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美国队长3》内战的启发与颠覆

影视台词 > 影评 > :《美国队长3》内战的启发与颠覆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美国队长3》内战的启发与颠覆的正文:

只是对西方人文精神有兴趣,没有学术性研究,希望与超级英雄真爱们一起讨论和进步,有错误的地方请一定指正。
有轻微剧透。
以美国队长为蓝队的阵营在片中强调了其对于“选择”这一权利的坚定不妥协,但是本该象征着自由的意志却没能发挥他们积极向上的力量,反而使蓝红对立,政府强权,部分英雄沦为“罪犯”,或许从一开始大家就把私欲与自由混为一谈,而以自由为基础的民主,保障自由与民主的法治则失了作用。
那又该如何区分私欲与自由,如何界定自由的边界呢?
(上)私欲与自由的羁绊——人的价值形成
私欲与自由似乎从我记忆里开始就是硬币不可分割的两面,伴随着文艺复兴时期人的价值,被提倡以反对教廷所代表的神权。而何为人的价值?我对那段历史的研究并不深入,大多都来自于感性的素材。众所周知的文艺复兴起源地意大利,在但丁,薄伽丘,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等巨人辈出的时期,在科学还没有成为权威,技术未能实现一切的时期,这些思想家用超乎常人的敏锐渲染了属于他们每一个人心中的“人”。
在《达芬奇的恶魔》中,一群叛逆不羁的佛伦伦萨儿女们在闹市中出演了薄伽丘的十日谈。对于只在历史书中接触过的这一作家,脑海里存放的多是标签一类的词汇:宣扬人性,反对教廷主义。可让我意外的是,演员们倾情演绎地并非我想象中的慷慨激昂,这些故事里的人物远远超出对于现代国人来说的体面和正派,他们放荡不羁忠于欲望,对于性的渴望赤裸甚至于丑陋。没有严谨而讲究的戏服,表演的姑娘身着雪白的衣裙,而搭戏的男子形容猥琐,被姑娘的美丽所吸引。而这恰恰是佛罗伦萨这所城市所独有的精神,它绝非完美也并不高贵,但是性欲,迷恋,交合,爱慕都是人,是教廷所不容,甚至于今天的国人也有所不齿的人。

私欲远不是罪恶。
文人用笔书写游玩欢饮、纵情声色的释放与张扬。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则将其对于人的刻画更加形象立体地展现出来——大卫。这个衣不蔽体,形态放松的雕塑作品,将作者巨大的热情凝聚成流畅的肌肉线条,完美的骨骼造型,连生殖器都刻画地生动形象毫不闭塞,那些不止来自中世纪教廷的性压抑宣传与扭曲的教义,那些宣扬矜持、保守,贞洁的禁欲理念都仿佛在这样一幅健康的躯体下在逐渐瓦解。自由,本就应该始于人对于自我的认可与接受。

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在当今的世界已是无可辩驳的杰作,即使如此在第一次看到这副作品时也免不了要问:“蒙娜丽莎是谁?为何她如此重要?”其实这样的问题恰与达芬奇的创作背道而驰。我们关注的不是这个女子的背景,她不改被任何代表着权势、金钱等等世俗的标签所替代,她就是一个女子,而她所具备的是一个人所具备的一切,你可以看到美丽,可以看到神秘,只是仅仅不要看到她的身份。

人的价值大概就是意味着,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的不满,对于时代的局限,对于社会的腐败和落后不再感到恐慌。当人类将改变现状的希望从寄托在神,宗教,超级英雄转移到自己身上,坚信个体的力量,用实际的作为与行动实现理想。无论是对违法犯罪的抗争,或是自救于天灾人祸,当不再迷信一个超自然的力量施与援手,人的价值才得以体现。
没有凯撒,没有拿破仑,没有希特勒也没有超人,没有正义联盟没有复仇者,一切回归到蝙蝠侠所期望的那样,“人类还是优秀的”。有记者路易斯,有戈登警官,有地方检察官瑞秋,有律师哈维,有慈善家布鲁斯,有未来科学家托尼,而他们才是文艺复兴所传达的意义所在。“从来都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国际歌》
(下)从私欲到自由跨度
我们承认人的价值,同样的在人们从推崇禁欲的理念和寄托于来世的懦弱中觉醒,人的私欲是促使人们解放天性的一种重要的推动力。从文艺复兴开始到今天,已经过近6个世纪,今天的我们可以热情地赞颂那个时代先驱者的自由意志与精神,然而不可忽视的是,私欲不是罪恶,但它无限制地扩张和自由也并非同一个概念。
1789年8月26日通过了著名的《人权宣言》,它的第一条是这样规定的:“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用上面才显示社会上的差别。”
在电影《美国队长3:内战》中,每一个人的选择都或多或少地闪耀着自由的光辉,美队因为对冬兵的情谊而选择保护他,鹰眼想要将红女巫从复联基地带出来,托尼因为父母的死亡而选择愤怒宣泄,黑豹直接将复仇冬兵付诸了行动,连泽莫其实也有自由的权利为他逝的家人要求精神上的宽慰。“天赋人权”的个体意识,强调了人有着无限的自主性,在“自然状态”下确实可以随意占有土地,对金矿宣誓主权,保护同伴、杀人偿命,甚至在理论上战争暴力都是人生来的权利。

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权利会发生干扰和冲突,如果简单地信服美队所说:“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那么黑豹可以追杀冬兵,托尼可以在不审判的情况下关押巴基,红女巫应该被死伤的家属烧掉,那么泽莫也可以随意地将阴谋摆弄。正是在个体的权利矛盾中,人们无法维持理论,所以按照契约论的前提将自己的部分权利交付出,形成统一的决策机构来对于因公共领域的权利矛盾进行平等地分配和利用。
而这又引发了两个问题:
这个统一的决策机构在分配上可能由于集权腐败等问题而造成不公平和效率低下的情况,这也是蓝队阵营较为大的出发点,正如美队所顾虑的:“之所以存在超级英雄,就是因为现存政府在贫困,打击犯罪,保护公民安全等问题上出现了失灵”;
更困难的是,区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界限其实也就是在解决自由的边界问题,这也恰恰是让我对片中美队立场产生警惕的至关重要的原因。
个人权利的紧缩往往关联着公权力的扩张。
我不反对而且必须支持美队对于自由意识的不妥协与坚定,也许源于佩姬卡特特工在女权问题上的绝不让步,当人们感到被限制、被强迫的时候确实也预示背后个人权利被剥夺的嫌疑。美队也在和托尼对峙时表达过这一观点,他基于个人经历的基础上认为:“做出协议的人也有着他们的目的。”可我必须指出的是,被限制甚至被剥夺的个人权利导致的公权力的扩张,却也非明确地意味着自由的丧失或集权者的个人意志,至少对于这一问题的衡量不该是一个人的结论,也不是多数人的暴政,而是国家整体利益的决策。

如何让整体决策实现正义,从古至今有太多伟大的思想家在追寻和探索,从个人的立场以及历史先进的选择来看,民主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的方式。
在电影中,索科维亚协议的制定是否是一个民主的决策过程,不能仅仅从联合国的机构设置上来看。超级英雄们对于整个世界而言是明显的少数派,而与绝大部分少数派不同的是,他们并非弱势群体,相反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出众,无论是钢铁侠的MARK装备,还是美国队长的战术体魄,亦或是红女巫的混沌魔法还是幻视的“挂”(对不起),可与此同时他们又是“公民”,是未来科学家托尼,是布鲁克林穷小子史蒂夫,是失了家的孩子旺达,是刚刚满1岁的掉线“挂”(不是故意的)。

在讨论这份协议决策是否民主的时候,我们应该充分考虑他们身份的两重性,一方面的他们是强势的超级英雄,另一方面的他们则是作为人而非英雄在生活。仅从电影的世界观来看,索科维亚协议并没有像616宇宙那般明确地指出要求这些复仇者们公开自己的身份,它的主旨在于:“建立一个联合国监督小组,监督复仇者在公共领域作为超级英雄而开展的行动使其受到相应地管控。”所以我不得不理智地认为,这份协议并没有侵犯超级英雄们作为“人”的任何权利,而是在限制他们作为英雄的部分自有权。因此当美队在和小蜘蛛对战时问小蜘蛛:“你来自哪里?”“皇后区”“我来自布鲁克林”时,以及在片尾用当时《美国队长1》瘦弱的史蒂夫对抗流氓地痞时的台词说:“我可以这样打上一天”时,让我略微感到痛苦与不解,他不该把自己作为弱势群体的人类身份当做其作为超级英雄来反抗协议的感性因素。

所以回到民主决策的问题,显然,“多数规则”的决策模式并不适用,基于超级英雄是少数而人类史多数的缘由;而“一致同意”的决策仅仅从理论上就已经过于理想化,对于能力,智慧,财富,远见和经验都差距较大的双方来说并非现实可行;我更倾向于认为“合作妥协”的模式(参与的方式是通过民主权利,参与的监督是法律),对于人类而言,复仇者在纽约、华盛顿、索科维亚、以及拉各斯造成的伤害不言而喻,我们感到恐惧。对于超级英雄而言,他们为了保护我们而付出心血和生命,他们理应得到尊重和认可。联合国在电影中作为人类的代表,在对待超级英雄的问题上坚定不移,而美队为代表的阵营又在争取自由的意志上毫不退缩。于是政府变得极端而强制,在未经审判的情况下将被“逮捕”的红女巫、鹰眼、蚁人以及猎鹰直接收归监狱;美队阵营则公然违背法律像“罪犯”一样潜逃。

是的,个人自由需要不妥协,可政府代表的民族国家同样不妥协,双方的不妥协导致了暴力对抗,这让自由民主法治等等文明进步的精神失了意义,双方反而都走向了极端,激发了政府的强权专制,也让个人变得堕落野蛮。

因此,妥协在这样的情况下尤为重要,就像托尼在递出1941年罗斯福签署《租借法案》的笔时对美队形容的:协议可以更改得更好。这充分展示了其对于合作妥协这一民主决策的理解和认可,也一定程度上证明,签订协议是自由的妥协,而更改协议是政府的妥协,双方在妥协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谈判和合作才是解决这一争端最好的方式。
而不是让复仇者们这些本来在做好事的,在努力伸张正义的超级英雄成为令人惊讶的罪犯,可以枉顾国家和法律,用自己的超能力逃避责任和对抗政府。我们不能因为对抗而对抗,也不能因为自由而自由。
用暴力手段达成目的是文明未开化的选择。当双方放弃诉诸武力,放弃用拳头解决问题,这个时候政府才有意义,“主权在民”才发挥作用。而法律才能保护所有人,它规定了公民参与民主的权利:选举与被选举、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监督等,也规定了政府接纳民主的义务责任,它限制公民不得杀人潜逃、不得毁坏他人财产等,也限制政府不得专制集权贪污腐败。而在这样的局面下,法律让私欲在其麾下成为自由,在其度外判为私欲,“平衡自由与秩序”,让民主切实变为“权力的缰绳”。

——以下部分太主观,标注一下——
最后我想要传达也是如此激励自己的是,这个世界并不完美,有强奸暴力犯罪,有贪污集权不公,也有天灾人祸,可是我们不该抛弃作为“人的价值”,也不该抛弃人类千百年来由血泪铸成的文明体系。有的时候暴力确实简单有效,可它违背了一切我们所相信和希望人文精神。通过文明的抗争过程确实很艰难,你可能要耗尽一生都达不到想要的正义,可是在我们坚定地用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抗争的时候,我们才真的让现实进步了一点,哪怕只是一点,我甘愿承受也由此而释怀。
谢谢,你看到了这里。

作者Riveroat一开始我就被《美国丽人》的名字和海报骗了,曾一度以为这是一部美女如云的爱情片,所以在电脑里存放了那么久都忘记了看,差一点就错过了这么好看的电影。
   影片的开头很显示编剧的功力。
   “我四十二岁。再有不到一年就会死。当然,那会儿我还不知道。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已经死了。”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同。影片一开始编剧就借莱斯特之口交代了这个看似美好的家庭中的矛盾。他人到中年事业无成,妻子物质虚伪,未成年的女儿疏离冷淡难以捉摸。妻子和女儿都认为他的人生失败透顶只有每天早晨打手枪是他最快乐的事。直到他遇到了女儿的好友安吉拉。他为安吉拉的美貌倾倒,他开始健身,开始脱离妻子的掌控,开始追求这个可爱的小美人。看起来像一个中年男人渴望救赎的故事。而编剧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这并不仅仅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
   另一个家庭的不幸是随着故事的发展慢慢浮出水面的。一开始我就觉得这个家庭哪里不对劲,家里气氛沉闷的好像一潭死水。直到最后,里奇的父亲动情地抓着莱斯特的背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他才是一个隐性的同性恋者。难怪他与周遭的一切格格不入,难怪他能误会儿子与莱斯特的不正当关系。也难怪里奇的妈妈看起来那么苍老无力。全片中看起来最正直传统的角色,真是莫大的讽刺。
   影片中全是讽刺。莱斯特虽然意识到了自己生活的无趣并开始试图改变可最终却因为一个误会命丧黄泉;莱斯特的老婆一生都在控制自己的男人,却在意想不到的时候被老公反抗,她后来终于投入了自己崇拜的男人的怀抱,可惜被莱斯特逮个正着。这对控制欲强的她来说是最大的耻辱;莱斯特的女儿,每天都在目睹自己父母角色的错位和人性的丑陋却无人诉说,她的”好友“安吉拉只是为了衬托自己的美丽才选择跟珍妮在一起,她是影片中最渴望诉说的人却一直扮演着倾听者的角色;而珍妮的好友,看起来美丽纯洁的灵魂却充满虚华,她需要时时刻刻用男人的崇拜和追求来提醒自己的存在感,她只能通过众星捧月般的待遇来证明自己的价值;里奇的父亲,一个有纳粹气质的军人却活得如此压抑和无奈最终因为不堪忍受羞辱而杀害了莱斯特;而活得最自由自在的里奇,却被看做是一个精神病人。这是我认为全片最讽刺的地方。这是对美国整个社会的讽刺;最后,是《American Beauty》(我认为翻译过来的名字不是很好)这个名字和海报。影片中有很多关于玫瑰的镜头,而且都是出现在凯文史派西的戏里,看到后面我已经觉得那与最开始象征爱情的玫瑰无关,而是象征那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美国梦。那个莱斯特最后付出生命也没有得到的梦想。最被人津津乐道的长镜头其实更是对整部影片的讽刺,美丽的美国梦其实并不美,物欲横流的美国中产阶级就像那个塑料袋一样无奈可悲,鲜艳的红玫瑰也不是关于爱情,而是美国人死凝固变味的鲜血,就如那个垃圾袋一样苍白肮脏。
   影片的最后,编剧更加没有让我失望。
   “听说人在死前的一秒钟,他的一生会闪过眼前。首先,其实不是一秒钟,而是延伸成无止境的时间,就像时间的海洋。
  对我来说,我的一生是躺在草地上看着流星雨,还有街道上枯黄的枫叶,或是奶奶手上纸一样的皮肤,还有我第一次看到托尼表哥那辆全新的火鸟跑车,还有珍妮,还有卡洛琳。我猜我死了应该生气才对,但世界这么美,不该一直生气。有时候一直看完会无法承受,我的心像涨满的气球随时会爆,后来我记得要放轻松,别一直想要紧抓着不放,所有的美就像雨水一样洗涤着我,让我对我这卑微愚蠢的生命,在每一刻都充满感激。你一定不知道我在说什么,别担心,总有一天你会明白。”
   我反反复复地回放这一段,回忆着凯文史派西临死前最后的表情,胃里就像吃了一个垃圾袋一样难受。

《美国队长3》内战的启发与颠覆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美国队长3》内战的启发与颠覆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美,颠覆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