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百鸟朝凤》失传的手艺,被时代抛弃的人

影视台词 > 影评 > :《百鸟朝凤》失传的手艺,被时代抛弃的人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百鸟朝凤》失传的手艺,被时代抛弃的人的正文:

最近在网上看到了一些关于《百鸟朝凤》、关于文艺电影的讨论,作为一个喜欢看文艺片的伪文艺青年,我对这部电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刚好朋友邀请我看电影,我就和她一同看了《百鸟朝凤》,进场之前我还在同她玩笑说:我们会不会后悔,文艺片一般比较无聊沉闷,她也说她有朋友看了觉得不是很喜欢。但看完了以后,我们俩伪文艺青年都很有感触。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的前半段,游天鸣和蓝玉的心无杂念地学艺让我很感动。孩子的眼睛纯净而明亮,听师傅的话,扎扎实实地学习唢呐,没有一点走捷径或者偷懒的心思。人们常说人年纪小时,学东西好、学东西快,其实明明年纪大的时候领悟力会更好一些,但年纪小的时候心无杂念、更能专注,专注和坚持是非常好的品质。蓝玉这种聪明的孩子,有着非常好的天赋,让人非常喜欢,生活中有天分的孩子也常常没有耐性或者喜欢走捷径,虽然有非常好的起点,但是不一定能走到最远;反而天鸣这样有些像靖哥哥的傻孩子,天赋并没有出类拔萃,但是很有韧劲,往往能坚持走到很远让人惊叹。
如果电影到这儿戛然为止了我心理会非常舒服,一点也不沉重,电影有恬静安宁的乡村风光、希望孩子完成自己梦想的父亲、传承手艺的匠人、用心学习并且坚持初心的弟子,让人内心非常平静和喜悦。但是电影到这里没有截止,而是讲了一段民间手艺失传、先进的西方文化成为主流的故事。唢呐这种民间艺术是农耕文明中形成的艺术,铜管乐队是先进的西方文化里的艺术。随着经济的发展,农耕文明渐渐没落,其中的民间艺术也渐渐失传承,德高望重的老人世了再也不需要“百鸟朝凤”,有钱请来西洋乐队,又高雅,排场也大;随着城市化的节奏,农村的人都城里打工、在城里定居,田间地头也不再需要唢呐的乐音来解乏,因为压根儿就没有多少农村人还在死守着一亩三分地了。反观在工业文明和商业文明中成长的西洋乐队,先进、洋气、时髦,很得群众的喜爱和追捧。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耕文明没落,骨子里嵌着这种文化的手艺人也被抛弃。其实何止是传承民俗文化手艺人被时代抛弃,在农耕文明中讨生活的农民也被时代抛弃,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城市里讨生活,没有技能、没有尊重、没有保障;在落后的钢铁、煤矿行业中讨生活的工人,很多也不得不下岗、失业;很多传统的织娘也败给了流水线的纺织机器……
今天是这些传统的手艺人被时代抛弃,社会还在继续向前发展,科技在不断的进步,人类也在从弱人工智能走向强人工智能时代,可能这些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的结果也会使现在的司机被时代抛弃、会计被时代抛弃、律师被时代抛弃……这些人也是现在社会中的拥有生存技能的人呀。从这部《百鸟朝凤》中,我看到了社会进步、文明发展的一些后果,我也在思考我们自己应该怎样面对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我们应该怎么帮助那些被时代抛弃的人和技艺?其实大部分人都在非常努力地生活,但是有些人娴熟的、赖以生存的技艺被新的机器或者其他东西取代了,除了转型、紧跟时代潮流,别无他法,可我们能够敦促自己学习技能、紧跟时代,还有一些人年纪大了或者智力、体力不够了,没有办法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呀,难道这些人就只能被时代抛弃,过着比较没有保障的生活吗?
想到这里我又觉得我想多了,每次一思考比较形而上、比较宏大的问题我都想不清楚。我只能耽于生活里的小确幸,以及感谢一下这部电影前半段天鸣虽不聪明但是坚持带给我的感动。我觉得能够触动我内心、让我有所思考的电影就是好电影,《百鸟朝凤》就是一部好电影。
作者Candy当酷炫的特效、明星的面孔越来越多地成为电影卖座的噱头,对文化的思考与关照在电影里越来越不受欢迎。这种现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心浮躁的产物,是中国电影的悲哀。
令人含泪欣喜与感激的是,总有一些导演依然坚守着初心在认真做电影。《百鸟朝凤》,便是这样一部透着深深的人文关怀的电影。

唢呐,在90年代以前甚至2000年以前的中国,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婚丧嫁娶,都离不开它。唢呐经历了”百鸟朝凤“的繁荣。那个时候,不只是唢呐,所有的“匠人”都印掌握一门手艺而格外受人尊敬。鼎盛时,唢呐匠坐在太师椅上,面前跪倒一片孝子贤孙。而吹奏的人数与曲子——四台、八台、与百鸟朝凤,更是显示了亡人的品德好坏和排场大小。百鸟朝凤是对亡人品德好的至高评价,更是对唢呐匠品德与技艺的至高评价——只有德行高技艺好的徒弟才能得到师傅的真传,学习这首曲子。于是村里的人们都以能学上吹唢呐为荣,更以能得到吹奏百鸟朝凤为荣。
村民对吹唢呐人的推崇,唢呐匠收徒的苛刻,都使唢呐这门技艺让人仰视。小时候的天鸣便处在这样一个时代。然而好景不长,随着焦家班的解散游家班的建立,社会也在悄然变化。西洋乐器的涌入与歌舞相间的表演形式吸引着民众的眼球。不管是因为一时好奇还是持久的吸引,唢呐这门技艺,便真的从受人冷落,到慢慢无人问津。
外在人们的不闻不问,唢呐匠自身的养家糊口难以实现,都以必然之势使唢呐这门传统技艺在不可阻挡地走向没落。
主人公焦三爷与游天鸣对唢呐文化的坚守与挽救,可敬、可叹!唢呐不能再养家糊口,反而成了耽误挣钱与生活的累赘,唢呐匠纷纷自寻出路。焦三爷和天鸣一个一个将匠人们请来,也已经挽救不了没落的大势。再凑齐8个人合奏的“8台”已经实属不易,所有的努力也许并没有效果,但是匠人自身的坚守,淳朴的不能将“师父的师父的师父”流传下来的技艺就这样丢掉的“匠人精神”支撑着这门技艺。
然而盛极而衰是必然之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坚守更然焦三爷显得悲壮。最后一曲”泣血“的”百鸟朝凤“也是唢呐匠人们的最后一曲悲歌。他们身后那个大大的”奠“字不仅是对亡人的祭奠,更是唢呐匠们对这门技艺的祭奠。当所有的音乐淡,只留下唢呐声声悲鸣,8个唢呐匠和切换的八百里秦川的土地融为一体,敦实的黄土地间演奏着唢呐悲戚绝美的回响。仔细想想,这一曲挽歌是匠人们最后的坚守,又何尝不是唢呐自己发出的”救救这门技艺“的呼唤??
游天鸣是坚守的一群人的代表。之前拜师学艺的艰辛与学到至高曲目百鸟朝凤的荣耀,而今无人问津的技艺,游天鸣牢记在老师面前发过的誓言。是的,文化局长得出现给人们一丝希望,这样的 传统技艺是否真的可以借而今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而得以延续呢???师父的遗言、他一个一个请唢呐匠想演奏最后一曲的艰辛,和最后他在师父墓前一个人独自吹响的”百鸟朝凤“让人泪如雨下。一个人演奏,似乎预示了已经没有人在坚守,也又预示了依然有人在坚守,即使只是一个人。
他坚守的,不仅仅是唢呐这一门技艺,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传承,是在保护中华民族绵延至今的文化精髓。
但是,传承,从来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事。传统技艺与文化不能只靠着匠人们的一腔热血来维系着不消亡,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的文化认同与坚守。这是导演留给观众的思考。如何让这些濒临没落的文化得以传承,值得深思。
有人说,电影的叙事手法传统,剪辑与处理并没有太多亮点。是的,作为一部“寻根”类的电影,它扎根朴实的黄土地,人物也是淳朴的乡村人物。试想,如果你给身处六十年代的普通大众穿上现今Ladygaga的服装,是不是就变成了一出笑话?给长城和敦煌壁画涂抹上绚丽的色彩是不是显得突兀与难以接受?电影亦然。电影的叙事最终为故事服务,叙事手法与故事和人物相统一才相得益彰。这样看来,那些强调叙事手法的本就是本文开头所说的追求酷炫的特技的一类人,这样的电影本就不是给他们这些人看的,此种观点便没有再议的必要。

相反,电影中清新美丽的芦苇地、水田......无不组成一张张清新自然的水墨画,这种中国元素让人赏心悦目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导演弘扬传统文化的暗示。电影中充满生活气息的对白情怀满满,淳朴的乡情也让人怀念。不管你是80后还是90后,那些熟悉的场景都会勾起满满的回忆。

最后唢呐繁荣之后的没落稍显急促,转折的太快,而对现代文化产生的弊端(天鸣找师兄,而各个师兄都不同程度地受现代文明带来的弊端得病、受伤)的处理也稍显单薄,但是瑕不掩瑜,一部好的电影将它想要传达的传达给了观众便是成功。无论如何,这种队传统文化的关照都值得尊敬。
最后一点, 剧中人名“天鸣”也是吴天明导演自身的写照吧。
作者墨绿的夕阳

《百鸟朝凤》失传的手艺,被时代抛弃的人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百鸟朝凤》失传的手艺,被时代抛弃的人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百,的人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