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百鸟朝凤》敬意之外,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影视台词 > 影评 > :《百鸟朝凤》敬意之外,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百鸟朝凤》敬意之外,我们还能做些什么?的正文:

《百鸟朝凤》火了,火的理由却有些心酸。方励的扑通一跪,跪醒了一大批影迷的文化自觉,一时间院线场次骤增、上座率爆棚,足可见人心柔软。然而,当我们在为《百鸟朝凤》票房的逆势回暖而欣慰时,是否也该扪心反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讲述传统匠人、匠心的原生态之作竟然需要以跪姿方得立锥之地?又是从何时起,文艺电影的现实处境困窘如斯,再难安静地存在?
这部电影,给出了答案。

衣钵,传予天赋还是留给德行?
“金木水火土”5个村庄簇拥着的“无双镇”,隐喻传统文化格局之中,唢呐乐班与西洋乐队交锋,严规旧矩与礼崩乐坏并存。当人物命运被裹挟进农村与城市、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响彻八百里秦川的《百鸟朝凤》犹如两道哲学命题:衣钵,传予天赋还是留给德行?文明,坚守传统还是推陈出新?焦三爷在电影中给出了答案:唯有将唢呐吹进骨头缝里的人,才会拼了命地保住这项技艺。所以,他并未将掌门大位传给有点“油”的蓝玉,而是选择了有点“迂”的天鸣。天鸣也顺理成章地获得了习练唢呐最高技艺《百鸟朝凤》的“特权”。

如同“打狗棒法”之于丐帮,“百鸟朝凤”之于焦家班亦是一种鲜明的艺术符号。它对于唢呐匠人而言,类似于一柄掌门权杖,颇有“号令天下,莫敢不从”的风采。同时,以此曲为标志,它还可以对世俗社会进行道德评判,只有德高望重者,才有资格在世时一闻《百鸟朝凤》的旷世绝曲,死者家属都要匍匐于脚下聆听,以示敬重……正是由于唢呐过载了太多文化寄望,所以当天籁之音演变为名利标签、当唢呐之鸣掺杂进世俗恩怨、当“无双镇”的唢呐技艺与西洋乐器激烈交锋时,洋乐器以新文化标签之姿全盘碾压了“落伍陈旧”的唢呐技艺,西洋文明以先进潮流之态全面击溃了“严规旧矩”的传统文化。于是,唢呐被肆意踩断,焦三爷朝凤泣血,令人扼腕叹息。
文艺,让位商业还是遗世独立?
有评论家认为,《百鸟朝凤》对中国电影的意义难以替代,不仅因片中对民族传统的思索和传承,还在于它是导演吴天明的夫子自道之作———无论银幕内外,吴天明都是中国电影开山铺路、栽树余荫的先行者与呐喊者。
影片中,游天鸣作为唢呐乐班的新晋掌门人,其名字同样有着深刻寓意。导演吴天明似乎是特意做了将学徒姓名(天鸣)与自己(天明)谐音的安排,他不认为自己是老师,在文化传承中他仅仅是位学生。但借由老师——焦三爷之口,“唢呐离口不离手”这一常挂在嘴边的话,想要告诉观影者:优秀的民俗文化值得我们共同坚守、薪火传承。

事实上,影片中所叹所喻,何尝不是当下中国文艺电影的现实处境?文艺电影面对商业巨制的尴尬,从电影中唢呐与西洋乐器的对峙亦可见一斑。《百鸟朝凤》登上院线之时,恰逢《美国队长3》强势上映,“鸟枪”狭逢“大炮”,若无方励的惊天一跪,估计《百鸟朝凤》难逃珠沉沧海的宿命。这对麾下诸多作品曾被誉为“时代光源”的吴天明及其拥蹙而言,难道不是一把“唢呐破碎、朝凤泣血”的心酸泪?
“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焦三爷的感喟,多少有些悲怆的意味。诚然,在被“大数据”“大IP”左右的商业洪流中,文化市场、电影市场的风向逐年向物质具象偏斜,如此以古朴、纯粹的手法讲述传统匠人、匠心的原生态之作也在不断减少。的确,任何一门世代相传的技艺,没有坚持,就会被遗忘在时代洪流中。唢呐如此,电影如此。正如文汇报首席记者王彦所评:“《百鸟朝凤》的可贵之处,并不在于它召唤电影人承续那些带有时代烙印的镜头语言,而是提醒人们,勿忘“另一种电影”。”

影片的结尾是宽容的、也是发人深省的,《百鸟朝凤》最后吹响,只不过是天鸣吹给坟墓里的焦三爷一个人听,画面最后定格于焦三爷坚定转身的背影上,那姿态似要与时代抗衡,引人遐想……或许,《百鸟朝凤》不仅是民间唢呐匠们的精神绝唱,也是这个时代正在落寞的艺术悲音。所幸的是,在众人努力下,《百鸟朝凤》并没有噤声在商业喧嚣里,我们也应该相信,匠人匠活的薪火相传若有群众发声,也断不会踽踽独行。

敬意之外,且让我们多些表达。
作者黄小喵5月6日,《美国队长3》上映,对国内大部分影迷来说是个兴奋的日子。但有一部影片也在这一天悄然上映着,就像这部影片里头的一出场景所反映的作者态度:在一场喜事里,自强的唢呐班子应对着来自欧美的音乐潮流的冲击。影片选择了5月6日上映,似乎有着一份特殊的意义,恰似硬碰硬的真性情。这部影片便是国内“第四代”导演吴天明的绝唱《百鸟朝凤》。从确定上映到全国宣传,《百鸟朝凤》受到了国内众多电影人的友情支持与呐喊助威,甚至在大洋彼岸的马丁塞克西斯也在宣传上参了一脚,吴天明的号召力与做人品格可见一斑。
影片中,“百鸟朝凤”是唢呐匠人世代流传的终极曲子,凤乃鸟中之王,只有真正德高望重者才配享用这首曲。徒弟若想从师父手中继承并学习此曲,不仅需要高超的技艺,一份担当与责任心,更需要善心和对事业的执着与坚守。而徒弟在习得“百鸟朝凤”的同时也意味着师父将唢呐班子讨生活的后事,唢呐技艺传承的未来都交给了徒弟。
技艺的传承与师徒之间的誓言像无形的精神束缚和警醒,并最终化为身体意识,使得事业得以在“家长制”的领导下走地更深更牢固。这种严肃和仪式化的传承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我国传统文化高深与丰富,然而这种看似牢固的文化传承却最终在时代的洪流与商业至上的社会中被埋没,甚至,这份技艺上的孤傲与传承上的狭隘加速了传统文化的流失,为此,影片才如此让人痛定思痛。
影片的最后,被誉为“唢呐王”焦三爷的黯然离世,徒弟在师父坟前为其吹奏一出挽歌《百鸟朝凤》,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感叹,我国传统文化的道路究竟在何方,要怎么走,谁应该背负起这个责任?吴天明在电影里点出了一条明路:电影中一位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府官员来到焦三爷的家中,希望录制唢呐班子的吹奏,卧病在床的焦三爷十分激动,仿佛看到了唢呐班子的出路,希望徒弟们可以再次集结在一起,寄希望于政策。这个小插曲,不是献媚,而是诉求和祈愿,与许多文艺工作者一样,吴天明同样意识到,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仅靠民间的力量远远不够。这种尴尬在影片中便已有所呈现,或者说,影片整个故事就是文艺工作者的大尴尬,生存的尴尬,情感的尴尬,物质与精神的尴尬。
有幸地在映前媒体点映上看了这部影片,负责任地讲,它值得一看,尤其是对年轻人。阅片无数的影迷或许会诟病片中的“绝症”、“煽情”从而丢失了真实性,敏感的观众或许在意片中“官员”与“配合”,从而假想影片作为政治传单的可能性。然而,这是一部面向普罗大众影片,注定不会有新鲜惊奇的影像语言和孤高的电影情绪,它是功能性的遗言,一位善良的、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老人在人生的最后为世间留下的几句肺腑之言。每个人的心里对电影的存在意义都有着不同标准,然而我们都无法忽视电影的多元性和功能延生,仔细倾听过来人的话,或许收获比你想象中地更多。
作者沉睡森林

《百鸟朝凤》敬意之外,我们还能做些什么?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百鸟朝凤》敬意之外,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百,么?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