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百鸟朝凤》传统规矩撕裂时的哀鸣

影视台词 > 影评 > :《百鸟朝凤》传统规矩撕裂时的哀鸣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百鸟朝凤》传统规矩撕裂时的哀鸣的正文:

十二年前,我生长的小镇死了一个老太太。老太太姓甚名谁,高寿几许,全然不知,只晓得她是某位极有威望之人的母亲。据说丧礼办的极为隆重,几位儿女的孝行义举,也理所当然地以最快的速度传遍乡里。为跟进形势,教育局一纸公文,要求乡间每个小学加强“思亲”教育,具体做法便是集中学习歌曲《母亲的目光》。乡下的学校极少配备音乐老师,学生也极少专门学习音律,然而对于这个曲目,孩子们不但学的快,也唱的准。年轻的音乐老师跳上桌子,惊奇地吼道:“不得了,你们村娃娃的音乐天赋这么高!”孩子们一脸沮丧:“胡唢呐给死人吹的曲,学这干啥咧。”
胡唢呐是我们村里的唢呐匠,也是乡里着名的一个手艺人。村里但凡有白事,都照例请胡唢呐来,他最为拿手的曲目就是《母亲的目光》,这首曲子一响起,乡下人便知又有一个乡党过世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胡唢呐的曲子就像是一纸无字的讣告,飘向千家万户,飘进每一位乡党心里最柔软的部分。后来祖母世,祖父归真,我们家也请来了胡唢呐,只不过那时我已经听不到《母亲的目光》这首曲子了,代之而兴起的则是一些新潮而别扭的曲调。母亲抱怨,唢呐匠们变懒了,不好好吹了。父亲瞅了母亲一眼:“节骨眼上不掉链子,意思到位就行啦!”
2015年,祖父祖母世已逾五载,距离那位老太太世也有十一年,我有好多年没有再听到过《母亲的目光》,也有好几年未曾耳闻唢呐匠的声响。在异乡的某个夜里,我从梦中惊醒,隐隐约约,耳边想起了故乡胡家的唢呐声,细细听闻,原是梦中的幻觉余韵罢了。于是在那天夜里,我伏案写下了一篇故事,起名为《胡家唢呐》,并暗暗自诩道:我要为故乡招魂!
2016年,同样是在一个夜晚,我独自走进影院,心存谦卑,观看了一位老电影人的遗作。走出影院,仰望满天繁星,禁不住碎碎念道:“妈的,这回真正有人为故乡招魂了!”电影的名字是一首唢呐曲名,和一则古老而美丽的传说有关,谓之《百鸟朝凤》。

不知是自己太易感动,还是电影讲述的故事实在太美,观影结束时,眼眶居然有些许湿润。当然,我更相信是电影本身太美,毕竟你我断然不会因为庸常之物而兴发感动。
影片大致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导演铺陈了一幅遍布尊严、地位、体面的大气场景。焦三爷作为唢呐王的气派、《百鸟朝凤》的高贵、几代人对学习唢呐技艺的神往及执着,最值得一提的还有老艺人授徒传艺时,神圣庄严的仪式感。整部影片前半部分给观众的感觉,如同站在群山之巅俯瞰众生,大气、厚重、挺拔。电影以两个孩子——游天鸣和蓝玉前后至焦家班学艺为开篇,虽然年幼,但他们都背负一个崇高的梦想,希望通过努力把唢呐界中最崇高无上、让无数人称羡的曲目《百鸟朝凤》学到手。按祖宗传下来的规矩,《百鸟朝凤》只能传给一个人,焦师傅最终选择了天分不高,但品性纯良的游天鸣,天资聪颖的蓝玉只能在伤心哭泣一通后,孤身一人离开焦家。影片到此,按照俗世的某些标准衡量,游天鸣似乎已正式步入人生最辉煌无限的大道,而蓝玉则被命运开了一玩笑,成了彻彻底底的弃儿。随着蓝玉的离,影片于此也开始了后半部分。
后半部分的故事亦如《百鸟朝凤》的曲调,苍凉、哀婉。游天鸣正式接手焦家班,在真正意义上成了《百鸟朝凤》的唯一继承者。然而,他还未来得及感受“唢呐王”应有的待遇,便被迫开始面对一种前所未有、始料不及的困境。唢呐手在乡间地位急转直下,这种地位的下降不仅发生在精神世界,更可怕的是出现于现实生活当中,祖宗传下来的手艺已无法支持唢呐匠们的基本生活所需,连带着他们对曾经无比尊崇的手艺本身也发生了怀疑,直至抛弃。影片中,焦师傅一脚踢翻抛弃手艺、即将远行务工的徒弟,徒弟抓住行李死死不放,面对此情此景,焦师傅自己也徒唤奈何,相比手艺,照顾老娘、养家糊口,显然更为急迫些。唢呐规格分四台、八台、十六台,以及最高规格的《百鸟朝凤》。焦师傅要为乡里德高望重的死者吹一曲《百鸟朝凤》,凑不齐人手,他只能自己上阵,结果,这一唱,便成了绝唱。
简而言之,电影讲述了一个老艺人和他继承的手艺从辉煌走向没落的故事。辉煌的意思是,老艺人曾经以他传承了唢呐这门手艺而自豪,生活中有尊严,有骨气,有倔强,有地位,最重要的一点还在于,这些关乎尊严、骨气、地位的因素,在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是乡间生活秩序中不言自明的伦理共识。相反,没落的意思就非常简单了,当尊严、骨气、地位都坠落在地,变得一文不值时,老艺人殁了,那手艺也在乡下人的心目中如同残阳一般,落了!

影片最后,“唢呐王”焦师傅遗言弟子,自己死后只配吹规格最低的四台,他觉得,唢呐这门手艺传了千年,是在他手里败的,他愧对列位祖师爷。事实上,唢呐在焦师傅手里并没有彻底失传,但为何焦师傅认为败了?焦师傅认为在自己手里败掉的是什么呢?
在论及焦师傅所败何为之前,不妨先来较真一番,焦师傅负责传承的内容究竟是什么。
吹唢呐这门手艺说到底是一门技术,唢呐匠之所以叫唢呐匠,也是因为他们精通一手吹奏唢呐的手艺。学习这门手艺有门槛,而且门槛不低,但一旦学到手,便“万千宠爱集于一身”。影片中,游天鸣的父亲送儿子跟焦师傅学习唢呐,也是出于内心深处对唢呐这门手艺的无比尊崇,以及预测到学艺到手后,家族在乡间地位的提升。焦师傅给二位小徒弟展示自己的一箱“宝贝”,述说每一支唢呐背后的传承渊源。其实,他那时候给徒弟们展示的不是唢呐,而是想借此告诉徒弟:吹唢呐这门手艺是一代又一代的唢呐匠传下来的,历史久远,祖师爷的好东西,不能在咱们手里断喽。
焦师傅一生负责传承的似乎就是吹唢呐这门手艺,更具体一点则是《百鸟朝凤》这首曲子。真的是这样吗?不尽然。游天鸣和蓝玉先后来到焦家班学艺,游天鸣是被父亲用土疙瘩追打着来的,他并不怎么情愿学习唢呐,而蓝玉不同,他天资聪慧,各方面条件都比游天鸣出色的多。倘若出于更好传艺的考虑,于情于理,焦师傅都应将衣钵传给天赋出众的蓝玉。然而,焦师傅最终选择了游天鸣,多年以后焦师傅述及初衷,深情讲道:那天你爹带你来拜师时摔倒在地,我看到了你流下的那颗眼泪。
当然,并不是说一颗眼泪就让焦师傅决定将衣钵传予此人,而是通过这颗眼泪,焦师傅看到了另外一些东西,这些,正是唢呐继承人必须具备的品质。
再回归故事现场。焦师傅教导徒弟,一个唢呐匠必须要恪守“唢呐离口不离手”的训诫,游天鸣和蓝玉不小心打翻了马厩里的煤油灯,火势弥漫之际,游天鸣替蓝玉从火堆中抢出了唢呐,自己的唢呐则葬身火海。焦师傅赶来,看到蓝玉手握唢呐而游天鸣两手空空时,怒不可竭。然而当蓝玉述说了其中原委,焦师傅沉默了,眼神散射出一片绵长而悠远的光。这回是焦师傅第二次看到当初从游天鸣眼泪中看到的东西。那是什么?是德,是义,是规矩。
《百鸟朝凤》只配给最德高望重的人享用,能吹《百鸟朝凤》的唢呐匠,必须也是德艺双馨的手艺人。焦师傅第一次从游天鸣的眼泪中,看到的是孝,是善,是人之为人最纯美的品质,第二次在火场,他看到的不仅是义(游天鸣帮师弟抢救唢呐,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讲的舍己为人),还有唢呐匠的职业操守(唢呐离口不离手的训诫,游天鸣其实没有忘)。甚至可以说,焦师傅两次真正看在眼里的,其实就是孝、善、德、义,即中国传统文化伦理中所倡导的最美好的做人品质,以及人之为人应当恪守的做人规矩。
焦师傅到火庄吹丧,后生央求吹一曲《百鸟朝凤》,并以重金许诺,焦师傅只回了一句话:“不是钱的事!”那是什么的事?其实是德行的事。焦师傅给众弟子详述死者生前种种败德之事,在他心中,其实是有一杆秤的。这杆秤就是唢呐匠该恪守的规矩,也是数代唢呐匠传承不衰的本质内容:《百鸟朝凤》不仅要吹给最德高望重的人听,吹《百鸟朝凤》的唢呐匠,也必须是一个德义高洁的手艺人,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
他当年从师傅手里继承了这种规矩,如今,他也要把这规矩传给徒弟。

唢呐匠收徒传艺,看的是人品,传的是规矩,教的是祖师爷的手艺。艺不重要,规矩才重要,艺断了,会有新的艺接续;规矩乱了,根也就断了。
焦师傅目睹妖艳的舞女逐渐占据乡间婚丧嫁娶的舞台,他觉得“太没有规矩了”;当焦师傅最终也没有用脚把徒弟弃艺从商的心踢回来时,他觉得“太没有规矩(师徒情义)了”;当他不得不直面弟子凭借手艺艰难度日的现实时,他在心里如同唢呐一样嘶鸣一声:“规矩,全坏了!”
历代唢呐匠传承不衰的规矩,在他这里衰败了,焦师傅心中泣血,自觉无颜面对祖宗,遗言自己只配享用四台。他死后,游天鸣拼尽全力联系散落四方的师兄弟,想给师傅齐鸣《百鸟朝凤》,然而现实对于这位老艺人更惨,焦师傅的坟头除了一只狗,只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游天鸣。焦师傅原以为自己只配享用最低规格的四台,让他不曾料到的是,最后可供他选择的只有一台。这史无前例的一台唢呐,是焦师傅的选择?是游天鸣的选择?确切地说,是规矩混乱的时代,留给他们唯一的选择。
时代变了,规矩也变了,焦师傅和游天鸣曾倔强地同这个失序的新时代抗争过。面对“利字当先”代替“义字当先”的时代,焦师傅最终也不得不妥协。他嘱咐弟子卖掉牛,添置一套新唢呐,要知道焦师傅当年给游天鸣传授过一个箱子,里面规规矩矩陈列着祖宗传下来的各式唢呐。新旧之间,焦师傅更加看重具有仪式感和厚重感的“旧”,而如今,他却主动要徒弟置办一套“新”。这其实是焦师傅在用另外一种方式告诉弟子:“孩子,讨新生活吧。”焦师傅骨子里不愿意同这个没有规矩的时代妥协,但又不想游天鸣坚守的如此尊严扫地、狼狈不堪,于是,他在生命尽头,选择了这样一种隐晦又凄婉的方式。
四台唢呐吹给自己,焦师傅这是要独自承担“传承中断”的罪责。唢呐匠的规矩是在“游家班”败的,游天鸣坚守的如此让人心疼,焦师傅主动松绑游天鸣身上的精神锁链,将其推向失序的时代,把罪责揽回“焦家班”。

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是焦师傅转身走向苍茫的八百里秦川,留给游天鸣一个渐行渐远的背影。焦师傅的转身,隐喻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游天鸣目送他曾经熟悉的时代消逝,又不知如何与新的时代相处,他接续了新旧两个时代,最后却成了最茫然孤独的人。
游天鸣该何何从?这不止是游天鸣要思虑的问题,更是传统在新的时代如何自处的问题。
什么是传统?在《百鸟朝凤》中,是吹唢呐的手艺吗?倘若将传统定义为吹唢呐的手艺,那传统与现代,二者不由分说,便会对立起来。每一个时代,大众的审美趣味都在发生转变,唢呐代表的那种审美趣味对于新时代而言,已经掩入尘埃,二者自然没有兼容的可能。照此逻辑推演,唢呐技艺的衰败是势所必然,从另一方面也昭示时代的进步。但果真是这样吗?
当换另外一个角度重新审视传统时,也许结果不至于那么剑拔驽张,倒会显得更加温和一些。让我们把传统视作为超越器物层面的那种东西吧,比如焦师傅传承的规矩,即唢呐匠人要恪守的做人行事的那些规矩。对于一位艺人而言,唢呐只是手里的一件器物,在不同时期可以呈现不同的形式,而唢呐匠人坚守的诸如仁义品质才是内核,古今传承,一以贯之。也就是说,纵使时代如何变化,大众的审美趣味如何变化,只要手艺人的规矩不变,无论是吹奏唢呐,还是拉小提琴,传统都不会断绝。在旧时代,只有德高望重之人才可享用唢呐吹奏的《百鸟朝凤》,在新时代,德高望重之人独享的曲子可以变成某个钢琴曲,小提琴曲。虽然影片中也出现了交响乐团,但那位妖艳舞女,则与规矩中的“礼”相悖,故而焦师傅深感“规矩乱了”。按照这样的逻辑,传统与现代似乎也有机会镶嵌的如此完美。
身处新旧之间的游天鸣,会选择哪种逻辑呢?想必焦师傅乐意看到的,还是第二种吧。

当然,《百鸟朝凤》中所传达的“传统”含义不止前文絮叨的这些。师徒情、手足情、父子情,一个作为文化符号的唢呐背后,给现代社会传达的精神遗产,还有很多、很多!
行文至此,我又想起了十二年前世的那位老太太,还有那首《母亲的目光》。记得也是在一个明朗清晰的中午,我把这首久违的歌曲分享给在都市长大的女朋友,她专注的表情告诉我,她是如此感动于这首音乐。
十二年了,时代变化了许多,所幸不变的,至少还有这首传统哀乐给两个人造成的感动。
五月十五日,是为记

作者木石
周末冒着大雨电影院看了吴天明导演的遗作《百鸟朝凤》。片子上映与《美国队长3》在同一日,一美一中,一家门庭若市,一家寂寂寥寥。刚上映的时候,我天天盯着影院的排片表,让我难过失望的是,偌大一个国际化电影院竟没有排片,一个三线的地级市竟没有一家影院播映这部片子。在知名制作人方励下跪请求院线排片支持后,《百鸟朝凤》终于获得了翻身的机会,但全天只有上午一场,让人不禁唏嘘。
影片讲述的是唢呐匠人的坚守及唢呐艺术的传承。故事发生的地点是我的家乡陕西,那八百里秦川和高亢激昂的唢呐声让我觉得特别亲切。影片一开始是少年游天铭在父亲的坚持和逼迫下拜当地远近闻名的唢呐艺人焦师傅为师,父亲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唢呐师,天鸣虽没有过人天资,但背负着父亲梦想的他有的是责任、担当和赤诚。焦师傅虽外表严肃冷峻,但内心自有他的温暖、情怀与柔软。天鸣看到父亲摔倒后留下的眼泪打动了焦师傅,于是师傅成了师父。
少年天鸣学艺的部分节奏舒缓,无大起大落,但却奠定了整部片子的基调。略显愚笨的天鸣从练气开始,日日用芦苇吸河里的水,沉稳踏实;师弟蓝玉天资聪慧,可以跟着师傅观看唢呐表演;师娘悉心照顾两个离家学艺的孩子;师父虽严厉沉默,但却一直观察两个徒弟的品性,看谁更有资格学习唢呐演奏的极致《百鸟朝凤》一曲并接任焦家班。这部分导演参杂了一些小细节:天鸣蓝玉的兄弟情,蓝玉与天鸣妹妹的情愫,天鸣父亲的望子成龙,以及天鸣和焦三的师徒情义。
在父老乡亲的见证下,焦三与天鸣完成了老一辈唢呐匠的退守和新一辈唢呐师的传承,游家班替代了焦家班。如果按照这样的路径发展下,新一代唢呐艺人沿着上一辈走过的路,文化的传承也顺风顺水。可焦三选对了接班人,却奈何不了时代对传统的冲击。遇到红白喜事请唢呐匠的人越来越少了,也不行接师礼了,给的报酬越来越少了,西洋乐器取代了传统唢呐。
师徒二人用拳头扞卫传统,用生命坚守艺术。那一个个在打架的时候被踩碎的唢呐、那从唢呐口中吹出的血无一不让人揪心,可是仅靠这一个人、一个班用身体和生命守护传统艺术,就如缘木求鱼。西安城墙上两个小姑娘把几个硬币投入吹唢呐的老人面前的碗里,我的心里空荡荡的。那个曾经要接受孝子贤孙行跪拜礼、坐在太师椅上演奏的艺术竟沦为行乞的手段。
影片最后焦三死了,唢呐艺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态保住了,可是,遗产是需要保护的,文化是需要传承的,虽然申遗成功,但是这门艺术最终的路到底怎么走,没有人知道。
有意思的是,唢呐《百鸟朝凤》保住了,可影片《百鸟朝凤》呢?导演吴天明的绝唱之作正如他在影片中展现的唢呐艺术一样,遭遇了同样的冲击和矛盾。
影片内的元素与影片外的元素一一对应。唢呐艺术对应电影本身,西洋乐队对应《美国队长3》等一系列美国及国产商业大片,导演吴天明的情怀、制片人方励的跪求排片对应了焦三、游天鸣的生命坚守。与唢呐一样,电影在市场上遭受冷遇,寥寥无几的排片,零零散散的观众,还有一部分不看片却冷嘲热讽的大众。
方励一跪,跪来了排片率,跪来了票房,跪来了关注度。很多人在网上评论方励跪求排片是道德绑架,是炒作。方励说道德绑架是好事。“我就是想把大家绑来跟我一起做志愿者”。方励不是绑架,是恨铁不成钢,是对观众和院线的期待得不到回应,是不忍心这部影片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消失了。他就像影片里的焦三和游天鸣一样,为国产优质电影守住最后的领土。
院线少的可怜的排片量,其背后的逻辑非常清楚。因为没有观众,没有市场。可是影片受冷,真的是市场的错吗?
有人说,如今的市场不欢迎这样的影片,没有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没有俊男靓女的明星效应,没有矛盾冲突的剧情展现,观众静不下心来看一部让人不放松、不快乐的电影。有人说,影片就是商品,拍摄出来就要接受市场的检验,遵循市场优胜劣汰的原则。
可是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电影除了是商业产品,还是大众艺术。是艺术就要学会欣赏,你可以接受商业大片的带来的视觉盛宴,可以接受小制作喜剧片爱情片的轻松悲喜,但也请你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艺术,给文艺片留出一片天地。如果我们单把电影看作商业,那么总有一天优秀的文艺片剧情片会像唢呐一样面临冲击,甚至有可能消失不见。
记得年有一部被称作是严重被低估的影片,它叫《心迷宫》。它的排片量很少,周期很短,在部分城市的电影院甚至没有上映,直到年末,各大网站评出这个被低估的影片后,很多观众只能从网站下载来看。“被低估”是市场低估了,还是观众低估了,导演看到这样的评价不知是忧是喜。《百鸟朝凤》在方励一跪之后,迅速产生螺旋效应。可是如果没有这一跪,会不会在它下线之后,也被封为“被低估”的电影。
电影市场还有很多像焦三和游天鸣这样的电影匠人,他们用匠心做电影,有赤诚坚守文艺片。希望观众和市场不要让这些匠人寒心,不要让文艺片像唢呐最终保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录那样,只存在于少部分人的课堂、教科书和情怀里。
讽刺的是,这个在国内受冷的片子,在法国某电影节获得了观众最喜欢影片奖。或许,我们从来没有认真审视过我们文化传统里的精髓。
作者Mica

《百鸟朝凤》传统规矩撕裂时的哀鸣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百鸟朝凤》传统规矩撕裂时的哀鸣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百,哀鸣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