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死亡医生》观后感:艰难的平衡点:人性与法律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死亡医生》观后感:艰难的平衡点:人性与法律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死亡医生》观后感:艰难的平衡点:人性与法律的正文:

我们无法选择出生,那么我们是否能够选择死亡?
这部影片将话题对准“死亡”,直面人生的“禁忌”。退休医生杰克.科沃基恩极力推动安乐死的实施,并用个人的力量先后协助一百多人结束生命,在这一的过程中也引发了一系列关于人生、宗教、法律的争论。
现实中许多人避讳死亡,尤其是中国人送礼不能送钟,二月二以前不能剪头发的习俗等等。古人很早就开始炼丹修仙,很多位高权重的人甘愿花大量时间和金钱寻求长生秘籍。你很难想像创造出伟大功业的秦始皇也热衷于寻山问药,出海求仙,为长生而执着不已!追其根源都是出于对生命的渴望和对死亡的恐惧。我们的生命如同一个沙漏,尽头是死亡。无论如何逃避,每个人终将面对。有科学家推论人的寿命能够延展到五千岁,那五千年之后呢?
没有人愿意整天想自己是怎么死的,我们一生做过太多的选择:午饭吃什么、下午干什么、怎样生活、和谁在一起.....可有一天你是否会选择怎样死?当这个忌讳的话题被拉到了影片中,映射在每个观看者的身上,每个人都不得不开始思考。因为你无法确定未来会发生什么,因为你也害怕那样的不幸有一天会发生在你身上,因为到时候的你可能也会犹豫彷徨。
我们一生要经历数次别离,死亡只是其中之一。我姥爷是今年春节前夕离开的,很突然,在睡梦中走的。虽然到现在都很不舍,仍庆幸姥爷那么大年纪了,走得时候没有受多大的痛苦。很多人并不能自然安详的老,身边就有一个例子:好友的哥哥前两年刚在一家待遇不错的银行找到工作,本以为前景大好的他年夏天被查出白血病,全家人每天在医院以泪洗面,尤其是他的爷爷奶奶那么大年龄看着孙子一日日消瘦下的心情可想而知。记起索尔尼琴的《癌病楼》里面的病患,无论以前高贵还是卑贱、富贵还是贫穷,在病魔面前都一样地痛苦挣扎、惶惶不可终日。
都说现实残酷,的确人生短短数十载不开心的事情实在太多,尽管充满磨难,但能在磨难中挣扎有时也是种幸运,很多人连承受苦难的机会都没有。求生不得和求死不能,都是诅咒。那些身患绝症,痛苦煎熬的人又该怎么办?
影片中大多数安乐死的反对者来自于基督教徒,在他们看来,上帝决定生命。生命是上帝赐予的,也是由上帝掌控的,自己是没有权利结束自己的生命。如果有人胆敢以为生命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那就是骄傲,而骄傲是一宗罪。因此,就算有再多的苦难降临到你身上,那也是上帝要你承受的,你就承受吧。
我不能理解基督教的原罪论,也不懂他们的信仰,但我能想象出在不幸中苦苦挣扎的痛苦。明知痛苦而不能解脱,才是最大的苦难。
影片的开头医生杰克.科沃基恩和他的朋友闲聊时谈论到安乐死,其中一个人的话能代表很多人的观点:安乐死就是自杀。
我认为安乐死不等同于自杀。自杀是指个体在复杂的心理活动作用下,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安乐死是指对无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疗或使用药物,让病人无痛苦地死(百度百科)。自杀者的行为绝大部分由主观因素引导,但实施安乐死的对象普遍患有严重的疾病,如果有选择他们也是愿意珍惜生命的,但身体上无法忍受的剧烈痛苦逼迫他们放弃生命。就像影片中一位患者讲:“我已失了生命应有的质量”。
安乐死不是对信仰的践踏,而是对尊严的维护。病患们不想像一个没有意识的机器人或者只有意识寄居的骷髅存在着,更何况有些病人的身体在无法控制地急速衰退,只能等由医生最后拔除助生器。
安乐死不是怯懦,只是万般无奈下做的选择。我们正常人同情甚至佩服那些与病魔抗争的患者,提起他们总能想到“身残志坚”这个词。但我们不是他们,无法体会这样的痛苦。更不是所有人都能忍受苦难。
病患在痛苦中挣扎抉择,在绝望中渴望尊严,这对于他们的家属同样是种折磨。眼睁睁地看着你的亲人、你的爱人离开自己,难道不悲痛吗?可你却不得不如此。影片中一位施行安乐死的病患妻子痛苦地表示:“他曾想过开枪自杀,但怕血染墙面我无法收拾。九个月来我百般地求他不要打这通电话(给杰克.科沃基恩的)”。
杰克.科沃基恩极力推动安乐死的实施,却从没想过要因此而获得什么利益。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被问到提供安乐死服务要价多少,杰克顿了顿说:“你不会为此事而向人要钱的。”为了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安乐死,他参加了一场早间电台访问,可结果并不像预期中的那样,主持人轻慢调侃的口气让杰克的心理很受伤,他在最后反复强调自己并不是来打广告的。
阿尔.帕西诺将这个偏执、古怪的老头演的淋漓精致,他不是冷漠的看待死亡,而是怀着一种理性的敬畏。他认为医生不仅是救死扶伤,还应当帮人们摆脱痛苦。面对亲人的离他也在哀伤,面对好友的疾病他也在关心,只不过当他用医生的眼光看待痛苦的病患,剩下的只是责任,一种医生的职责。影片中的律师费戈从极力为杰克.科沃基恩辩护的支持者变为反对者,他的圆滑世故、巧言善辩、自私狡诈中更能彰显主人公独特的人格魅力。
影片的最后杰克医生还是被判了刑,有人嘲讽他,有人同情他。这对于苦苦挣扎中的病患无疑是个不幸的消息。我们不得不思考当法律与人性冲突时,该何何从?
想起一直存在的是否废除死刑的争论,反对者认为废除死刑会降低法律的威慑力,支持者则认为将死刑作为最高的惩罚措施是将生命的长短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这与动物没什么区别,为了活下才长途迁徙、寻觅家园,才幸苦捕猎、维持温饱。只要是有生命的物体都会珍惜自己的生命。而当废除死刑时,法律则将自由与尊严看作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
我们有人身与人格权,我们作为一群有思想的物种区别与其他动物而存在着,就是因为我们不单单满足于自然欲望,我们追求自我的价值与尊严,追寻生命的质量。同样死亡也是种权利。没有人规定谁一定要承受苦难,没有人规定必须要做霍金,即使是博爱的上帝看到人间的这幅惨剧也会产生悲悯之情。
我支持这场“革命”,赞同主人公主张的安乐死,但我决不认同这是可以由个人决定并推行。以前看过一条新闻:一位退休的大爷很反感中国式过马路和车辆随意闯红灯的行为,然后自己拿着一块砖头站在混乱的十字路口,对违反交通规则的人进行“惩处”。本意是阻止人们破坏社会法制与规则,但老人自身的行为又何尝不是一种破坏呢?
同样这个执着于自身信仰的医生只一味从逻辑上延伸和演进,捍卫安乐死必须合法化的主张。但是他或许太关注自己的理想与病人的需要,忘了看看周围。既然要这项活动合法化,就意味着它从此是可以被开展的公共事业,而不是只为某一个人进行这样的工作可以畅通无阻。即使民众相信他的判断力与医德,但安乐死合法化后,其他凭空冒出来的执行者呢?谁来保证他们的呢?
必须承认杰克帮助别人摆脱痛苦的出发点是善意的,我也敬佩他为信仰多次绝食的精神,赞赏他敢于挑战人们固有观念的勇气,却并不认同他的行为,也不认为他最后的命运是错的,只是觉得惋惜。杰克很多做法都带着个人主观情感,比如他对没有经过检验的“死亡设备”过度的自信、循环利用毒气导致病人痛苦、安排他人在不经允许的地点实施安乐死等。
还记得我们当初为什么要制定法律吗?还记得我们为什么要维护法律的尊严吗?还记得每一条法条颁布时我们的激动吗?这是一张将我们所有人包裹起来的“保护网”,也许它还有漏洞,但当你看到它有缺陷,能直接用刀子划破吗?
我觉得影片最后法官的判词说的非常好:“我们的国家能纳百家之言,但我们是通过文明的、非暴力的方式来解决内部冲突。我们有一套方式和手段来声讨有违人心的法律。你可以批判法律、斥责法律,跟媒体诉苦或者向选民请愿,但你永远不能逾越法律的界限。你不能触犯法律,或者将法律玩弄于股掌之上。没有人会忽视由生命终止和疼痛控制所引发的激烈论战和情绪波动。这次审判并不是针对的这场论战,而是针对你,先生。你藐视,并且挑战了法律的权威和最高法院。这次审判针对的是无视法律,你无视那个依靠法律的力量才得以存在和繁荣的社会。No one is above the law。”
没有限制就没有自由。自由在法律的保护中时才能得到最大的声张,法律在自由中时才能得到最大的完善。人性与法律的平衡点从来都是不好找寻的,面对法律的不完善,我们需要理性对待,因为它从一开始就不是私人所有物。
作者启程

《死亡医生》观后感:艰难的平衡点:人性与法律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死亡医生》观后感:艰难的平衡点:人性与法律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死,法律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