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百鸟朝凤》消逝的仪式感

影视台词 > 影评 > :《百鸟朝凤》消逝的仪式感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百鸟朝凤》消逝的仪式感的正文:

消逝的仪式感
《百鸟朝凤》勾起了我一些记忆,一些关于陕西老家的零星的回忆。
我不太记得在陕西农村老家参加的红事了,而参加的白事还约莫记得一些。太奶奶三周年的时候,排场很大。是需要摆上三天筵席,搭上三天舞台的。死者为大,在陕西农村老家,不管家里条件如何,家里有人过世是一定要办一场风风光光的葬礼的,在三周年的时候,一定还要办一场更加隆重的葬礼。
然而,老家里又是极度节约的,似乎只有在举办葬礼的时候,才会摒弃下这份恪守到固执的节约。这,值得吗?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
在老妈看来,很多家庭这样是不值得的,活着的时候没有好好享受,死了住进三室两厅的墓穴里,似乎意义显得并不是很大。她固然是对的,但是这样的解释,也并不能完全消弭我对这种传统的犹疑态度。似乎是需要批判的,但似乎又有足够的理由支撑的。
后来,我找到了一个词语解释这样的一种传统:仪式感。
我们所犹疑的问题核心不外乎,世的人,我们就算给他烧再多的祭品,准备再大排场的葬礼,他也不一定感受的到了,由此造成的与平时拮据生活完全不相匹配的巨大资源浪费,是荒诞而可笑的。
可是,葬礼真的是为死的人所准备的吗?可能不完全是吧。
在我看来,这可能是活着的人在以对死者的悼念和追思为主题下的一种仪式。一定是要用最隆重的形式,来寄托活着的人的精神层面上的需求。会请七乡八邻的人一起参与,会大摆筵席,会孝子贤孙哭倒一片。或许大排场下是资源的巨大浪费,但是就像一句笑话讲的,在过年的时候最大的遗憾不是没有吃完那么多丰盛的菜,而是没有将整盘的鸡鸭倒进门外的泔水桶里。或许这种思维本身,就是与基于使用与满足机制的消费社会所背道而驰的价值观吧。
七乡八邻的共同参与构建的是一种群体身份的认同,孝子贤孙哭倒一片是对家族身份的认同,而这种身份认同则以对亡人的追悼作为平台来加以构建,越大的排场将越能烘托出这种仪式感。
我无法评判这种仪式是好是坏,我只是觉得,缺乏了仪式感的生活,好像也缺乏了很多制造幸福的机遇。
因此,我能理解在这样一种价值体系下,片子里唢呐匠作为仪式中的主导者,所具有的崇高的地位。被男主的父亲所深深崇拜着的,被大家所景仰着的角色。
但是,规矩破了,仪式感也消除了之后呢?是礼崩乐坏,还是破旧立新呢?
我又想起了太奶奶三周年的时候,戏是要唱足的,白天是县里带来的现代歌舞,唱的,大都是90年代流行的港台歌曲。舞台边,围了很多年轻人,以男性居多,碰见嗓子差点意思的,就在起倒彩:“下,赶紧下。”碰见打扮妖娆点的女歌手,就在那大声喊着:“再来一个,再来一个。”
晚上则是陕西的地方戏剧秦腔的舞台了,许多老年人则会拿着板凳,把现场坐得满满当当的。听戏的时候完全不比白天那么聒噪。我还记得坐在我前排的那个老爷爷,戏唱了一晚上,他一直在摇头晃脑,一脸陶醉的模样。我爸说他大概是得病了,我坚持不那么认为,因为那个老爷爷摇晃脑袋的时候完全是带着节奏的。一旦一场戏完了,一定是会鼓掌的,鼓掌的时候,他的脑袋是不摇晃的。
似乎,白天的群体跟晚上的群体是无法兼容的,就好像白天的演出跟晚上的演出永远也无法搬到一个舞台上一样。这么傻的事情也只有一个平台能坚持不懈地挨骂进行下了,这个平台叫春晚。
断代在现在这个时代似乎显得更加突出,我们所接受到的文化和价值观,与祖辈们几乎是完全不相匹配的。我们崇尚西部牛仔般的开拓进取精神,而对落叶归根、乡土重迁的情怀不屑一顾;我们推崇品牌符号,讲究物质消费,创造社会财富才是真理,不谈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从内在的自我约束转为外在的条令约束,强调个体,推崇个体权益,而孔孟之道也成为一个迂腐的符号。
在这样的情形下,传统文化的传承本就是一纸空谈,靠片子里的正傅局长这样的人来完成更无异于痴人说梦。
我觉得,传统文化的消逝并不值得如此可惜,因为这也是历史的必然。每一种传统文化也是由一种新兴的文化现象发展而来的。可能稍微感到遗憾的,是丢掉了数百年来赋予的一种区域和群体的身份认同吧。
当年,陕西人听秦腔,四川人看川剧,现在,都在听一样的歌,看一样的电影啦。或许再过上不久的时间,在麦克卢汉所描述的地球村的概念下,全球人的生活也就大同小异了。
我所感到遗憾的,是基于这种身份认同下的仪式感的丧失,这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精神生活的满足度。
我还记得,很多年前,奶奶来我们家玩,还带着一盒光盘,里面有她最爱的秦腔段子《四郎探母》。这段子她早就倒背如流,看了无数遍,但每每在DVD上再看一遍的时候,她都会不停地擦眼泪。我不解地问她为什么,她说:“你不懂。”然后说了一些我不太能听明白的陕西话,我现在大概能明白她的意思了,应该是说这是属于他们那代人的浪漫和情怀,是无法与我们共同分享的。也可能,我永远没办法懂他们那代人的浪漫和情怀了吧。
作者伊人不再憔悴温馨提示,如果你真喜欢这个作品,建议退出。。。
当时买票的时候这部电影的评分还在7左右,结果,就在我看电影的前一天,没想到方励下跪了……
我当时就想退票。
一直以来,我也是个买情怀的账的人,国产电影,只要不太差,只要有时间我都会看。
我一直好奇,如果吴天明先生还活着,方励这一跪会不会让老爷子气得厥过。
隔了几天来写影评,评分到8了……
噗。
这就有点过了。
我不喜欢这部电影的点在于:
1.生硬的细节强调
在给细节的时候,总是先给一个一点儿都不短的特写;再转到其他人的镜头,拍一个反应;再回到特写。(白眼)
不知道身为观众的我是被认为多么的蠢,以至于这种东西注意不到;或者不知道制作者是多么的不自信,观众完全分心到看不到你这些关键情节;或者不知道这部电影是不是真的细节不够,故意这么拖时间……总之,这样的现象每出现一次我就全身难受……
其实看电影再看影评有一个特别令人惊喜的点,就是看到别人提到一个又一个自己在观影过程中没有注意到的细节。每发现一个就多一个惊喜。但这部电影……让我没有了这个冲动。
2.讲故事和讲道理
一直以来喜欢的电影都是以人为主的电影,不管是什么题材,只要你关注到人,那我就很容易产生共鸣。
但这部电影,没有。
焦三爷一个那么好的点,可以从过一直延续到衰落。
游天明一个那么好的点,可以从最后的闪光一直讲到一线希望。
结果呢,这两个人物都没有给足。
准确的说,是为了照顾游天明而把关注点从焦三爷身上几次移开,结果游天明身上的亮点不够亮,又分散了观众对焦三爷的注意力。
相信大多数观众走进电影院,还是想放松一下的。这也是这几年泛喜剧类型片大行其道的主要原因。这部电影不仅没有关注这个事件中焦灼的两个灵魂,而且还时不时地跳出来讲道理。
不尊重手艺人!不尊重传统文化!大众愚昧一切向钱看!不尊重传统艺术!不尊重中国几千年的道德结构!(白眼)
3.文化局局长角色的设置
可能是因为我太蠢,我想了两天还是猜不透这个角色设置的原因在哪里。
如果要说传统艺术生存窘境这一个现象,直接设置一个毫无出路的环境,把事件、环境都极端化,冲突不是很强烈,效果不应该更好吗?
如果要说,现如今的国家政策已经向传统艺术领域倾斜,老艺术家们不用辛苦奔波也能有个活路,前途还有一丝光明的话。仅靠一个宣传片,分量够吗?如果够的话,你之前铺垫了那么久的窘迫就真的只是给政府脸上贴金吗?
如果真的是贴金,那,不好意思,我想多了。
4.镜头语言
三个小孩子玩萤火虫的场景。
不明就里,虽然这种复古的感觉还是挺有趣的,但我还是不觉得这个近10秒的镜头意义何在。
起火之后焦三爷看两个小孩唢呐的场景。
嗯,其实在大人们出现之前我们就知道发生了什么,焦三爷一个箭步冲过来,而两个孩子并肩站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他看到两个小孩子了, 陶泽如一个瞪眼我们就知道焦三爷在找唢呐并且已经发现发生了什么了…………何必一而再再而三的来回切 ,不头晕吗?
5.唢呐曲目
这个真的是我不懂的原因,所以才在百鸟朝凤这个曲子出来的时候感觉冲击力不够强吧……
关于传统艺术。
一直以来,门徒这个系统就是很迷人啊,尊师重道,等级严苛,但也非常重视本事的培养,而且这种环境培养出来的艺人,总觉得都自带高贵气质。
这当然是一个发展途径,这也应该是一个发展途径。
不过,世道不一样了。
这个系统是在另一个世道里慢慢形成的,几千年的历史里一大半不过是封建王朝的更迭,当各种新的变化、冲击在100年左右的时间里急速的出现,并已经融入到普通群众生产生活中之后,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充分的理由认为上个时代的系统就一定应该在今日依旧存在了……
当年你的地位逐渐稳定的时候,是因为大家喜欢你,捧你。
那,现在大家喜欢别的了,不抬着你了,你不仅不觉得是你自己不适应的原因,反而说群众是白眼狼。
相声现在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也是几个人放下了相声的架子,好好地讲了段子,讲了现在活着的、愿意听相声的人愿意听也喜欢听的段子。
你的生存环境那么窘迫,你做了什么呢?
你就一点就不能变动对吧?
流传下来的就全都是宝贝对吧?
不,你只是迷恋过的辉煌,只是迷恋众星捧月、高高在上的感觉。
作者郁萱小花

《百鸟朝凤》消逝的仪式感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百鸟朝凤》消逝的仪式感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百,式感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