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生感悟 > 人生哲理 > 正文
文章正文

小气和大方

人生感悟 > 人生哲理 > :小气和大方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小气和大方的正文:

       

同修同行

   在中国,评价一个人的人品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是“小气与大方”。我们常常会评价我们的亲戚朋友或者同事是小气还是大方。当然,我们都喜欢大方的人而不喜欢小气者。   

 

  后来我到英国去,和英国的人探讨了对这一问题的看法。结果他们感到惊讶:为什么中国人对大方和小气如此在乎?在他们对人的评价中,很少会考虑小气和大方。后来我才知道其中的道理。   

 

    小气和大方,都是基于一个人是否能无偿给予他人东西。如果是交换,便不存在小气和大方。所以,关键是“无偿”这两个字。我们要求别人大方时,肯定是指望别人给予我们东西,而小气是指他不愿意给或者给得很少。当然,都是指对方将自己的物质(或利益)无偿地奉献出来。说白了,小气,是因为得不到便宜;大方,肯定是得到便宜了。

   

    但是,在西方人看来,人们都没有义务无偿给别人东西,而且也不指望别人无偿给自己任何东西。就是说,在他们的逻辑中,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我不指望你给我,我也没有义务将我的给你。如果我将我的给你,那是因为我高兴这样做,并不是要表现我的大方,也不是要你回报。如果你将你的给我,那是你自愿和你高兴做的,我并没有义务回报。这种观念甚至存在于成年的子女和父母的关系中。在朋友和同事中就更加明显了。在英国常常有人愿意死后将所有财产捐献给慈善机构,而不是自己的子女。这样做并不会引起子女们的抱怨或者子女们没有理由抱怨。在我们看来,他们的关系似乎缺少亲密,但却避免了人情关系的矛盾。   

 

    而在我们中国,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结果是你我不分,人情错综复杂。有时看上去大家的关系很亲密很客气,但实际上内心都很累。人们经常要揣摩:我应该给你多少才合理?你给我的回馈是太多了还是太少了?然后,我们再根据这些判断他人是小气还是大方。   

 

    我发现,在这方面我已经西化了。因为我如果给别人什么,我并不希望回报。当然,我也可能不给别人什么,此时,我也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我,因为我也不寄希望于别人给我什么。   

 

我发现,当我不指望得到别人的东西时,我也就不会在乎别人是小气还是大方了。相反,如果别人要赠给我什么时,我会非常紧张地想:为什么要给我?是指望回报吗?如果觉得对方是乐意给我并不图回报,我会接受的。否则,我宁愿不要

小气和大方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小气和大方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小气,大方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