师的角色出现,还有一个似乎很喜欢探讨人生的女孩罗欣。但是我不得不承认,这两个角色有些违和,甚至可以说并不必要。罗欣——哲学教师这条线索我看不出对情节推动有什么作用。而哲学教师更是一个四处追求女学生的花花公子形象,而罗欣也只是一个似乎有些随便的女孩——她并不爱自己的男友,同时又坚持与对自己有着狂热爱情的哲学老师保持朋友关系。所以,我认为候麦似乎是有些刻意想使这部影片有些深度,然而却始终没有做到。整部影片哲学教师完全没有任何哲学的探讨,只是一个不停亲吻罗欣,要和罗欣“困觉”的登徒子形象。所以,我并不是特别喜欢。但它作为一部消遣的大众影片还是不错的——尽管在情节上有多余,但结局总是能使人觉得幸福。
《冬天的故事》则是一部很感人的悲喜剧。菲丽茜与处在热恋中的男友查尔斯不得不因为一些事情分开一阵子,她给了查尔斯自己的住址,却发现自己因为口误而报错了地址,于是二人就此彻底失了联系。菲丽茜独自一人在巴黎生下来了孩子,并开始了与两个男人的恋爱,但始终因为无法忘记查尔斯而选择了分手。最终,在公交车上她偶然碰到了恰巧来到巴黎的查尔斯,二人再次重逢,紧紧拥抱,女儿也喜极而泣。
温情极了。全篇大部分都在刻画菲丽茜的等待。菲丽茜并不是一个基督徒,也并不喜欢读书跟不用说哲学书了,但她说自己有一种“私人的”信仰。这种私人的信仰的一种呈现就是她对爱情力量的信仰。她在与查尔斯分离的五年里,始终不曾忘记查尔斯。她把查尔斯的照片摆在床头,告诉女儿她的父亲是谁,她坚信查尔斯一定也在想念自己,查尔斯一定会与自己的重逢。正是这种神秘隐晦的私人信仰使得她无法放弃一切跟理发店老板在一起,尽管并没有大的冲突她还是选择了离开了理发店老板而再次回到巴黎等待查尔斯。再一次看完莎士比亚的关于复活的戏剧之后,她开始对信仰有了兴趣并说“我有了读书的兴趣”。然后,她就与查尔斯在公交车上重逢了。这太美好了。菲丽茜对爱情的那种坚定信仰让人肃然起敬,这简直是一种类似宗教的虔诚。
这依旧是一部能给人带来幸福感的电影,而且它对爱情的信仰的探讨也比较有趣,但我不得不承认其实有些肤浅。因为它诉诸于对宗教的信仰讨论,比如轮回、复活、前世之类,更类似一种大众哲学的讨论。“爱情一定是前世的继续”这种论调的确没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可能这是我的偏见,但我在看的时候的确感到了违和感。
如果四部影片我要按喜爱程度排个序的话,那应该是《夏天的故事》《冬天的故事》《春天的故事》《秋天的故事》。《冬天的故事》虽然我认为哲学讨论上并没有那么有深度,但的确是一部很能给人带来幸福感的电影。候麦的电影我目前也只看了这四部,总体给我的感觉是候麦的电影看似漫不经心而有精巧的设计,对话冗长却不单调乏味,人物表演自然而给人很强的现实感。我个人的兴趣还比较喜欢这类影片,但如果不是总是关于爱情那最好了。或许我并不应该对影片中的哲学讨论要求过多,但候麦似乎很对哲学感兴趣,有着这种关切的导演更是值得人们尊敬。
作者janusmarch

《四季的故事》关于爱情的四场讨论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四季的故事》关于爱情的四场讨论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四,讨论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