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红楼梦》九型人格说红楼-宝黛钗

影视台词 > 影评 > :《红楼梦》九型人格说红楼-宝黛钗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红楼梦》九型人格说红楼-宝黛钗的正文:

宝玉和黛玉是知己,那样的相知相惜,肝胆相照是普通的爱人关系所无法比的。最深的孤独也许是在人群中发现自己格格不入。同为四型悲情浪漫者的宝玉与黛玉,手拉手肩并肩共同对抗那个严寒的世间,我不认为跟反封建有什么关系,他们与主流的价值观格格不入,他们有相同的价值观,无论在哪个社会,我想宝黛这样的人都是不被主流所接受的。他们的爱恨无人懂,只有黛玉明白宝玉的喜怒哀乐,反之亦然,相互之间的赤诚和心有灵犀是普通夫妻所达不到的境界。
宝钗是一朵盛开的牡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她有世俗社会想要的一切,即使生在现在,世人喜欢的也一样是宝钗,她符合主流价值观所想要的一切,美丽大方,雍容懂事,聪明圆滑,办事落落大方得体,气概不凡,也只有牡丹才配得上她,即便世俗也世俗得是百花之王。都只看到黛玉小性子,发脾气,嫉妒,娇弱,即使在现代也没有几个人会喜欢她,没人懂得她的好。世人都爱牡丹,我却独爱黛玉的真性情和以性命相托的深情。黛玉是开在水中的莲花,不食人间烟火,就像她抽的签芙蓉,也唯有莲花才配得上她。
听蒋勋说红楼,有一段记忆特别深刻。 贾政喝令“堵起嘴来,着实打死”,宝玉被打得皮开肉绽,血肉模糊。 众姐妹和老太太,太太,凤姐先后怡红院看宝玉,只不见黛玉。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哭宝玉,贾母哭的是贾政不孝,王夫人哭的是“打死宝玉事小,我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若贾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这会子你倘或有个好歹,丢下我,叫我靠那一个”。每个人满腹委屈哭的其实都是自己,就连亲生母亲王夫人都不例外。
袭人和宝钗都是三型人格的实干者, 袭人很委屈,数落宝玉“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得到这步地位。幸而没动筋骨,倘或打出个残疾来,可叫人怎么样呢”,也就是说我将来终身依靠谁呢。 宝钗家是官商,拿来最好的棒疮膏,也是此刻对宝玉最为实用的。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心想你既这样用心,何不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她们在内心深处都是不认同宝玉的行为的,希望他追逐功名利禄。凤姐做事精明利落,深知贾母最宠宝玉,自然不能错过这表现的机会。每个人探望的同时都不忘在众人面前表现多么关心宝玉。
只有黛玉自立于花阴之下远远望着怡红院内, 哭成泪人儿。紫鹃劝解“咳嗽的才好些,大清早起,在这个潮湿地方站了半日,也该回歇息歇息了。”
黛玉见了宝玉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说不出来一句,半日,只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黛玉和宝玉不需要说话,彼此都懂,黛玉并不是真心要宝玉改变,只是心疼,她从来未说过一句要宝玉追求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话。而宝玉很坚定,即使因为这些人死了也至死不改自己的人生观。这也是知己才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只有黛玉从心里是认同宝玉的。
宝玉在别人面前喊痛大叫,可是对黛玉说:“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那地上的余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挨了打,并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
他怕黛玉担心故意说自己不疼,在这个时候还牵挂别人超乎自己,而黛玉怎会不懂呢,虽然没说什么,可那样的伤心不顾自己在生病,感同深受的痛,是以生命托付的深情。只有黛玉是真为了宝玉的痛而痛在自己身上,是真正爱宝玉这个人。不为了任何身份地位,功利用处。
这个世间有几个人是因为你是你而爱你?怎么能不让人感动呢,所幸宝玉懂,即使世人不懂。黛玉的率真,直白,纯净,用情之深。即使宝玉一无所有,黛玉还是会一样爱他。
宝玉是偏三翼型的四型人格,是九型人格中的贵族,善于社交,多才多艺,更多的以他人为导向,善于适应他人,关切他人。黛玉是偏五翼型的四型人格,这类型的人书中说是“波西米亚人”。极端独立更加不循常规。有一种学术的深度和强度,更加有艺术的创造力。两个四型人格很容易成为知己。这是宝钗很难以介入的。宝钗是三型人格,实干努力,追逐社会上主流价值观所认同的一切,出人头地,她在哪个社会都会是楷模榜样,成功人士。只是内心的空虚会让她停不下来,没有真正的情感的深度,会遗忘或触摸不到自己的真实感受,活在一个众人期许的角色当中。并且比较功利和实用主义,她知道讨好谁会有用,也知道如何施以小恩小惠笼络人心。为人圆滑保身谁都不得罪。在扑蝶的那段戏中她可以嫁祸黛玉,心机之深,算计之精,曹公在晚年都是看得一清二楚的。这种事情黛玉是绝对不会屑于做的,她喜怒哀乐都不会掩饰,直接表达出来很容易得罪人。却是真实的,没有欺骗和目的性。无论如何宝钗仍是有气度和教养的。在现实生活中,纯粹的黛玉也许根本没法生存,也许象蒋老师所说,都是介于宝钗和黛玉之间吧,有世俗的一面也不能放弃坚守自我。
宝黛不是现世中的缘分,即使没有结果,却是内心深处永远的归宿。不知曹公是否真写过黛玉之死,晴纹之死都写得那样悲痛的“芙蓉女儿诔”,眉黛烟青,昨犹我画;指环玉冷,今倩谁温?如果写黛玉之死那该是何等悲痛欲绝,能写得下吗?晚年的曹公应是尝尽世态炎凉,洞悉人情百态, 早已不是那个稚气未脱的宝玉,回首年少时的大观园, 才写得出那样的红楼。
作者羽染月花

   《红楼梦》是我最最喜欢的小说,而对《红楼梦》的偏爱在最初的时候是由87版电视剧《红楼梦》开始的。《红楼梦》中最令我念念不忘的是金陵诸钗的故事,在我看来这是《红楼梦》故事的灵魂。小时候看电视剧最喜欢陈晓旭的林黛玉,记得07年刚听说陈晓旭过世的消息时我一时根本没反应过来,那段时间每个电视台几乎都在播出怀念陈晓旭的节目,我边看就边跟着哭,那之后一个多星期的时间自己精神一直有点恍惚,没缓过神去。后来我偶尔想起陈晓旭的时候,自己还会想,也许87年那时陈晓旭住进了红楼梦里去,一直到她去世的时候,她这辈子也没再出来。也许陈晓旭的外形达不到书里的要求,但我认为演绎一个经典人物,神似比形似重要,所以在2010年翻拍《红楼梦》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87《红楼》里林黛玉、贾宝玉和王熙凤这三个角色是最难超越的,陈晓旭已经演活了林黛玉,她就是林黛玉。多少次忽然看到关于《红楼梦》的什么东西,我又会突然晃神想起林黛玉,想起那首凄美入骨的“花谢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葬花吟》,想起薄命如斯的陈晓旭。当我有时不自禁地轻轻吟着“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两句,想起陈晓旭与林黛玉过于相似的命运,想到欧阳奋强在悼念陈晓旭时情难自禁喊出的那句“妹妹,我来了”,我仍不禁悲从中来,情难自控,心痛如绞。事过境迁,记忆却太难淡忘。谈及电视剧《红楼梦》,还有一个我很喜欢的关于林黛玉的片断不能不提。电视剧中黛玉焚稿断痴情一节,虽然是原著里没有的,但却拍摄的相当成功,通过一些精致到位的细节成功打动观众的心,成为87《红楼梦》电视剧后半段难得的经典之处,令人难以忘怀。我记得电视剧里这一段有个细节,黛玉病逝前对紫鹃说自己在大观园里只有两个真正贴心的人,一个是贾宝玉,另一个就是紫鹃。这句话令我犹为感动。可能因为电视剧里演紫鹃的演员并不漂亮,很少听到关于紫鹃的讨论,但紫鹃其实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红楼人物,我对她的喜欢并不亚于对林黛玉的。我爱她的忠诚,就犹如古时有杜鹃啼血,《红楼》里有慧紫鹃为黛玉体贴入微,竭尽心力,在黛玉临死之前,宝玉在开心地与宝钗成亲,只有紫鹃一直陪在黛玉身边直到最后一刻,黛玉已亡故后紫鹃还常常向着潇湘馆的方向默默洒泪,这样的好丫头,我也为她掬一把清泪。一个好丫头的存在绝对能为一个好主子锦上添花,因为有紫鹃的陪伴,我想那潇湘子短暂的一生,虽悲却并不悔。
   说了这么多关于林黛玉的我的感想,其实我最喜欢的红楼人物却并不是林黛玉。我最最喜欢的红楼人物是金陵十二钗里的玫瑰花贾探春和金陵十二副钗的榜首晴雯。下面先来说说晴雯。在红学界向来有一种观点:晴为黛影,袭为钗副。大意是说晴雯是黛玉的影子,晴雯的命运和黛玉的命运是一脉相承联系在一起的,袭人也是宝钗的缩影,袭人和宝钗大体是一类人。这观点基本上我是同意的,我认为林黛玉和晴雯至少在骨子里属于同一类型的人,都站在反抗者这边,连晴雯亡故后宝玉为悼念其所作的《芙蓉女儿诔》也同时预示了林黛玉未来的悲惨结局。晴雯因她与宝玉的亲近关系而受诽谤,黛玉以后也很可能因和宝玉的亲密关系而蒙受垢辱;宝玉不在身边时晴雯便孤单死去,黛玉以后也可能还没等到宝玉避祸出走回来就匆匆泪尽。以上种种,晴雯和黛玉这两个人物之间是有一定关系的,但于我而言,我却更钟爱明媚娇俏风流灵巧却无奈心比天高身为下贱含冤而终抱憾离世的永远的俏丫头晴雯。论模样,晴雯是大观园丫头中顶尖的绝色,风姿灵巧如三月枝头朵朵粉桃,撕扇子作千金一笑顿时唤醒了满园的春光。然而晴雯尽管艳冠群芳却洁身自爱,从不仗着自己的美丽就想趁机攀高枝儿,晴雯为人光明磊落,却不幸遭人诽谤,最后含恨而终,独留那多情公子空牵念,独留读者如我为晴雯的命运悲愤交加,难以忘怀。晴雯虽平素里为人稍嫌刻薄泼辣,对宝玉却忠心耿耿关怀备至。《红楼梦》里勇晴雯病补雀金裘一节,我每每看至总是心潮起伏,那份既感动又心痛的心情久久萦绕在心头不能散去。病补雀金裘时晴雯已经奄奄一息,几乎病入膏肓,却仍然没日没夜地为宝玉缝补烧破了洞的雀金裘,没有一丝怨言。宝玉心疼晴雯,帮她点灯帮她沏茶,晴雯却只是摆摆手让宝玉早些歇息,自己仍然挣扎着拼尽全力为宝玉缝补雀金裘。那补好的雀金裘上一丝一丝都是晴雯的心血,晴雯对宝玉纯洁的主仆情谊由此可见一斑。相比起黛玉的孱弱,我更爱晴雯地位虽然卑微却能为自己的命运做殊死抗争直至最后一口气力的那份勇敢;相比起黛玉的泪水,我更爱晴雯在已经气若游丝之刻还为了宝玉的一件雀金裘而彻夜不眠缝补完整的那份感人肺腑的真诚。而87《红楼》晴雯的扮演者张静林完全演活了晴雯明艳娇俏的外表和坚强勇敢的灵魂,撕扇子那一集张静林明朗可爱的笑脸我到现在还印象深刻,张静林在演完《红楼》后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安雯,她对晴雯这个角色的那份情谊由此不言而喻。我总想,只有有这样真诚的演员,才能真正全心全意地演好角色。晴雯这个角色得到了这样出色的演绎,她将永远活在观众的心中。
   说完了晴雯,再简单地谈谈另一个我所钟爱的红楼人物,贾府三小姐贾探春。我最欣赏探春的是她思想的清醒明智,人格的独立以及个性的果敢。“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这是金陵十二钗正册里给探春的判词。其实由书中种种迹象来看,作者对探春这个人物还是有一定赞扬的性质的。才自精明志自高直接写出了探春的聪明果敢,然而无奈生于末世运偏消,这句也暗含了作者对自己身世的感慨。探春的《招宝玉结诗社帖》一帖中包含的“巾帼不让须眉”的思想也是作者反对“男尊女卑”道德观的思想的流露。而探春掌掴王善保媳妇一节,作者更是借探春之口直接抨击了封建思想的腐朽不堪,把大观园人未亡我而自己先自掘坟墓的做法嘲笑了个彻底。探春作为平日里养尊处优的贵小姐,却仍然能有这样一番见识实属不易,就像脂评里说“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至流散也”,可见探春本来是能有一番大作为的,小说里借王熙凤等人之口也对探春给予厚望,无奈“生于末世运偏消”,探春终究清明远嫁,然而在贾府事败之前远嫁这在大观园众姐妹中也已经算是比较好的命运了,于我这样喜欢探春的观众多少得到一点安慰。再说87《红楼》中探春的扮演者东方闻樱。在掌掴王善保媳妇一集中,东方闻樱演到激动的地方,批判封建的腐朽的时候不自觉连手指都在跟着颤抖。注意到这个细节的我深受感动,我想演员一定是非常投入,对人物钻研得很深,才不自控地和角色融为一体,表演时全情投入,这样的演绎已经足够完美得让我无话可说。再到探春远嫁那集。“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悲痛入骨的《分骨肉》一曲,再和上电视剧中声声凄凉的调子,直叫人每每听得痛哭断肠。不得不说,电视剧或MP4格式电影原声音乐的好坏对电视剧MP4格式电影质量的好坏有极大的影响。87版《红楼梦》之所以成功之所以影响深远,和剧中一首首凄婉动人的歌曲有莫大的联系。一直到现在我自己还把87版《红楼梦》电视原声带奉为经典,觉得心情浮躁的时候就拿出来听听,每每听到那些婉转的曲子,我都会不自禁陷入沉思,想起很多很多的故事。剧中探春远嫁时,一曲哀入骨髓的《分骨肉》,再加上演员真挚动人的表演,两者紧密配合,简直让观众闻之心酸,观之落泪,替剧里的骨肉分离深深地感同身受,感伤之心久难忘怀。一出探春远嫁能做到如此,已经完美。

《红楼梦》九型人格说红楼-宝黛钗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红楼梦》九型人格说红楼-宝黛钗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红,黛钗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